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楷书-现代汉语2500常用字钢笔字帖 |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2-01 |
| 作者:庞中华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12.00 | 页数:24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38742886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庞中华,重庆市人,祖籍四川达州。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和诗人。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开拓者。曾任国家文化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第一至四届主席兼法人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国家教育部硬笔书法考级专家委员会主任、美国国际硬笔书法家联盟主席、北京庞体文化艺术中心董事长,日本硬笔书道学院名誉教授及其他若干项社会兼职。
自一九八O年以来,有四百多种专著出版发行,至今三十余年畅销不衰。其图书总印数已突破亿册,并每年以愈一千万册的速度递增,成为广大青少年和读者最喜爱的图书。
他应邀多次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庞中华硬笔书法讲座”,听众以千万计,掀起学习中国硬笔书法的热潮。他创办的“庞中华硬笔书法中心”及学院,迄今已培养一百八十万余人,桃李满天下。他独树一帜的“快乐立体教学法”,在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及日本、美国、东南亚、欧洲等地的世界级名校、机关、社团等演讲数千场,影响深远。他领导的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为提高国人的汉字书写水平、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影响7几代中国人。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庞氏硬笔书法艺术,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清新俊美自成一派,被誉为“庞体”,深受大众喜爱。庞中华先生长期关心硬笔书法工具的发展与改革,率先使用国内外生产的各种书法工具,近年来又自创国内品牌“庞中华牌书法用笔”.他书写的大幅真、草、隶、篆等各种书体和外文、少数民族文字的书法精品,其技法精湛,以其独创性、艺术性和时代性,成为当代中国永恒的记忆符号。
这款字帖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简约而不失格调,墨色的排版与白色的纸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体感觉非常专业和大气。光是看着它,就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书写氛围。我拿到手时,首先被它的装帧质量吸引住了,纸张厚实,不是那种一摸就旧的廉价纸张,这对于练习字帖来说太重要了,毕竟反复涂改和涂写,对纸张的耐用度要求很高。而且,字帖的装订也很扎实,可以平整地摊开,书写起来不会因为书脊的阻碍而别扭,这对于追求精准笔画的初学者或者有一定基础的书写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人觉得制作者是非常用心的,不仅仅是把字印上去那么简单,而是真正考虑了使用者的体验。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我有点担心钢笔字帖会不会在“骨力”的表现上有所欠缺,毕竟楷书的精髓在于骨力。然而,当我真正投入练习后,这种顾虑完全烟消云散了。这套字帖的示范字结构严谨,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每一个点画之间都仿佛有内在的联系和张力。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一些关键结构的平衡感上所下的功夫,比如左右结构的平衡、主笔的欹侧与呼应,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传统的法度,又不失现代审美。通过对着这些范例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我感觉自己的“书法肌肉记忆”正在被重塑,写出来的字不再松散,而是有了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不仅仅是一本练字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无声的、手把手的书法导师。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简直是为我这种希望系统提升书法水平的人量身定做的。它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的笔画结构到复杂的汉字组合,循序渐进,丝毫没有突兀感。每一页的示范字都写得遒劲有力,笔锋的转折、提按都处理得非常到位,看得人赏心悦目。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例字旁边设置的那些简短而精辟的提示,不像有些字帖那样只有字,没有“魂”。这些提示精准地指出了书写时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横画要稳健,起笔要藏锋”,这些都是我平时容易忽略的细节。通过反复对照这些范例和提示进行模仿,我感觉自己对楷书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写像”的层面,而是开始触及到“写对”和“写好”的境界了。这种教学上的细致入微,让学习过程变得高效且充满乐趣。
评分我带着它去参加了一个书法交流的小组,很多水平比我高的朋友都对它的选字和排版赞不绝口。他们提到,市面上很多字帖为了凑数量,会塞入很多生僻字或者不常用的字,但这本书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筛选的,确保了所选用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需要规范书写的汉字。这种实用性导向让我觉得物超所值。而且,它的字帖设计在“留白”的处理上也十分考究,既保证了足够的练习空间,又不会让练习者感到拥挤和压迫。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书写的速度和准确性都在悄然提升,不再是写完一个字就赶紧擦掉重来,而是可以更有信心地完成一整行的练习。这种信心的建立,恰恰是书法学习中最难能可贵的部分。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受困于自己“小家子气”笔法的业余爱好者,我尝试过不少字帖,但大多是徒有其表,练了很久也收效甚微。而这本字帖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地沉淀了书写艺术的精髓。它的墨迹清晰度极高,几乎能分辨出毛笔书写时的细微“飞白”和浓淡变化,这对于用钢笔模仿硬笔书法的人来说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我用我最常用的钢笔进行临摹,发现即便是钢笔这种相对固定的工具,也能通过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展现出与范字相似的韵味。这说明这套字帖的底子打得非常扎实,它教授的不是某种特定书写工具的技巧,而是书法艺术本身的核心规律。这种深入骨髓的指导,远比表面的花哨技巧来得珍贵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