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38.00元
作者:刘坚,孔企平,张丹 主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第1版 2013年12月第1次印刷
ISBN:9787303172313
字数:387000
页码:225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
目录
一 除法
二 方向与位置
三 生活中的大数
四 测量
整理与复习
五 加与减
六 认识图形
七 时、分、秒
数学好玩
八 调查与记录
总复习
内容提要
这本书的插画风格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运用大胆却不失和谐,每一个小图景都仿佛在和孩子们低语,讲述着数学的奥秘。我尤其喜欢它在引入新概念时,那种循序渐进的视觉引导,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干巴巴地抛出公式,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场景,把抽象的数字关系具象化了。比如讲到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没有直接给出乘法口诀,而是用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苹果或者小动物,让孩子自己去数,去发现“几个几”的规律,这种设计极大地激发了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教材的编排逻辑也做得非常到位,从易到难,过渡自然,确保了孩子们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对数学的信心。对于初次接触系统的数学学习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设计简直是福音,它将枯燥的计算转化成了一场有趣的探索之旅,让“数学”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科目。
评分作为长期使用各种教辅资料的老师,我必须承认,这套教材在对知识点的深度挖掘和拓展性上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满足于课标的基本要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发现其中有些例题的设置非常巧妙,它往往会设置一些看似日常却需要多步骤思考的场景,迫使学生跳出机械计算的窠臼,去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例如,在涉及到时间单位的转换时,它提供的应用题往往与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而不是简单地做时间加减法。这种注重“思维过程可视化”的教学理念,对于打牢高年级数学基础至关重要。它像一个耐心的导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的脚手架,让知识的构建过程本身成为一种学习体验。
评分我非常欣赏该书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的构建方式。它没有将数学知识孤立地呈现,而是巧妙地将上学期学过的内容作为新知识的基石,这种螺旋式上升的结构,让知识点之间形成了有机的网络,而不是零散的碎片。比如,在教授特定图形的周长概念时,它会自然地回顾并运用到之前学过的加法和等量代换的思想。这种知识的“串珠成链”,对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它教会的不仅仅是“如何算”,更是“如何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场景中去”,这种迁移能力的培养,才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注重基础扎实、思维引导和情感体验的优秀教材。
评分从内容和语言风格上来看,这套教材洋溢着一种温暖、鼓励的教育情怀。它使用的叙述性语言非常贴近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没有使用任何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大白话和孩子们熟悉的语境来解释数学概念。很多知识点的引入都带着一种“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的氛围,而不是“我们来学习一个规定”。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成功地将数学学习中常见的焦虑感消弭于无形。我观察到我的学生们在做这本书上的练习时,很少出现那种“写不下去”的停滞状态,他们似乎更愿意主动去“解开谜题”,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这证明了教材在情感联结和学习动机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体现了一种对低龄学生用眼健康的极大关怀。整体页面布局疏密有致,留白充足,不会让孩子在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中感到视觉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不同难度题目的区分度做得非常清晰,一些需要额外思考或者作为兴趣拓展的内容,会用不同的边框或颜色进行标记,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差异化教学时,能够非常高效地进行资源的调配。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快速发展教育环境中的一线教师来说,一套能减轻备课负担同时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用书是极其宝贵的。它的清晰结构,让我在短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