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幾何原本/世界經典科普讀本
作者:(古希臘)歐幾裏得,譯者:李彩菊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68241847
字數:
頁碼:61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捲 平麵幾何基礎
di2捲 幾何代數的基本原理
di3捲 與圓有關的平麵幾何
di4捲 與圓有關的直綫圖形的作法
di5捲 比例
di6捲 相似圖形
di7捲 初等數論
di8捲 連比例
di9捲 數論的應用
**0捲 無理量
**1捲 簡單立體幾何
**2捲 立體幾何中的比例問題
**3捲 正多麵體
歐幾裏得,(約公元前330前275),古希臘很負盛名、很有影響的數學傢之一,被稱為“幾何之父”。歐幾裏得流傳至今的著作除《幾何原本》外還有《已知數》、《圓形的分割》、《現象》、《光學》等。
讀完關於數論部分的章節,我最大的感受是其跨越時代的超前性。那些關於素數分布的探討,那些對整數性質的挖掘,其深度和廣度遠超我的想象,讓人不禁好奇,在缺乏現代代數工具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抵達這些結論的。書中的敘述風格極其古典,用詞考究,沒有絲毫現代數學的“功利性”——它不追求應用,隻專注於真理本身的美感。我特彆喜歡它在引入新概念時的那種儀式感,仿佛每一步都是在神聖的殿堂中進行的。這種純粹性是現代許多交叉學科書籍中所不具備的。它讓我意識到,早期的數學探索,更多的是一種哲學活動,是對宇宙和諧規律的摹寫。當然,對於那些習慣於代數錶示法(如使用$n$、$p$等符號)的讀者,初讀時可能會覺得追蹤論證過程有些吃力,但一旦適應瞭這種基於幾何描述的邏輯展開,那種由內而外散發的確定感是無與倫比的。
評分相較於那些將數學原理進行簡化和包裝的現代科普讀物,此書展現瞭一種近乎“冷峻”的學術態度。它毫不避諱其內容的艱深,也不刻意迎閤讀者的理解習慣。在閱讀的某些部分,我體驗到瞭一種與作者進行跨越韆年對話的震撼感,仿佛在觸摸人類理性發展史上最堅固的基石。特彆是書中對於證明的結構性要求,體現瞭古希臘人對於邏輯自洽的極緻追求,這對於任何從事嚴謹思考的人來說,都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它教會我的,與其說是幾何知識本身,不如說是一種思考的範式——如何從最少的假設齣發,推導齣最豐富的結論。這種自下而上的構建方式,是理解科學體係復雜性的重要一課。這本書並非易讀之物,但它所承載的曆史分量和思維深度,使其成為案頭必備的珍藏。
評分初捧此書,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它更像是一份珍貴的史料或一手文獻的翻譯,而非麵嚮大眾的普及讀物。對於那些僅僅尋求快速掌握幾何公式或代數技巧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會顯得晦澀和枯燥。它要求讀者具備相當的耐心和對抽象概念的接受能力。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對照著現代數學的術語來理解那些古老的錶達方式,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書中對於立體幾何部分的論述,尤其體現瞭古希臘人對空間想象力的極緻運用,那種沒有坐標係輔助的純粹的幾何直觀,令人嘆為觀止。但同時,它也帶來瞭閱讀上的障礙,某些論證的跳躍性或者對某些基礎概念的默認理解,對於習慣瞭現代數學符號係統的我們來說,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彌補。總而言之,這是一部獻給真正熱愛數學史和渴望探究源頭學者的作品,它要求你付齣努力,但迴報的則是對知識體係源頭的深刻洞察。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風格,也進一步強化瞭它的“原版”氣質。它不是一本追求視覺享受的現代設計品,而是樸實無華,重點突齣文本內容本身。對於那些追求“知識密度”而非“閱讀體驗”的硬核讀者而言,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在幾何代數的討論中,作者巧妙地將幾何直觀與代數運算進行瞭初步的結閤,雖然方式與後世笛卡爾的坐標幾何有所不同,但其內在的嘗試精神是值得稱頌的。我發現,它提供瞭一種理解問題思考路徑的“慢鏡頭”,讓我們得以細細品味思想是如何從直覺走嚮形式化的過程。這種對過程的尊重,使得閱讀本身變成瞭一種沉思。如果將它視作一本工具書,它可能不太稱職;但若將其視為理解西方理性思維源流的一把鑰匙,它則價值連城。它迫使你放慢腳步,迴到最基本的問題前,重新審視一切。
評分這本關於古希臘數學原理的著作,其文字的古樸與思想的深邃交織在一起,讓人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歐幾裏得時代的智慧光芒。書中對平麵幾何的闡述,絕非現代教材中那種直白、流程化的推導,而是充滿瞭嚴謹的邏輯構建和對公理化體係的執著追求。每一個定義、每一個公設,都被賦予瞭極高的地位,作者耐心地引導讀者理解,這些看似簡單的起點是如何構建起整個幾何王國的宏偉藍圖。我尤其欣賞它對於“求證”過程的細緻描摹,那種步步為營、環環相扣的論證方式,即便在今天看來也熠熠生輝。閱讀時,我不得不放慢速度,時常停下來在草稿紙上復現那些圖形,體會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快速教會你解題技巧,而在於重塑你對“證明”本身的敬畏之心,明白數學的嚴密性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它像一位耐心的老者,緩緩講述著世界最初的秩序是如何被理性之光照亮的。這種體驗是極其寶貴的,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數學教育中可能被忽略的基石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