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習是計算機及其應用領域的一門重要的學科。本書全麵係統地介紹瞭統計學習的主要方法,te彆是監督學習方法,包括感知機、k近鄰法、樸素貝葉斯法、決策樹、邏輯斯諦迴歸與大熵模型、支持嚮量機、提升方法、em算法、隱馬爾可夫模型和條件隨機場等。除第壹章概論和後一章總結外,每章介紹一種方法。敘述從具體問題或實例入手,由淺入深,闡明思路,給齣必要的數學推導,便於讀者掌握統計學習方法的實質,學會運用。為滿足讀者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書中還介紹瞭一些相關研究,給齣瞭少量習題,列齣瞭主要參考文獻。
《統計學習方法》是統計學習及相關課程的教學參考書,適用於高等院校文本數據挖掘、信息檢索及自然語言處理等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也可供從事計算機應用相關專業的研發人員參考。
第壹章 統計學習方法概論
1.1 統計學習
1.2 監督學習
1.2.1 基本概念
1.2.2 問題的形式化
1.3 統計學習三要素
1.3.1 模型
1.3.2 策略
1.3.3 算法
1.4 模型評估與模型選擇
1.4.1 訓練誤差與測試誤差
1.4.2 過擬閤與模型選擇
1.5 正則化與交叉驗證
1.5.1 正則化
1.5.2 交叉驗證
1.6 泛化能力
1.6.1 泛化誤差
1.6.2 泛化誤差上界
1.7 生成模型與判彆模型
1.8 分類問題
1.9 標注問題
1.10 迴歸問題
本章概要
繼續閱讀
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感知機
2.1 感知機模型
2.2 感知機學習策略
2.2.1 數據集的綫性可分性
2.2.2 感知機學習策略
2.3 感知機學習算法
2.3.1 感知機學習算法的原始形式
2.3.2 算法的收斂性
2.3.3 感知機學習算法的對偶形式
本章概要
繼續閱讀
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眾近鄰法
3.1 k近鄰算法
3.2 k近鄰模型
3.2.1 模型
3.2.2 距離度量
3.2.3 k值的選擇
3.2.4 分類決策規則
3.3 k近鄰法的實現:kd樹
3.3.1 構造af樹
3.3.2 搜索af樹
本章概要
繼續閱讀
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樸素貝葉斯法
4.1 樸素貝葉斯法的學習與分類
4.1.1 基本方法
4.1.2 後驗概率大化的含義
4.2 樸素貝葉斯法的參數估計
4.2.1 極大似然估計
4.2.2 學習與分類算法
4.2.3 貝葉斯估計
本章概要
繼續閱讀
習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決策樹
5.1 決策樹模型與學習
5.1.1 決策樹模型
5.1.2 決策樹與isthen規則
5.1.3 決策樹與條件概率分布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是一場跨越理論與實踐的華麗冒險。我原以為它會是那種隻停留在數學公式和抽象概念層麵的“天書”,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書中對於如何將這些統計模型應用於實際問題,尤其是在涉及數據分析和模式識彆的場景時,有著非常貼近實戰的論述。雖然它側重理論深度,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治學態度,極大地激發瞭我去動手驗證那些復雜模型的欲望。比如,當我讀到關於模型選擇和評估的部分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交叉驗證、留一法等方法,而是深入探討瞭偏差-方差的權衡(Bias-Variance Trade-off)在不同模型復雜度下是如何體現的。這種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讓我對那些在其他教材中被一筆帶過的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閤上書本時,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記住瞭一些算法的名字,更是掌握瞭一套分析和解決復雜數據問題的思維工具箱。
評分這本厚重的書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光是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嚴謹的氣息。我初翻的時候,就被其中宏大而係統的知識體係所吸引。它似乎不僅僅是在介紹某一個具體的算法,而是在構建一個完整的統計學習的知識框架。從最基礎的概率論和統計學原理齣發,逐步深入到各種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以及半監督學習的核心思想。作者對理論推導的把控力極強,公式的引入和解釋都非常到位,讓人在理解復雜模型時,仿佛有瞭一位耐心且博學的導師在旁邊親自指點。特彆是對於一些經典算法的深入剖析,例如支持嚮量機(SVM)的核函數選擇,或者提升方法(Boosting)的迭代優化過程,書中都給齣瞭既有深度又不失清晰度的闡述。對於我這種希望係統性地打下堅實基礎的學習者來說,它就像是一張詳盡的地圖,指引我穿越統計學習的叢林。閱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內容組織上的匠心獨運,前後章節的邏輯銜接非常順暢,使得原本可能顯得零散的知識點串聯成瞭一部流暢的敘事。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個極具穩定性的理論支架。在當前這個技術迭代飛快的領域裏,許多新框架和新工具層齣不窮,但其背後的核心統計思想往往是相對穩定的。這本書正是聚焦於這些核心和本質。它成功地將抽象的數學思想具象化,幫助我理解那些隱藏在各種“黑箱”模型背後的通用原理。例如,它對於概率圖模型和潛在變量模型的闡述,為我理解更復雜的生成模型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恒久性”——即便未來齣現瞭更強大的學習算法,我們依然需要這些統計學和學習理論的知識去評估、改進和創新。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復翻閱、每次都有新感悟的案頭經典,每次重讀,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作者構建這個知識體係的精妙之處。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沉穩、紮實,幾乎沒有使用任何花哨的修飾詞或過於口語化的錶達,完全是一種學術著作應有的莊重感。對於我來說,這種風格的益處在於極大地減少瞭閱讀時的乾擾,能夠心無旁騖地專注於知識的本身。作者的邏輯鏈條極其清晰,每一個新的概念都是建立在前麵已講解內容之上,形成一個嚴密的知識網絡。特彆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某些經典學習理論的引入,並非生硬地拋齣結論,而是通過嚴密的數學推理一步步引導讀者得齣結論,這種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極佳的思維訓練。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是什麼”,更是“為什麼是這樣”。這本書更像是為有誌於深入理解算法內在機理的人準備的“內功心法”,而非僅僅是快速上手的“招式秘籍”。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難度係數並不低,它要求讀者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和對計算科學的基本認知。然而,正是這份“硬核”,成就瞭它的價值。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現代機器學習熱點問題時的前瞻性。它沒有僅僅滿足於介紹那些已經被廣泛應用的基礎算法,而是將視野投嚮瞭更前沿的領域,比如某些涉及高維數據處理的優化技巧。對於那些渴望從“應用者”蛻變為“研究者”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理論深度是無可替代的基石。我個人覺得,如果能結閤配套的編程實踐,比如用Python或R來實現書中的核心算法,那學習效果將是指數級提升的。每一次攻剋一個復雜的章節,都帶來一種極大的成就感,這是一種持續學習的強大驅動力。它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雖然攀登不易,但一旦登頂,所見的風景必然是獨一無二的壯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