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第2版)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萍,高宏伟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感觉统合
  • 儿童发展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训练
  • 康复
  • 特殊儿童
  • 动作发展
  • 神经心理学
  • 育儿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5070
商品编码:18840286174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作  者:王萍,高宏伟 编著 定  价:38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页  数:206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2485070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长发育速度很快的时期,也是感觉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0~6岁是孩子感觉统合的主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大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一旦孩子的感觉结合出现问题,孩子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学习能力。本书作者王萍教授,从事婴幼儿研究和教育工作30多年,在总结了30多年的婴幼儿研究和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阅和借鉴了大量专业人士总结的经验,对感觉统合及相关知识进行了概要性阐述,提供了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觉、听觉、精细动作等方面的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本书向等 目    录    篇  感觉统合训练知多少1什么是感觉统合3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3感觉统合失调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影响3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哪些4感觉统合失调的初步判断4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5什么是感觉统合训练6感觉统合训练常用的器械有哪些6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是什么14感觉统合训练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作用14感觉统合训练应遵循哪些原则15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有什么特点15第二篇  家庭中宝宝的前庭觉训练17前庭觉小常识18什么是前庭觉18前庭觉有哪些功能20前庭觉失调有哪些表现20前庭觉失调的原因有哪些20前庭觉失调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影响21家庭中的前庭觉训练游戏21游戏121游戏222游戏324游戏425游戏526游戏627游戏728游戏829游戏930游戏1031游戏1132游戏1233游戏1334游戏1435游戏1536游戏1637游戏1738游戏1839游戏1940游戏2041游戏2142游戏2243游戏2344游戏2445游戏2546游戏2647游戏2748游戏2849游戏2950游戏3051第三篇  家庭中宝宝的本体觉训练53本体觉小常识54什么是本体觉54本体觉有哪些功能55本体觉失调有哪些表现55本体觉失调的原因有哪些55本体觉失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56家庭中的本体觉训练游戏56游戏156游戏258游戏359游戏460游戏561游戏662游戏763游戏864游戏965游戏1066游戏1167游戏1268游戏1369游戏1470游戏1571游戏1672游戏1773游戏1874游戏1975游戏2076游戏2177游戏2278游戏2379游戏2480游戏2581游戏2682游戏2783游戏2884游戏2985游戏3086第四篇  家庭中宝宝的触觉训练87触觉小常识88什么是触觉88触觉有哪些功能89孩子触觉发育的年龄特点90触觉统合失调的表现有哪些90孩子触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哪些91触觉统合失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92触觉家庭训练游戏92游戏192游戏295游戏396游戏497游戏598游戏699游戏7100游戏8101游戏9102游戏10103游戏11104游戏12105游戏13106游戏14107游戏15108游戏16109游戏17110游戏18111游戏19112游戏20113游戏21114游戏22115游戏23116游戏24117游戏25118游戏26119游戏27120游戏28121游戏29122游戏30123第五篇  家庭中宝宝的视听统合训练125视听知觉小常识126什么是视知觉126视知觉有哪些功能127孩子视觉发育的年龄特点128孩子视觉发育状况家庭小测试128视知觉统合失调的表现有哪些129视知觉统合失调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29什么是听知觉130听知觉有哪些功能132孩子听觉发育的年龄特点132孩子听知觉发育状况家庭小测试133听知觉统合失调的表现134听知觉统合失调有哪些原因134视听知觉统合失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134视听知觉家庭训练小游戏135游戏1135游戏2137游戏3138游戏4139游戏5140游戏6141游戏7142游戏8143游戏9144游戏10145游戏11146游戏12147游戏13148游戏14149游戏15150听知觉家庭训练游戏151游戏1151游戏2152游戏3153游戏4154游戏5155游戏6156游戏7157游戏8158游戏9159游戏10160游戏11161游戏12162游戏13163游戏14164游戏15165第六篇  家庭中宝宝的精细动作训练167精细动作小常识168什么是精细动作168发展宝宝精细动作的意义168宝宝精细动作发育不良的原因169宝宝精细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70宝宝精细动作发育不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哪些171精细动作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171不同阶段宝宝精细动作的训练要点有哪些172家庭中的精细动作训练游戏172游戏1172游戏2174游戏3175游戏4176游戏5177游戏6178游戏7179游戏8180游戏9181游戏10182游戏11183游戏12184游戏13185游戏14186游戏15187游戏16188游戏17189游戏18190游戏19191游戏20192游戏21193游戏22194游戏23195游戏24196游戏25197游戏26198游戏27199游戏28200游戏29201游戏30202参考文献207

内容简介

0~6岁是孩子感觉统合的主要发展时期,一旦孩子的感觉结合出现问题,孩子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学习能力。本书借鉴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向家长介绍了感觉统合的含义及相关知识,同时,提供家长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具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有效方法。所选游戏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还适用于对孩子已出现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进行矫正。本书不仅适用于家长阅读,也可供早教师、幼儿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用书。 王萍,高宏伟 编著 王萍,女,1964年2月出生,沈阳大学教授,学科专长:学前教育。研究方向:儿童早期发展。沈阳市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副主任,沈阳市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主要承担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活动与设计的教学工作。主持省级项目7项,参与省级项目4项。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7部。     靠前篇  感觉统合训练知多少都市化的生活让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个别行为表现感到困惑,例如,有些孩子经过各种检查,大脑发育没有任何缺陷,做智力测试属正常或很好智商,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多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讲话不流畅、胆小等问题,当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因为某种疾病引起,而是因为孩子大脑的整合功能发育不良所致,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功能失调。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不仅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未来学习能力的发展,家长应该高度关注。
    目前,很多家长对感觉统合相关问题了解不多,因此,常常不去关注孩子的感觉统合问题,当孩子长大后出现了问题才想着四处求医,结果错过了感觉统合训练与治疗的关键时期;还有的家长认等 前    言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长发育速度快的时期,也是感觉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大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刚刚出生的宝宝的脑细胞与成.人脑细胞一样多,约为1400亿个,只是宝宝的脑细胞之间的网络线路连接起来的数量稀少。如果父母能够在宝宝成长的关键时期尽早给予宝宝丰富的营养和大量的感觉刺激,训练宝宝的感觉统合,开发宝宝的大脑,那么,宝宝的神经细胞就会像花蕾萌发一般萌生出神经触突,并借助这些神经触突与其他神经细胞相互连接,形成纵横交错的神经网络通道,使信息传递迅速快捷,让宝宝更聪明、更健康。    人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像一个交通指挥者,有了它,各种感觉神经网络的通道才会保持顺畅,不出现堵塞,从而保证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操作顺利进行。可以这样说,在达到正常人的各等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第二版)》内容简介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第二版)》是一本深度探讨感觉统合理论在家庭环境中实践应用的指导性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感觉统合训练的活动,而是致力于帮助家长和看护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充满理解的视角,以期能够更好地支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感觉加工和学习发展。本书旨在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让家庭成为孩子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的最自然、最有效的场所。 一、重新认识感觉统合:超越“运动”的理解 本书首先会破除一些关于感觉统合的常见误解,例如将其仅仅等同于“多做运动”。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解析感觉统合的科学基础,阐述它如何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情绪调节以及社交互动。读者将了解到,感觉统合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一个复杂的大脑信息处理过程,它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嗅觉、味觉这七种基本感觉的信息整合。 视觉系统: 不仅是看,还包括对空间关系、深度、运动以及物体细节的感知能力。 听觉系统: 接收声音,并能区分不同声音的意义,理解语言,以及对声音做出适当反应。 触觉系统: 接收来自皮肤的触感信息,包括压力、温度、疼痛,以及触觉辨别能力。 前庭觉系统: 源于内耳,负责感知头部的位置、运动和重力,对平衡、协调和身体定向至关重要。 本体觉系统: 源于肌肉和关节,提供关于身体部位位置和运动的信息,帮助我们感知身体的姿态和力度。 嗅觉与味觉系统: 提供对食物、环境气味和味道的感知,与情感和记忆紧密相连。 本书将详细介绍每种感觉系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当这些系统出现失调时,可能在日常生活(如学习、社交、情绪管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中表现出的具体困扰。我们将以清晰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引导读者认识到,许多看似“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或“反应过度/不足”的行为,可能都与感觉统合的挑战有关。 二、识别孩子的感觉加工模式:发现潜在的需求 本书的第二个核心部分是教导家长如何观察和识别自己孩子独特的感觉加工模式。我们承认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对感觉输入的反应也各有不同。本书将提供一套实用的观察框架,帮助家长细致地记录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从而推断出孩子可能存在的感觉加工特点。 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感觉加工模式,并提供相应的鉴别方法: 感觉寻求型(Sensory Seeking): 孩子似乎总是需要更多的感觉刺激,喜欢跑、跳、旋转、拥抱,对高强度刺激反应积极。 感觉回避型(Sensory Avoiding): 孩子对某些感觉刺激表现出极强的排斥,例如不喜欢被触碰、对某些声音或光线过于敏感、挑食等。 感觉反应迟钝型(Low Registration): 孩子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显得迟钝,似乎不容易察觉到周围的环境变化,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做出反应。 感觉辨别困难型(Sensory Discrimination Issues): 孩子在区分不同感觉信息方面存在困难,例如难以辨别声音的来源、触觉辨别能力弱(如无法准确说出触摸的物体是什么)。 触觉防御型(Tactile Defensiveness): 对触觉输入表现出异常的反应,如讨厌被触摸、衣物标签、某些质地的食物。 前庭觉敏感或迟钝: 对头部运动、高度或旋转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影响平衡、协调和空间感知。 本体觉不足: 身体姿态控制不佳,走路不稳,容易跌倒,用力不当(过轻或过重),缺乏身体自我意识。 通过这些详实的描述和案例分析,家长将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避免因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并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本书强调,识别并非为了给孩子贴标签,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们,并为他们量身定制支持方案。 三、构建“感觉友好”的家庭环境:日常的艺术 本书的第三个重要部分,也是本书的核心实践价值所在,是如何将感觉统合的理念融入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个“感觉友好”的环境。本书将提供大量具体、可行且富有创意的方法,让家长们能够在不额外增加巨大负担的前提下,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感觉统合支持。 家居环境的调整: 探讨如何通过简单的家居布置,为孩子提供安全、舒适且具有刺激性的空间。例如,利用靠垫、懒人沙发、吊床等为孩子提供本体觉和前庭觉的输入;设置一个“安静角”,为感觉回避型的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暂时躲避过度刺激的场所。 日常活动中的嵌入式训练: 详细介绍如何在吃饭、穿衣、洗澡、游戏、家务等日常活动中,巧妙地融入感觉统合的训练元素。例如: 触觉训练: 鼓励孩子玩橡皮泥、沙子、豆子,尝试不同质地的食物,在洗澡时使用不同材质的毛巾。 本体觉训练: 鼓励孩子参与搬运重物(如装满书籍的书包),推拉家具,进行“熊爬”、“螃蟹爬”等动作,拥抱和挤压。 前庭觉训练: 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摇晃、荡秋千、旋转,甚至简单的原地转圈。 视觉与听觉训练: 鼓励观察周围环境,区分不同声音,讲故事、唱歌。 “感觉工具箱”的建立: 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需求,在家中准备一些简单的“感觉工具”,如不同重量的毯子、挤压玩具、咀嚼棒、摇椅、跳绳等,并在专业指导下适时使用。 应对感觉失调的策略: 提供实用的策略,帮助家长应对孩子在公共场合或特定情境下的感觉爆发或回避行为。例如,在去超市前进行“感觉准备”,在参加聚会前进行“社交和感觉预演”,以及事后进行“情绪安抚和感觉恢复”。 本书强调“自然而然”的原则,即感觉统合训练并非额外的“任务”,而是融入到亲子互动、游戏和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方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调节自身的状态,提升学习效率,改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自信心。 四、亲子关系的重塑:理解与连接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第二版)》深知,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亲子关系的质量。本书将重点强调,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加深亲子理解和连接的绝佳机会。当家长能够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感觉需求时,他们会以更耐心、更包容的态度去回应孩子,从而建立起更稳固、更信任的亲子关系。 本书将鼓励家长: 用“感觉的语言”与孩子沟通: 尝试理解孩子行为的“感觉驱动”,并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回应。 创造积极的亲子互动体验: 将感觉训练活动设计成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和成长,增进亲子情感。 成为孩子感觉旅程的引导者而非控制者: 尊重孩子的节奏和选择,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感觉世界。 关注孩子的情绪需求: 认识到感觉失调常常伴随着情绪困扰,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五、专业支持与家长成长 本书并非宣称家长可以完全取代专业人士。相反,它会清晰地界定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如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学家等),并提供如何寻找和与专业人士有效合作的建议。 同时,本书也关注家长的成长。在支持孩子感觉统合发展的过程中,家长自身也会面临挑战和压力。本书将提供关于自我关怀、压力管理以及如何与其他家长建立支持网络的建议,帮助家长成为更有效、更具韧性的支持者。 结语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第二版)》是一本充满智慧、关怀与实践性的指南。它将带领家长踏上一段深刻理解孩子、连接彼此、并共同成长的旅程。通过本书,家长们将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工具,学会如何在家庭这个最温暖的港湾中,为孩子构建坚实的感觉基础,帮助他们自信、快乐地迎接生活的挑战,释放无限的潜能。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训练,更是关于如何用爱与理解,为孩子铺就一条通往健康、平衡成长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过度美化育儿过程的书籍持保留态度,这本书则以其难得的真实感和深入的专业性赢得了我的信任。它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家庭训练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平台期,并提供了应对“倦怠期”的心理调适方法。例如,当孩子对某个游戏失去兴趣时,书里教我们如何巧妙地引入新的变体,保持新鲜感和挑战性,这比简单地批评孩子“不配合”要有效得多。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安抚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状态。这种赋权给孩子自身的教育理念,才是真正的长远之计。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感觉统合训练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孩子“变得正常”,而是让他们能够更高效、更愉悦地与他们所处的世界进行互动。它提供的工具箱是极其丰富的,足以应对从轻微的感统小问题到更复杂的日常行为管理。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训练”这个略显冰冷的词汇,重新定义为一种“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过去,我对感觉统合的理解是“治疗师的工作”,总觉得家里做是“将就”。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作者强调,家庭是孩子最安全、最放松的港湾,在这个环境中进行的训练,其效果往往比在陌生环境下更持久、更有效。书中关于如何建立“感官营养”的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像某些训练手册那样,只关注消除负面行为,而是积极地引导家长去发现和提供孩子需要的“正面刺激”。比如,针对触觉敏感的孩子,它推荐了“三明治拥抱法”,这不仅是触觉输入,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联结。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焦虑地给孩子“打补丁”的家长,而是一个懂得如何顺应孩子天性、为他们构建理想成长生态的“环境设计师”。这是一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力量。

评分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原本是抱着一种姑且一试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儿童发展的书籍汗牛充栋,真正能提供深度洞察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凤毛麟角。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惊喜是多层次的。首先,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和,没有过多晦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对感觉统合理论一窍不通的新手父母,也能快速建立起基本概念。其次,它在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没有停留在“做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样做”。例如,当孩子排斥梳头时,书中会详细解释这可能与触觉防御有关,并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脱敏方案,而不是简单地让你“多尝试几次”。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环境创设”的强调,书中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将家庭空间打造成一个“感官友好型”环境的建议,从灯光的选择到家具的摆放,都体现了对孩子感官需求的尊重。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智力上的引导,更是对他们内在稳定性和安全感的一种默默耕耘,是家长对孩子世界观的深度共情。

评分

这本《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第2版)》实在是让我爱不释手,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耐心的家庭教育专家,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观察和理解孩子的“小动作”背后的“大秘密”。我原以为感觉统合训练只是针对那些有明显障碍的孩子才需要,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其实每个在成长中的孩子,都会在某个阶段表现出对某些刺激的过度敏感或反应不足。书里对不同发展阶段孩子的常见问题分析得极其透彻,比如为什么有些孩子总喜欢啃咬衣角,为什么有些孩子对声音特别敏感,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让人头疼不已的“怪癖”,在这里都有了合乎逻辑的解释。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强调的“家庭化”理念。它没有要求家长去模仿专业的治疗师,而是巧妙地将专业的训练技巧融入到日常的游戏、穿衣、吃饭甚至洗澡的过程中。比如书中提到的“粗大动作游戏”环节,仅仅是通过简单的跳跃、爬行和摇摆,就能极大地促进孩子的本体感觉和前庭觉的发展。这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很多其他育儿书籍所不具备的。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孩子全面发展的父母,它能帮你建立一个更科学、更积极的亲子互动模式。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密度高得惊人,但阅读体验却异常流畅,这得益于作者精妙的结构设计和丰富的案例支撑。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的人,这本书的配图和表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与清晰。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不同感觉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内稳态)的功能,以及当它们发生失调时,会在孩子的行为上投射出哪些我们容易误解的信号。我曾一度困惑于我的孩子为什么总是需要不停地跑动,在阅读了关于前庭输入不足的那一章后,我才恍然大悟——他不是“调皮”,他是在主动寻求必要的“燃料”。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第2版”更新非常及时,它吸纳了近年来感统研究的前沿成果,并针对现代家庭生活(比如大量电子产品使用)带来的新挑战,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它不是一套僵化的指令集,而是一本活的指南手册,鼓励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去灵活调整训练的强度和频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