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直营】终身成长(Mindset)比尔盖茨推荐成功励志书

【后浪直营】终身成长(Mindset)比尔盖茨推荐成功励志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卡罗尔·德韦克 著,楚祎楠 译
图书标签:
  • 成长
  • 励志
  • 成功学
  • 思维模式
  • 个人提升
  • 比尔盖茨推荐
  • 后浪
  • 终身学习
  • 自我成长
  • 影响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96528
商品编码:17200382562
品牌:后浪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芬兰轻型纸
页数:328
字数:26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影响美国一代人的心理励志之作,被无数次引用的成功学观点。美国心理畅销书在榜10年,《时代周刊》《早安美国》《华尔街日报》热赞,比尔?盖茨撰文推荐。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经典作品。成功不在先天,不靠外在,关键在于思维模式:是满足于现有成果、避免失败可能的固定型,还是以努力为豪、寻求挑战机会的成长型,决定了你能在成功路上走多远。
夸孩子“你好聪明”还是“你真用功”更有意义?如果一段感情需要努力经营,意味着我们注定不适合在一起?一位天才老板带领一群天才员工,就一定能缔造卓越?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你有充分的机会与可能扭转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前进的方向。
新修订版,在原版基础上参考读者反馈,增补了新章节。

名人推荐

我爱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它不仅提供了理论,还阐明了方法。德韦克帮助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方法表明,仅仅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一番深入了解,你就能让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彻底改变。
——比尔?盖茨

你一旦了解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方式会有重大的改变。你会期待,招聘有成长型思维的员工,选择有成长型思维的老板;你会规划,相亲时看对方有没有成长型思维,教育子女时也会刻意培养成长型思维。但如果你真看懂了这本书,你会说,我要成长为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然后,一点一点影响我身边人的成长型思维。那将是你给自己和在乎的人的好的礼物。

——赵周,拆书帮创始人、《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
德韦克的重大发现是,我们通常具有两种思维模式中的一种:认为自己的智力是一种固定属性,或认为它是可以培养并随着时间增长的。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记者、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

你会发现在关于动力的著作中,本书是数一数二的。
——《关键教养报告》(NurtureShock)作者波?布朗森(Po Bronson)
如果你是个管理者,或在养育孩子(这也算一种管理),放下手边的一切,读读这本书吧。
——《创业的艺术》(The Art of the Start)作者盖伊?川崎(Guy Kawasaki)
每个人都该读这本书。
——《让创意更有黏性》(Made to Stick)作者奇普?希思(Chip Heath)、丹?希思(Dan Heath)
德韦克对智力与思维模式的研究影响了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和《驱动力》(Drive)作者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
一本好书会让你赞同,一本伟大的书会让你遵从,而这本书提出的建议会改变你的一生。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J. 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

媒体推荐

一本好书会让你赞同,一本伟大的书会让你遵从,而这本书提出的建议会改变你的一生。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J. 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
德韦克的重大发现是,我们通常具有两种思维模式中的一种:认为自己的智力是一种固定属性,或认为它是可以培养并随着时间增长的。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记者、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
德韦克对智力与思维模式的研究影响了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和《驱动力》(Drive)作者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
如果你是个管理者,或在养育孩子(这也算一种管理),放下手边的一切,读读这本书吧。
——《创业的艺术》(The Art of the Start)作者盖伊·川崎(Guy Kawasaki)
你一旦了解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方式会有重大的改变。你会期待,招聘有成长型思维的员工,选择有成长型思维的老板;你会规划,相亲时看对方有没有成长型思维,教育子女时也会刻意培养成长型思维。但如果你真看懂了这本书,你会说,我要成长为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然后,一点一点影响我身边人的成长型思维。那将是你给自己和在乎的人的好的礼物。
——赵周,拆书帮创始人、《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 译者:楚祎楠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她的著作《自我理论:它们如何影响动机、人格与发展》(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被世界教育联谊会(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选为年度好书。她经常为《纽约客》《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波士顿环球报》撰写文章,也曾登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今天》和美国广播公司的《20/20》等新闻节目。

目录

引 言……………………………………………………………………… 1
第1章 思维模式……………………………………………………… 1
为什么人会有不同 4
两种思维模式对你意味着什么 6
两种思维模式之下的不同生活 8
思维模式概念新在何处 10
自我审视:谁能准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12
你将会看到什么 13
第2章 思维模式解析……………………………………………… 17
成功的意义: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 20
不只是拼图测验 21
脑波告诉我们的 22
选择标准之差 23
CEO综合征 24
能力的拓展 25
可能的自我拓展 26
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 27
是完美无缺还是不断进取 29
如果你能力很强,为什么还需要学习呢 29
一次测验定终生 31
再谈潜能 32
证明你很特别 35
特殊、高人一等、更具特权 36
思维模式改变了失败的意义 38
关键时刻 39
我的成功意味着你的失败 41
偷懒、欺骗和责备无法带来成功 42
思维模式与抑郁症 44
思维模式改变了努力的意义 46
《奔腾年代》 48
加倍努力:高风险 49
努力不够:高风险 51
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52
问与答 52
第3章 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63
思维模式和成绩 67
“不愿努力”综合征 68
发现你的头脑 69
适应大学生活 71
天生的资质 73
每个人都能做到出色吗 74
玛瓦?柯林斯 75
能力水平和追踪 77
总 结 78
艺术才能是天赋吗 78
杰克逊?波洛克 81
夸奖和肯定标签的危险性 82
否定标签及其作用方式 86
归属感 89
相信他人的看法 90
当事情进展顺利时 92
第4章 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 95
天赋与天才 99
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99
迈克尔?乔丹 101
贝比?鲁斯 102
世界上跑得快的女人 103
天才无须努力 104
“球商” 105
秉 性 107
关于秉性的更多故事 110
秉性、决心、意志以及冠军思维 112
保持辉煌 114
什么是成功 115
什么是失败 117
掌控成功 118
成为明星意味着什么 121
每一项运动都是团队运动 122
倾听你的思维模式 123
第5章 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 127
人才至上的思维模式 129
成长型企业 130
对思维模式与管理决策的研究 132
领导力与固定型思维模式 133
CEO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134
固定型思维模式领导者的行为 135
艾柯卡:我是英雄 135
阿尔伯特?邓拉普:我是超级 139
屋内聪明人 141
两个天才的碰撞 143
无懈可击,不可战胜、享有特权 144
恶老板 145
成长型思维模式领导者的行为 147
韦尔奇:倾听、信任、培养 148
郭士纳:摒弃固定型思维模式 152
穆尔卡希:倾听、坚韧、恻隐之心 155
CEO等同于男性吗 157
一项关于团体行为的研究 158
群体思维和团体讨论 159
当被夸奖的一代进入职场 161
谈判技巧是天生的吗 162
管理才能是天生的吗 164
领导才能是天生的吗 167
企业的思维模式 167
第6章 人际关系: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 173
不同的两性关系 178
爱情中的思维模式 179
1. 如果你需要为其努力,说明它注定不属于你 180
2. 问题表明性格存在缺陷 184
反目成仇的伴侣 189
竞争:谁是棒的 191
在恋爱关系中成长 192
友 谊 193
害 羞 196
校园暴力:对“复仇”的思考 199
施暴者的身份 199
受害者与复仇行为 200
合理的应对方式 203
第7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 209
父母或老师:关于成功和失败的信息 212
关于成功的信息 212
关于失败的信息 219
孩子们解读信息 223
成为好老师/父母 233
天才和后进生都能取得成功 235
高标准和教育环境 238
关于高标准和教育环境的更多内容 238
努力,再努力 240
无心上进的学生 241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的本质 243
教练:通过思维模式走向成功 244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 244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 248
谁才是敌人:胜利还是失败 252
虚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254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真伪 254
如何培养(真正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257
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人 258
我们能做什么 261
第8章 改变思维模式……………………………………………… 263
变化的天性 265
信念是通往幸福(或痛苦)的关键 266
思维模式再深入 267
关于思维模式的讲座 268
思维模式研讨会 270
脑科学项目 274
再谈改变 276
迈出第—步 279
可实行的计划与不可实行的计划 281
正确的应对不会受糟糕的感觉影响 281
状元秀 282
拒绝改变的人 283
特权意识:都是我应得的 283
否认现实:我的生活很完美 286
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 287
早熟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 288
当努力方向错误 290
思维模式与意志力 293
控制愤怒 294
成长型思维模式与自我控制 295
持续改变 297
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299
第—步:接受 299
第二步:观察 299
第三步:命名 301
第四步:教育 304
学习与帮助学习 307
前方的道路 309
出版后记 310

序言

有一天,我的学生让我坐下来,要求我写这本书。他们希望人们可以利用我们的书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其实是我一直以来都想做的事,后来,写这本书变成了我工作中的第—要务。
我的作品属于心理学中的一种传统研究,向人们阐述了人类信念的力量。我们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些信念的存在,但它们对我们想要什么以及能否成功达到目标至关重要。这种传统研究也展示了人类信念的改变——即使是简单的——是如何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的。
在这本书里,你会了解到,你自己的一个简单的信念——即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的这种信念——可以对你人生中很大一部分内容起到引导作用。事实上,它渗透到了你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连你自认为属于自己的个性,实际上也是从这种“思维模式”(mindset)中衍生出来的,而那些可能妨碍你发挥潜能的因素也一样从中而来。
此前,没有任何一本书向人们阐释过这种思维模式并告诉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利用它们。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对科学、艺术、体育、商业领域内的杰出人士以及那些本可以成功却错失良机的人有更深的了解。你会更了解你的伴侣、老板、朋友和子女。你会明白如何帮助自己以及你的子女发挥潜能。
能够与读者分享我的研究发现是我的荣幸。除了研究对象的经历,我在文章中还采用了新闻中的一些大事件以及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帮助读者了解思维模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保持匿名,个人信息及名字会有所更改;在一些事件中,为了更清楚地表明观点,多个人会被处理为一个人。其中一些交流内容则是根据我的回忆写出来的,我尽我 大的努力还原了当时的对话。)
在每一个章节的后部分以及本书的后一章,我会告诉大家如何将我们所讲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去 ——如何识别这些会引导我们生活的思维模式,并了解这些思维模式是如何引导我们的生活的,此外,如果你希望的话,我会告诉你如何去改变这些思维模式。
关于语法,在这里我想说一点。我懂得语法规则,而且乐于遵循语法,但在这本书中,我并没有一直按照规范语法来写作。我经常用 “以及”(and)还有“但是”(but)作为一个句子的开始,用介词做句子的结尾,这些都是不规范的英文。我还在文章里用复数形式“他们”(they)代替“他”(he)或者“她”(she),这么做是为了文章更通俗且更直接,希望那些严格遵循语法规则的人可以理解这一点。
我想借这个机会谢谢所有帮助过我,让我完成研究以及写成这本书的人。我的学生让我的研究事业变成一项乐趣,希望他们从我身上学到的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一样多。也感谢所有支持我研究工作的组织:威廉?T. 格兰特基金会(William T. Grant Foundation)、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国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以及斯宾塞基金会(Spencer Foundation)。
兰登书屋的工作团队是我能遇到的鼓舞人心的工作团队:韦伯斯特?杨斯、丹尼尔?梅内克、汤姆?佩里以及重要的、我的主编卡罗琳?萨顿。你们对拙作展现出的热情以及你们给予我的良好建议,让一切变得不一样。我要谢谢我杰出的代理贾尔斯?安德森,以及海蒂?格兰特,我和贾尔斯的介绍人。
感谢所有为我的作品付出过以及给予过我反馈的朋友,特别感谢波莉?舒尔曼、理查德?德韦克以及玛丽安?佩什金,感谢他们做出的全面的、富有见解的评论。后,我要谢谢我的丈夫戴维,感谢他的爱与热情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他对这个项目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我的作品是关于成长的,它促进了我自己的成长。希望它同样能够帮助你们成长。


《潜能觉醒:塑造不可复制的自我》 书名: 潜能觉醒:塑造不可复制的自我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例如:陈思远] 简介: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复制与模仿已成为常态,然而,真正驱动个人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永远是那份独一无二的潜能。 《潜能觉醒:塑造不可复制的自我》并非一本空泛的励志宣言,而是一份深度剖析个体成长轨迹,提供切实可行方法论的行动指南。它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去发掘并激活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无限可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成为那个“不可复制”的自己。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每个人都拥有尚未被完全开发的潜能,这些潜能如同沉睡的种子,等待着被唤醒、浇灌和培育。作者陈思远博士,一位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组织行为学领域拥有深厚造诣的学者,通过其多年潜心研究和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提炼出一套系统性的“潜能觉醒”理论框架。这套理论打破了许多传统认知上的壁垒,直击个体成长中的痛点,并提供了清晰的解决路径。 第一部分:认知升级——看见真实的自我与世界的联系 “看不见,就等于不存在。” 这是潜能觉醒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许多人之所以被困在原地,并非能力不足,而是认知上的盲点。本书将首先引导读者审视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和信念系统。 破除“固定型思维”的枷锁: 作者详细阐述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并提供了一系列技巧,帮助读者识别并挑战那些认为能力、智力等都是天生固定不变的信念。例如,通过记录失败的经历,并从中提炼学习点;通过主动寻求反馈,而非逃避;通过将挑战视为成长的机会,而非能力的证明。你会学会如何将“我做不到”转化为“我现在还做不到,但我可以学习”。 理解“元认知”的力量: “元认知”即“关于认知的认知”,是洞察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本书将教会你如何成为自己思维的观察者,理解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做出决策的。通过练习,你将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偏误、习惯性的反应模式,从而主动进行调整,优化自己的认知策略。 构建“成长型视野”: 在理解和调整认知模式的基础上,本书将帮助你建立一个积极、开放、充满探索精神的“成长型视野”。这包括如何从信息洪流中筛选有价值的内容,如何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世界,如何拥抱未知并从中学习。你将不再害怕改变,反而将改变视为提升自我的绝佳契机。 第二部分:自我探索——发掘内在的驱动力与天赋 了解了如何“看见”,下一步便是“看见什么”。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内心,去挖掘那些可能被忽视的天赋、激情和内在驱动力。 “心流”的奥秘与应用: 作者深入探讨了“心流”(Flow)状态,即一种全身心投入某项活动,并从中获得极大满足感的心理状态。通过分析构成心流的要素,本书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帮助读者识别那些能够让他们进入心流的状态和活动。你会学会如何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增加体验心流的机会,从而提升幸福感和工作效率。 天赋识别的科学方法: 抛开笼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书引入了更具操作性的天赋识别模型。结合心理学测试、过往经历的回溯分析、以及对自身在不同情境下表现的敏锐观察,你将逐步勾勒出自己独特的优势和才能。这不仅仅是找出你擅长做什么,更是理解你为什么擅长,以及如何将这些天赋发挥到极致。 驱动力光谱的解析: 作者将驱动力划分为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并详细分析了不同驱动力对个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本书将帮助你识别自身最核心的内在驱动力,并学习如何将其与你的目标和日常活动相结合,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即使面对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第三部分:潜能激活——系统性地突破与成长 在有了清晰的认知和对自我的深刻理解之后,本书将进入最核心的“激活”阶段,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读者将潜能转化为实际的成就。 “刻意练习”的艺术: 借鉴了多领域顶尖人才的成功经验,本书详细解读了“刻意练习”的精髓。这包括如何设定目标、找到导师、分解任务、持续反馈以及走出舒适区。你将学会如何用科学、高效的方式提升一项技能,而不是简单地重复。 跨界整合与创新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在单一领域深耕可能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本书强调了跨界学习和知识整合的重要性。你将学习如何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汲取养分,并将它们融会贯通,从而产生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韧性与复原力的培养: 成长之路并非坦途,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本书重点关注“韧性”(Resilience)的培养,即在压力、困境和逆境中保持积极心态、快速恢复并从中学习的能力。通过一系列心理训练和行为调整,你将学会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成长的契机,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 终身学习的实践指南: 本书将“终身学习”的概念落到实处。它提供了如何规划学习路径、如何高效获取知识、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实用策略。你将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获得学位,而是为了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持续进步,保持竞争力。 第四部分:实践应用——将潜能转化为影响力 潜能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其影响力上。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引导读者将觉醒的潜能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化。 目标设定与价值实现: 如何将模糊的潜能转化为清晰、可执行的目标?本书将介绍 SMART 原则的进阶应用,以及如何将个人目标与社会价值相连接,让你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也能为他人和社会创造积极影响。 构建个人品牌与影响力: 在数字时代,如何有效地展现你的独特价值?本书将指导你如何提炼自身优势,构建清晰的个人品牌,并通过多种平台和方式传播你的思想和能力,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拓展你的影响力圈层。 应对未来挑战的准备: 面对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新兴技术带来的变革,个人如何保持适应性?本书将展望未来,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未来所需核心能力(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情感智能)的建议,帮助读者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 《潜能觉醒:塑造不可复制的自我》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场关于自我发现与自我超越的深度对话。它鼓励你放下怀疑,拥抱不确定,勇敢地去探索那个被掩藏起来的、更强大、更独特的自己。通过阅读和实践本书中的理念与方法,你将有机会摆脱平庸,激活潜能,成为那个在任何时代都能闪耀光芒的“不可复制”的个体。这是一次关于成长的邀请,一次关于重塑自我的行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质感很好,封面设计也很吸引人。我一直都对自我成长和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所以对这本书的期待值一直很高。读完之后,我觉得它并没有让我失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心灵鸡汤”,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对比,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过去的很多想法和行为模式。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停滞不前,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思维的局限。这本书帮助我认识到,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不敢去改变。作者用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案例和研究来说明这一点,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面对批评,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如何设定有意义的目标等等。这些方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理念运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确实感受到了积极的改变。比如,以前遇到棘手的项目,我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沮丧,甚至想要逃避。但现在,我会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把它看作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和自信。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像是一盏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力远超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成功”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书。我之前总觉得,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都太过遥远,难以复制。但这本书却把那些高深的人生哲学,转化成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思维定势”的剖析,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很多不自知的局限性。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敢尝试,不敢改变,只是因为我们被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想法所束缚。这本书鼓励我们打破这种束缚,拥抱变化,相信自己的潜力。它告诉我,即使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不高,即使我们面临很多困难,只要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和持续学习的意愿,就一定能够突破自我,实现更大的价值。书中的一些方法论,比如如何有效地设定目标,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都非常实用。我开始尝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它们真的能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仿佛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不再迷茫。

评分

我一直以为“成功”是个遥不可及的概念,就像天上的星星,只能仰望。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它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内心的信念和我们所采取的行动。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比如,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用“我做不到”来否定自己,总是在开始之前就给自己设下了很多条条框框。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去改变这种消极的自我对话,用“我怎么才能做到”来代替。这个小小的转变,带来的结果却是巨大的。我开始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再轻易地放弃。而且,书中关于“心态”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即使面对失败,也不要气馁,而是要把它当作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从中吸取教训,然后继续前进。这本书让我对“终身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学习新知识,更是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好。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渴望改变、渴望进步的朋友们,它一定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对这类励志书籍是有些免疫的,总觉得很多内容都比较空泛,听听就好,实际落地很难。但这本书真的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接地气,而且非常有说服力。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和领悟。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学习的乐趣”和“持续进步”的讨论。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比如升职加薪,考试通过等等,一旦目标达成,学习的动力也就消失了。但这本书强调的是,学习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也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因为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作者还提到了“刻意练习”的概念,这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要想真正掌握一项技能,光靠时间的堆砌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去训练,并且要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地去钻研。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给我指明了方向,也给了我前进的勇气。我真心觉得,这本书应该成为每个人书架上的必备品,尤其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拥有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能触及灵魂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真诚的思考和深刻的洞察。我被作者的智慧和勇气深深地打动。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成长型思维”——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之前一直以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就像一张写好的剧本,无法改变。然而,这本书告诉我,我们的能力是可以发展和提升的,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很多时候,我正是因为害怕失败,所以选择了安逸,错失了很多宝贵的机会。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态,我要勇敢地去尝试,去挑战,去拥抱那些让我感到不舒服但却能让我成长的经历。书中关于如何面对挫折,如何从批评中学习,如何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的部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从此一蹶不振。相反,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方向,在我灰心的时候,给我注入力量。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渴望进步,渴望改变的人。

评分

这是一本好书!值得你看和思考的书……

评分

等了好久

评分

等了好久

评分

书很美好,我很满意,后浪很赞

评分

这本不错,而且客服非常好,很开心。

评分

这本不错,而且客服非常好,很开心。

评分

等了好久

评分

还可以吧

评分

还可以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