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保護公眾健康(美國食品藥品百年監管曆程)
定價:35.00元
作者:(美)菲利普·希爾茨 ,姚明威
齣版社:水利水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50843203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完整揭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復雜利益交鋒中的百年曆程,對中國食品藥品監管事業價值巨大的啓示錄,民眾關注生命安全和瞭解美國相關機構內幕的紀實文學。
美國FDA是世界上*的食品藥品監管機構之一,也是公眾健康的守護神。它的成立與發展、成功與失敗、傳奇與醜聞,對每—位中國消費者、監管人員和食品藥品行業人員而言,都富於警醒和啓迪。本書的描寫深刻而精彩,為我們提供瞭翔實而鮮活的材料,相信讀過之後,您對身邊食品藥品的健康與安全問題將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內容提要
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是由美國國會授權、專門從事食品與藥品管理的高執法機關。FDA誕生於和僞劣食品橫行的20世紀初,那時廠商對産品質量幾乎不負任何責任,在宣傳商品功效時毫無顧忌。FDA成立後,美國次能夠把有毒的“靈丹妙藥”從貨架上撤掉。如今,FDA已逐步發展成美國重要的監管機構,管理著近十萬傢企業年産值上萬億美元的商品。
FDA在維護公眾健康和保證生活質量方麵起到瞭核心作用。本書介紹瞭FDA從創立至今一百多年的曆史,尤其是其經曆的危機和取得的勝利,如與行業的鬥爭、應對時的失誤、保護美國人民免受反應停等藥品的危害、迴擊製藥公司花樣百齣的違法行為等。FDA的發展史,也是政治、商業、科學、公眾利益等數股力量激烈交鋒的鬥爭史。
目錄
序
前言
簡介 監管的開始
引子 挑戰
章 韋利醫生的時代
第二章 商業至高無上的時代
第三章 進步時代
第四章 法律的勝利和失敗
第五章 資本主義深陷危機
第六章 現代製藥行業的誕生
第七章 新藥,新問題
第八章 製藥行業的發展
第九章 藥品價格聽證
第十章 反應停事件
第十一章 當科學遭遇政治
第十二章 黨派政治
第十三章 政策的局限
第十四章 管製的放鬆
第十五章 FDA的醫學官員
第十六章 現代瘟疫——
第十七章 一位進步人士
第十八章 藥品審批遲滯
第十九章 反監管戰役
第二十章 辯論的激化
第二十一章 陳腐的政治
尾聲 貪婪和善良
參考書目
緻謝
注釋
作者介紹
菲利普·希爾茨是哈佛大學的尼曼學者(Nieman Fellow),他從1989年開始就為《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做醫療方麵的新聞報道。他的著作包括《科學的脾性:現代科學三傳記》、《煙幕之後:被行業掩蓋的真相》和《記憶的幽靈:記憶的本質以及M先生的奇怪故事》。其中,《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真的非常吸引人,拿到手就感覺分量十足,不是那種輕飄飄的流水賬。封麵采用的色調和排版都透露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很符閤它探討的主題——一個跨越百年的監管曆程。我個人特彆喜歡那種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實體書,紙張的質感摸起來很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很纍。作者在文字組織上顯得非常專業,但又不會讓人覺得晦澀難懂,行文流暢,邏輯清晰,即便是對FDA曆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很容易地跟上節奏。整體來看,它不僅僅是一本講述法規和政策的書,更像是一部濃縮的美國公共衛生發展史,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案例和裏程碑事件,展現瞭政府力量是如何逐步介入和規範市場行為,最終形成一個復雜而精密的監管體係的。特彆是前幾章對早期公共衛生挑戰的描述,讀來讓人深思,那種在技術飛速發展與公眾安全保障之間的拉鋸戰,至今仍有現實意義。這本書顯然是經過瞭大量的資料搜集和梳理的,每一處論述都有據可查,體現瞭作者紮實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研究態度。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纔初步讀完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仿佛跟隨作者的筆觸,親身走過瞭一個世紀的監管變革之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將FDA描繪成一個高高在上的“權威機構”,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在不斷試錯、學習和適應社會需求中成長的復雜有機體。作者非常巧妙地穿插瞭那些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危機時刻”——比如早期的食品摻假醜聞,以及後來的藥品安全事件——這些事件往往是推動監管體係重大變革的催化劑。每一次危機都被詳細剖析瞭其背後的社會背景、科學認知水平以及立法鬥爭的艱難。這種敘事方式使得整個曆史脈絡充滿瞭戲劇性和張力,讓人在閱讀時能夠深刻體會到,每一次看似理所當然的安全保障背後,都凝聚瞭無數人的努力和犧牲。對於那些從事公共管理或者健康産業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深刻的行業反思和前瞻性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非常精妙,采用瞭時間綫索與主題剖析相結閤的方式。讀者可以沿著時間軸清晰地看到監管權限是如何一步步擴大,從最初的欺詐懲罰延伸到對産品療效和安全性的主動乾預。但同時,書中穿插瞭對特定領域——比如疫苗、醫療器械或營養標簽——的深入專題分析,這使得閱讀過程張弛有度,避免瞭純粹按年代敘述可能帶來的單調感。這種多維度的呈現方式,讓復雜的監管演變過程變得立體起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監管科學本身的發展進行瞭梳理,探討瞭諸如隨機對照試驗(RCT)等科學方法的引入,是如何從根本上提升瞭監管決策的科學性和公信力。總的來說,這本書的文字密度很高,信息量巨大,但得益於作者高超的組織能力,它保持瞭極佳的閱讀體驗,是一部內容紮實、論證有力,且極具啓發性的曆史著作。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枯燥的政府報告匯編,但這本書的解讀角度卻非常新穎。它沒有過多糾纏於那些晦澀難懂的法律條文細節,而是側重於“人”——那些在幕後推動改革的科學傢、政治傢、活動傢以及那些不幸的受害者。通過這些鮮活的人物故事,原本宏大的監管曆史被切割成瞭許多可以被感知的片段。例如,書中對於一些關鍵人物的生平側寫,讓我對他們麵對巨大阻力時所展現齣的堅持和勇氣印象深刻。這種“以人為本”的敘事,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讀性和情感連接。而且,作者在分析不同曆史時期,比如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或者經濟大蕭條時期,監管政策是如何隨之調整和演變的,展現瞭公共政策與宏觀經濟環境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讀完後,我不再僅僅將FDA看作一個執行機構,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動態的社會契約的維護者,其工作範疇和難度遠遠超齣瞭普通民眾的想象。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對“監管哲學”的探討上。它不僅僅在記錄“發生瞭什麼”,更深入地追問瞭“為什麼會這樣”以及“我們該如何做得更好”。作者在描述現代監管體係的構建時,非常清晰地闡述瞭在促進創新與保障安全之間如何尋求平衡這一永恒的難題。這種平衡的藝術,既需要科學的嚴謹性,也需要政治的智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迴顧早期“放任自流”時代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審慎態度,它提醒我們,任何一個看似完美的製度,都可能是曆史教訓的産物,而不是憑空齣現的。對於我個人而言,這本書幫助我建立瞭一個更成熟的認知框架,理解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依賴的藥品和食品安全標準,是多麼來之不易,並且需要持續的警惕和維護。從這個角度看,這本書具有很強的公共教育意義,值得嚮更多社會大眾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