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物理学中的群论 第二版
定价:79元
售价:53.7元,便宜25.3元,折扣67
作者:马中骐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06-02-01
ISBN:9787030167552
字数:652000
页码:562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63kg
《物理学中的群论(第二版)》与*一版相比在教学体系上做了重大调整。
基础内容包括群的基本概念、群的线性表示理论、转动群、晶体对称性和李群与李代数基本知识等,适合物理专业各类学生的群论教学需要,也适合理论化学专业研究生参考。进一步的内容(带星号)包括正多面体对称群、置换群、杨算符和各种矩阵群的不可约张量基计算等,适合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的群论教学需要。附录中提供了一些供参考和查阅的内容,与《物理学中的群论(第二版)》配套的《群论习题精解》涵盖了《物理学中的群论(第二版)》中*部习题的解答,这些资料和表格,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年青物理学家查阅。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对我理解相对论中的洛伦兹群和庞加莱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之前,我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教科书上对变换矩阵的机械操作层面。而这本书,通过引入李群和李代数的概念,将这些变换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几何和代数高度。作者对指数映射和伴随表示的阐述非常到位,使得原本抽象的群流,变成了可以被清晰刻画的连续对称性。虽然中间涉及到一些更高级的微分几何基础,但作者的切入点始终紧扣物理应用,避免了纯数学理论的过度泛化。例如,当讲到克利福德代数与旋转群的关系时,那种将代数结构与空间旋转直观联系起来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简单地使用这些工具,而是开始“理解”这些对称性为何必须是这样的形式,这种由内而外的认知深化,是其他任何一本书都没有带给我的深刻体验。
评分这本《物理学中的群论 第二版》的阅读体验,真是如同踏入了一片既陌生又熟悉的数学森林。初读时,那些抽象的符号和群结构定义,着实让我这个物理背景的读者感到有些吃力,仿佛是硬着头皮去啃一块未经雕琢的矿石。然而,一旦跟上了作者的节奏,开始理解群论如何优雅地描述对称性,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特别是关于晶体学和分子对称性的章节,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枯燥的代数推导,而是巧妙地将物理图像融入其中,让我深刻体会到,原来我们熟悉的物理定律背后,竟隐藏着如此精妙的数学骨架。我尤其欣赏它对表示论的讲解,虽然初级部分需要反复咀嚼,但一旦掌握了如何利用不可约表示来简化量子力学问题的计算,那种效率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恰到好处,对于想从零开始系统学习群论在物理中应用的自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重的指南,只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那些基础的代数概念,才能真正享受到它所揭示的物理之美。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符号的使用,初看之下略显陈旧,甚至有些令人生畏。它不像某些现代教材那样,用大量的彩色图示和精美的版式来“讨好”读者。它的风格更像是一位资深的、不苟言笑的教授,直接将最核心、最严谨的知识倾泻而出,不留多余的客套。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碎片化学习的当代读者,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相当高。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它那种近乎德式的严谨逻辑链条,每一个定理的提出和证明都环环相扣,不允许有任何理解上的跳跃。但正是这种严谨性,保证了知识的扎实程度。当你需要查阅一个非常具体且深入的数学细节时,你会发现这本书提供的解释是极其详尽和可靠的。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和教科书的混合体,而不是一本轻松的科普读物。如果你只是想了解群论在物理中的大致应用,这本书可能会显得过于庞大和深入,但如果你致力于将群论作为一种精确的数学语言内化于心,那么它提供的框架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风格,那就是“扎实”。它没有追逐时髦的、与实验结合紧密的最新热点,而是专注于构建一个坚不可摧的理论基石。对于想在理论物理领域深耕下去的人而言,这样的基石是至关重要的。我注意到,它在处理不可约张量算符(如维格纳-爱因斯坦-厄伦贝克定理的应用)时的详细推导,清晰地展示了群论如何成为处理角动量耦合问题的终极武器。这种对数学严谨性和物理直观性之间平衡的把握,使得这本书即使在出版多年后,依然保持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没有花哨的图表来辅助理解,所有的逻辑清晰度都建立在作者精妙的文字组织和无可挑剔的数学推导之上。读完它,你会发现,你不仅学会了如何应用群论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你开始用一种全新的“对称性思维”去看待物理世界的一切。
评分这本书的难点并不在于它包含了多少前沿课题,而在于它对基础的挖掘深度。对于那些已经对量子力学和线性代数有一定把握的读者来说,前半部分的傅里叶分析与群论的交织、周期边界条件下的群表示处理,是需要反复推敲的重点。特别是关于群的直积和半直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结构来分析多体系统的哈密顿量对称性,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系统化。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其自洽性,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群定义,逐步推进到酉表示,再到应用到角动量理论和晶格振动。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要求读者必须按部就班,如果中间有任何知识点跳跃,后续的理解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开始摇晃。因此,这不是一本可以随意翻阅的书,它需要读者从头到尾,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学习,才能真正把握其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