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奥田健次 编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教育方法
  • 正面教育
  • 规则建立
  • 儿童心理
  • 自我管理
  • 家庭教育
  • 沟通技巧
  • 培养自主性
  • 好妈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思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29938
商品编码:24767632204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这样跟孩子定规矩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ISBN:9787550229938

  • 作者:(日)奥田健次|译者:李友敏

  • 出版日期:2014-06-01

  • 包装:平装

  • 开本:其他

  • 版次:1

  • 印次:1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适用年龄
段3-12岁)》由奥田健次编*。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适用年龄
段3-12岁)》讲述了: 一受到批评,孩子就乱发脾气、又哭又闹;再三 纠正,他还是记不住,下次仍然犯同样的错误……孩
子的所有行为问题,其实都与您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 1.“为什么要把脱下来的衣服到处乱扔呢?”“ 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啊?”,类似这样的问题
,妈妈只应该自己在心里思考一下,而不应该直接去 问孩子,因为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妈妈 只不过是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发泄到了孩子身上而
已。要想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父母就需要明确告诉孩 子具体该怎么做,才能代替孩子已经做出的不当行为 。

2.孩子喜欢摸自己的小鸡鸡——孩子开始对自己
的身体感兴趣,就说明他可以玩的东西太少了。这时 ,不能敷衍了事地批评孩子一句“别摸了”就算了, 若无其事地让孩子去做费劲的事才是有效的处理方式
(比如,让孩子去洗手)。另外,还要适当丰富孩子 的室内活动,或者允许孩子浑身沾满泥巴、跑来跑去 地自由玩耍。

……
很多时候,孩子的坏习惯正是在家长的“批评” 中养成的。被批评时,孩子不会马上改正,还会产生 抗拒情绪,反而*难达到教育目的。只有以“表扬”
为基础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行为!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 出版社:文汇

  • ISBN:9787549619979

  • 作者:尹建莉

  • 页数:434

  • 出版日期:2017-03-01

  • 印刷日期:2017-03-0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412






  • 前言
    **章
    划清和孩子的界限
    1.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
    2.“慢点”“小心点”是糟糕的口头禅
    3.家长故意挖坑让孩子说话不算数
    4.不要逼迫孩子许诺
    5.“屁”大的事何以成了事儿?
    6.家庭教育中不需要法官
    7.放手的分寸怎么拿捏?
    8.“苦口婆心”有可能全是废话、唠叨
    9.孩子能看到灵异事件吗?
    第二章
    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1.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2.一位爷爷的求助信:孩子会不会被“惯坏”?
    3.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吗?
    4.把马桶洗干净,让孩子玩去吧
    第三章
    请允许孩子“慢点”长大
    1.孩子过分“懂事”并不是好事
    2.如何拒*别人打听孩子考试成绩
    3.不要去试探孩子对父母的爱
    4.“逗孩子”是一种恶习
    5.孩子怕妈妈老了
    6.孩子总担心妈妈出事怎么办?
    7.不要用说谎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说谎
    8.孩子为什么不想长大?
    9.宝贝,放心说出你的愿望
    10.如何化解孩子的“情绪风暴“?
    第四章
    吃喝拉撒不用“精细化管理”
    1.
    哺乳时间应尽量延长
    2.不要训练大小便
    3.孩子吃饭太慢怎么办

    4.孩子不愿意刷牙怎么办?
    5.三岁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
    6.孩子长得比较胖怎么办?
    7.如何让孩子对垃圾食品不再感兴趣?
    8.在吃喝拉撒睡上不要精细管理
    9.孩子咬指甲怎么办?
    第五章
    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Part
    1 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底色
    1.妈妈的强势是弥散在家中的甲醛
    2.夫妻教育理念不同咋办

    3.孩子粘爸爸好吗?
    4.孩子爸爸的“放羊”*胜一筹
    5.如何给孩子讲离婚的事?
    6.做了“第三者”还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吗?
    Part
    2 隔代关系并不是“难念的经”
    1.坚定地把婆婆打发走
    2.孩子不是老人的玩具
    3.让孩子管奶奶叫“干奶奶”试试
    4.孩子*亲奶奶怎么办?
    5.自己带孩子是不是“很傻”?
    Part
    3 多子女关系全靠一个“爱”字
    6.如何补偿被“重男轻女”的女儿?
    7.二宝出生后,大宝生气怎么办?
    8.要不要为了抵抗风险再生个孩子?
    9.家长无意间挑拨了姐弟关系
    10.意外出现的二宝带来的两个问题如何解?
    11.大宝、二宝、三宝都可以自己带
    第六章
    家庭是学习的**站
    Part
    1 启蒙教育与早期学习
    1.出生四天的婴儿能懂妈妈的话吗

    2.“天才宝宝”怎么培养
    3.文化不高的妈妈也可以给孩子*好的早教
    4.该给宝宝说方言还是普通话?
    5.看英文动画片好吗?
    6.一封来自韩国的咨询信:要不要给孩子报辅导班?
    7.孩子几岁学乐器较好?
    Part
    2 受益一生的轻松学习法
    1.不要用物质奖励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
    2.写好高考作文的一点小策略
    3.对儿童“经典诵读”几条建议
    4.作业之痛是孩子*痛
    5.阅读不是佛脚,不要急时才抱
    6.姥姥做的饭里下了“毒药”?
    第七章
    性教育、人际关系培养、金钱教育
    Part
    1 性教育要坦坦荡荡
    1.请允许女儿爱美且漂亮
    2.12岁孩子看黄色图片怎么办?
    3.发现孩子手淫,怎么办?
    Part
    2 引导孩子的人际关系
    1.要不要和社会“同流合污”?
    2.孩子交了坏朋友怎么办?
    3.如何解决孩子间的纠纷?
    4.要不要让孩子“打回去”
    5.我的孩子为什么是受气包?
    6.实在不行就打回去!
    Part
    3 金钱教育要宽松
    1.孩子捡到的钱该如何处理?
    2.孩子的压岁钱怎么用?
    3.这个新书包就买了吧!
    4.爱不要吝啬,钱也不要吝啬
    第八章
    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气
    Part
    1 走出坑人的伪陷阱
    1.儿童“感统失调”的主要病因是成人心理失调
    2.母爱是识别“假早教”的验钞机
    3.不要带孩子去测智商
    4.左撇子不需要矫正
    5.要不要进**幼儿园?
    6.“注意力不集中”是顶假帽子
    7.给孩子做推拿保健好吗?
    8.玩耍不用到“亲子班”去学
    9.关于“敏感期”这个事
    10.要“即时满足”,不要“延时满足”
    Part
    2 处理家校矛盾要果断
    1.老师得了“时代嚣张症”怎么办?
    2.我曾和女儿的老师拍桌子
    3.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4.恶老师是家长的懦弱培养出来的
    5.孩子厌学,怎么办?
    6.作业之痛是孩子*痛
    第九章
    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子
    1.信佛的妈妈为什么狂打孩子

    2.接受自己的胆小,接受自己朋友少
    3.不是孩子太胆小,是你太恐惧
    4.幼儿园的‘好老师’为什么回家后不是‘好妈妈’?
    5.爸爸要进监狱,怎么和孩子说?
    6.抑郁症妈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7.对亲人*好的祭奠是让自己活得*好
    8.放下恨才能爱
    小问题大学问
    一封特殊的来信:尹建莉的教育方法适合每个孩子吗

    一封特殊的来信:6岁的小女孩带动妈妈读《好妈妈》
    代后记——尹建莉:母亲和勇士
    本书参考文献


  • ?

    尹老师,你好: 我的**个孩子现在7岁,各方面都很不错。我 现在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您**本书中提到女儿圆圆和同伴婷婷、小哲的
    相处故事,我很赞同您的处理方式。您第二本书我也 看了,特别是关于儿童人际关系的那篇,我*认真看 了。您全部是本着善意和宽容来处理的,可现实生活
    中遇到的人并不都能这样想。
    我原本也认为孩子间的纠纷算不上什么,一般不
    会介入孩子之间的争执。别人打了我的孩子或我的孩 子打了别人的孩子,我首先希望他们自己去解决。但 是有的父母不这样,在自己的孩子打了别的孩子之后
    ,他们会马上出面诚恳地道歉,确实很诚恳,被打的 孩子都不好意思反击回去。这样,打人的孩子没有受 到任何惩罚,*多是家长口头责备几句。
    所以下一次,这孩子还是会攻击别人,然后他的
    父母还是会很诚恳地重复前一次的做法,给人的感觉 是“我在管孩子啊,我并不同意他打小朋友,可是管 不住,真是不好意思”。这样他的孩子总是在打人,
    被打的孩子总是吃哑巴亏。
    其实性格不同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也有一个相互
    之间试探、妥协,再试探、再妥协的过程,彼此在争 执辩论中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其实有的孩子攻击别 人就是在试探——我可不可以欺负你,如果你不反抗
    ,那好,可以了;如果激烈反抗,我知道这个人不可 以欺负,以后小心。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真心觉得应该让被打的孩子
    自由反击,让对方知道随便打人是会被打回去的,他 应该记住这个教训。所以我告诉孩子,不要主动打别 人,但被打时,要打回去。
    对于这种情况,我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尹老师有*好的建议吗?
    尹建莉回答—— 你好: 很高兴看到你的来信,让我对这方面的问题又有 了一个新的了解。
    你信中提到的那些替孩子道歉的父母,他们其实
    把自己的角色搞错了。孩子打了人,道歉的应该是孩 子,而不是父母。父母当然可以表示歉意,毕竟自己 是监护人。但父母的道歉不能替代孩子的,否则的话
    孩子做错了事,觉得有人替他兜着,他不仅不觉得内 疚,还会变本加厉。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一点好处。
    另外,确实有的父母私心较重,故意袒护自己的
    孩子,明处道歉,暗中充当“挡箭牌”,刻意保护自 己的孩子。除了**怕孩子吃亏,有的人可能还有一 种想法,就是认为孩子将来到社会上混,还是厉害一
    些为好,所以他们有意无意地纵容孩子欺负别人、多 占便宜,不受一点点气。这样做的好处是眼前确实得 到了一些小利益,但终究,孩子得到的也只是小便宜
    、小心眼、小格局,对孩子未来的人生没有什么好处 。
    至于你说的“打回去”的做法对不对,我觉得从
    理论上说没有错,毕竟这样很公平,但它有三个问题 。一是容易把小矛盾激化为大矛盾。本来孩子间打闹 几下不是问题,如果每个家长都不教孩子攻击,防守
    就是不必要的。如果每个孩子都提防着别人,他们的 童年乐趣就会被抽走很多。二是不好操作。在家里没 挨过打也没见过家庭成员之间打架的孩子,他没有“
    打人经验”,很难做出伸手打人的动作。即使能做出 来,打几下合适?而对方又怎么肯乖乖站着不动,任 由你打他?结果很可能是新一轮混战,如果严重了,
    可能家长也会参与其中,这样的结果实在是太糟了。
    三是即使公平地“打回去”了,是不是也教会了孩子
    报复,让 孩子变得锱铢必较,这会不会反而让他将来吃大 亏? 我想,人与人之间没有非打不可的交道,孩子间 也是。和哪些孩子能玩得来,就一起多玩玩,玩不来
    就少玩、不玩。一般情况下,孩子间有冲突让他们自 己解决,父母过多地介入孩子之间的摩擦,只会使问 题*加复杂化,因为孩子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简单和
    单纯的,孩子们远比成人*善于原谅。实在有些孩子 是小霸王,令人讨厌,家长也素质差,躲开就是了。
    我收到过一些家长来信,他们陈述自己的孩子一出去
    就打小朋友,导致大家都躲得远远的,没人跟玩他, 孩子和家长都很痛苦,不知该怎么办。这种情况,多 半是孩子们自然选择的一个后果,你不好玩,我就不
    跟你玩,这其实是比“打回去”*好的“惩罚”。
    我觉得只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挨打才有必要奋起
    还击,以牙还牙,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家长们对于不还手的担心可能主要有两方面:一
    是会不会因为总是忍让,孩子会变成受气包;二是会 不会让孩子觉得委屈,心理上留下创伤。其实两种情 况都不用担心。你问遍天下人,可以发现,没有哪个
    人说他有某种心理创伤是因为童年被某个小朋友打而 不还手所致。一个小孩子能把另一个小孩子打得多重 呢,比起某些家长一个耳光把孩子打得流鼻血,实在
    不过像是蚊子叮了一口。很多家长是自己想怎么打孩 子就怎么打,到了外面却不允许别的小朋友推一把。
    如果家长能在家中真正爱孩子,从不打骂孩子,让孩
    子活得幸福,孩子内心阳光而自信,那么他身上会自 带尊严的“铠甲”,任何人都不可能欺负到他。我说 过,受气相是从家中带出来的,保护孩子*好的办法
    是家长自己不要欺负孩子。
    当然,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家长不能袖手旁观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是他*可信赖的人,能从你这 里得到保护和安慰,他才敢跟你说。如果孩子和家长 说了,反而又遭到一通打骂或批评,那孩子只能隐瞒
    下去,这样的内伤会**深。
    如果家长不在人际交往上斤斤计较,孩子自然能
    学会豁达;如果家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而得 体地解决争端,孩子自然也能习得这方面的智慧。至 于说要不要“打回去”,我认为这可以作为一个观念
    告诉孩子,但不要要求他一定做到,因为这并不重要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孩子间的玩耍打闹而已。
    谢谢你。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