|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包裝結構設計大全 藝術 書籍 |
| 作者: | (美)喬治·L.懷本加,(美)拉斯洛·羅斯著 |
| 定價: | 260.0 |
| 齣版社: | 上海人民美術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7-05-01 |
| ISBN: | 9787558603396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內容簡介 | |
這本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包裝設計資料庫齣版至今已有近30年,是本具有性的包裝結構圖形集。多年來,它的內容也在隨著時代變化不斷更新補充,至今仍提供著全麵而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實用方案,是設計師的寶典。 本書提供瞭600多張包裝圖形,涵蓋瞭紙闆包裝的圖形及結構設計、售點産品陳列盒還有其他三維包裝盒的平麵設計圖,遠遠多於同類書籍。這些包裝圖形的旁邊都配備瞭說明,就使用材料、方法和曆史淵源,技術演變做瞭簡要的介紹。 書中每一個模型都經過結構測試以確保立體圖形的正確性,經過描摹、掃描或復印就可以直接使用。設計師也可以根據具體需求,按比例縮放這些結構,或稍加改動,即可用到自己的産品設計當中。 本書內容詳盡,類目齊全,查閱方便,是一本成熟完善的模型圖冊集,可供設計師、設計專業學生、包裝行業從事者隨時使用,大大節約研究和設計包裝結構的時間,準確並且輕鬆地實現設計項目的目標。 |
| 目錄 | |
前言???IV 序???V 1. 緒論???1 2. 摺疊紙箱???19 盤式盒???25 管式盒???99 套盒、包裹盒及紙闆夾???291 3. 組閤式或固定紙盒???421 4. 瓦楞紙包裝容器???461 5. 售點陳列盒???588 術語錶???687 參考書目???690 索引???691 |
| 編輯 | |
·收錄超過600張包裝結構設計模型圖。 ·包含多種盒型的平麵圖和效果圖,如摺疊紙盒、托盤盒、管式盒、套盒、包裹盒、紙闆夾、瓦楞紙箱、售點陳列盒等。 ·標示清晰,圖像一目瞭然,並附有使用材料、方法、技術演變等方麵的文字說明。 ·品類詳盡,查閱方便,可作為設計師、設計專業學生、包裝行業從事者隨時使用的實用工具書。 點擊購買設計力係列的其他書籍: |
我是一位品牌策劃人,對包裝的“故事性”要求很高,而《敘事包裝:從概念到實現的旅程》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它跳齣瞭單純的“好看”或“結構閤理”的範疇,而是著重探討瞭包裝如何成為品牌故事的載體。書中許多案例都圍繞著如何通過特殊的開啓方式或隱藏信息來創造“驚喜感”和“儀式感”,從而延長瞭消費者與産品互動的過程。例如,如何設計一個需要“解謎”纔能打開的包裝,從而強化産品背後的文化背景或稀有性。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流暢,像是聽一位資深創意總監在分享他的實戰經驗,充滿瞭實用的技巧和對行業痛點的精準把握。它讓我意識到,包裝不應該僅僅是保護産品,它更應該是一場精心編排的劇目,讓消費者在拆封的那一刻,就完全沉浸到我們想要傳達的品牌世界觀中去。
評分這本《藝術包裝設計精粹》確實讓我眼前一亮,它不像是那種枯燥的理論教材,更像是一場視覺盛宴。書裏對色彩的運用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深淺冷暖的搭配、高飽和度與低飽和度的對比,都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人感覺到設計師在每一個選擇上都傾注瞭極大的心血。尤其是一些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融閤,比如燙金、UV、浮雕這些質感處理,書裏都有非常細緻的圖解和案例分析,讓你能直觀地感受到材質如何影響最終的呈現效果。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留白”的章節,它闡述瞭如何通過剋製來錶達極緻的奢華感,而不是一味地堆砌元素。看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美”的感知度都提升瞭一個層次,不僅僅是停留在“好看”的層麵,而是開始理解設計背後的邏輯和情感連接。對於任何想在包裝領域深耕的同行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反復研讀的寶典,它打開瞭我的思路,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設計習慣,並嘗試去突破它們。
評分這本書的專業性讓我有些意外,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浮華的畫冊,而是非常紮實地從工程學角度切入包裝設計。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結構穩定性與成本控製”的章節,這對於批量生産環節至關重要。它詳細分析瞭模切刀版的優化、不同瓦楞紙闆的受力分析,以及如何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前提下,通過幾何優化來降低材料浪費。對於我這種需要對接生産部門的設計師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救命稻草”,因為它提供瞭一套清晰的、可以用數據說話的語言來與工程師溝通設計可行性的方案。它強調瞭設計與製造的協同作用,而不是讓設計部門閉門造車。閱讀過程雖然需要一定的專注力,但收獲是巨大的,它幫助我把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地到可執行、可量産的現實方案中去,真正實現瞭設計價值的最大化。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種“大全”類的書籍是抱有一點懷疑態度的,總覺得內容會比較泛泛而談,缺乏深度。但《設計之維:包裝的形態與語言》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沒有把重點放在羅列大量的成品圖上,而是深入剖析瞭包裝結構本身的功能性和象徵意義。比如,它詳細對比瞭不同開閤方式(如抽屜式、翻蓋式、天地蓋)在用戶體驗、運輸安全以及品牌調性上傳達齣的差異。書中對材料科學的探討也頗具啓發性,探討瞭新型環保材料如何重塑包裝的未來,這對於當前強調可持續發展的行業背景來說,無疑是提供瞭前瞻性的指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用非常哲學的角度去解讀“盒子”這個載體,探討瞭它如何作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第一道物理接觸點,其幾何形態如何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和後續的使用行為。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它要求你不僅僅用眼睛去看,更要用手去觸摸、用腦去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這本身就說明瞭齣版方對“包裝”主題的尊重。我購買瞭它之後,最先被吸引的是它對“極簡主義”在包裝應用中的闡釋。很多設計師一談極簡,就陷入瞭“什麼都不做”的誤區,但這本書清晰地展示瞭,真正的極簡主義,是通過對每一個元素的精準控製來實現的——文字的字距、留白的比例、綫條的粗細,無一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用大量的橫嚮對比案例,展示瞭“少即是多”如何在不同的産品品類(從高端美妝到日常食品)中得到有效實施。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版式構成和視覺平衡的理論,這些理論知識將抽象的美學概念具象化為可操作的設計指南。坦白說,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對“設計冗餘”的容忍度降低瞭,總會下意識地去審視作品中哪些部分是必要的,哪些隻是多餘的裝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