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碑帖名品》近日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并在上海书展**。该书汇聚历代尤其是今人对不同书体不同书家作品(包括新出土书迹)的深入研究,以书体递变为纵轴,以书家风格为横线,遴选了书法*****的书法作品汇编成一百册。同时,丛帖在文字疏解、艺术赏评诸方面做了全新的尝试,使文字记载、释义的属性与书法艺术造型、审美的作用相辅相成,进一步拓展字帖的功能。 这本《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为其中一册,收录米芾的书法作品。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宋代書家。早年名“黻”,四十一歲後改 署“芾”。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 外史等,世稱“米南宫”。太原(今屬山西省)人,徙居襄陽(今屬湖北省), 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建海岳庵。宣和時為 書畫翠博士,後至禮部員外郎。好潔成癖,多蓄奇石,人稱“米顛”。其書 宗晋法,以二王為歸,晚年出入規矩,深得意外之 旨;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識者然之。與蘇軾、黃庭堅、蔡襄 (一作蔡京)齊名,後世稱為“宋四家”。
     《蜀素帖》書自咏五言詩四首、七言詩四首,絹本,縱二十七點八釐米 ,横二百七十點八釐米,為米芾行書代表作。計 七十二仃,五百五十六字。此蜀素乃北宋慶曆四年(一○四四)束川造,林希 (子中》裝裱成卷,記其尾虚其首以貯屬善書 者。熙寧八年(一○七五)胡完夫等觀於林家,亦只题其尾。至兀祐三年(一 ○八八)九月廿三日始為米芾所書。鈐有“項元汴 印”、“高士奇”、“王鴻绪印”、“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 、“宣統御覽之寶”等鑒藏印。帖前清高宗乾隆簽題 “米芾書蜀素帖:八字,帖後有胡完夫、董其昌、沈周、祝允明等跋,文徵 明、陳蠍等觀款。今藏臺北故宫博物院。
     《苕溪詩帖》宋元祐三年(一○八八)八月八日米芾書自撰詩。紙本,縱 三○點三釐米,横一八九點五釐米。行書。計 三十五行,二百九十四字。此為米芾三十八歲時所書。鈐有“紹興”、“睿 思殿印”、“項兀汴印”、“乾隆御覽之寶”、“品 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鑒藏印。帖首行下有項氏收藏之“獨” 字编號,帖後有米友仁、李東陽跋。曾歸宋紹興内 府,明楊士奇、陸水村、項兀汴,清内府。今藏故宫博物院。
     這本《米芾蜀素帖·苕溪詩帖》是“中國碑帖名品”系列之一。
     《米芾蜀素帖·苕溪詩帖》由上海書書畫出版社出版。
    
蜀素帖
苕溪诗帖
作为一名痴迷于传统艺术的业余爱好者,我经常因为市面上字体模糊不清或者装帧粗糙的字帖而感到沮丧。这套《中国碑帖名品》彻底改变了我的体验。装帧设计非常大气,硬壳精装,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完全是按照高端艺术画册的标准来制作的。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不同书体的风格把握得非常到位。比如在收录隶书部分时,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汉隶的成熟期,还收录了一些早期或具有地方特色的碑刻,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阅读体验非常流畅,翻页时的阻尼感恰到好处,仿佛能感觉到纸张的韧性。我强烈推荐给那些对书法有情怀,并且注重阅读体验的朋友们。
评分说实话,我对很多书法选集都有点审美疲劳了,感觉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重复劳动。但这一本《中国碑帖名品》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的编纂思路明显带着一种“导览者”的视角,而不是简单的作品堆砌。它不仅仅是把字帖摆在那儿,更像是在引领你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花了好长时间研究其中一卷关于魏晋小楷的部分,那些内敛而又蕴含力量的笔法,通过这本选本得到了非常精准的还原。印刷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让人印象深刻,没有出现那种局部模糊或者色彩失真的情况,这对于研究碑帖的细节纹理至关重要。我甚至能从那些细微的残损痕迹中,感受到当年刻手在石头上镌刻时的心境。对于那些想深入研究碑帖风格演变脉络的书友,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样本对比平台。
评分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去图书馆或博物馆面对真迹。所以,一本高质量的摹本对我来说就相当于一个微缩的艺术馆。这套碑帖名品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没有刻意去“美化”那些历史留下的斑驳,而是忠实地记录了时间对这些伟大作品的痕迹,这正是研究古代书法的精髓所在。我尤其欣赏它在收录楷书时,对不同书家在“唐楷”框架下所表现出的个性差异的处理。通过对比,我能清晰地看到欧阳询的险劲、颜真卿的雄浑、柳公权的骨力是如何通过墨迹展现出来的。这种细致入微的呈现,让学习者能够避免陷入对单一风格的盲目模仿。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替代体验”,是连接古今艺术精神的重要桥梁。
评分我已经练习书法快二十年了,各种字帖翻阅无数,但真正能让我心甘情愿掏腰包买回来收藏的,数量并不多。这套名品系列成功地做到了“物有所值”。我关注的重点更多在于其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平衡。很多市面上流行的字帖,为了追求“醒目”而过度锐化了线条,失真严重,但这一本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原作的“气韵”。拿它和手头的原拓影印本做对比,可以发现编者在处理细节时那种克制和敬畏。它不像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划的展览目录,每一件作品都经过了专业的筛选和考量。特别是那些侧重于行草部分的选材,对提升书家的气势和章法布局很有启发性。对于资深爱好者来说,这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和“灵感库”。
评分这套碑帖选本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最近入手了这套书,光是拿到手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里面的选篇眼光非常独到,不光收录了一些耳熟能详的碑刻,更难得的是对一些相对小众但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每一幅摹本都制作得极其精良,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甚至连纸张的肌理感都仿佛能透过印刷的页面传递过来。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没有将整版内容挤得满满当当,而是留出了足够的“呼吸空间”,让观者可以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每一笔的提按顿挫。对于我们这些想从临摹中汲取养分的人来说,这种清晰度至关重要,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人的笔意。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摩挲、细细品读的精品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