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庭育儿指导
:46元
作者:王如文 主编
出版社:海洋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02789855
字数:480000
页码:3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第一章 现代育儿关键基点
第一节 启动生命,保障健康成长
第二节 主导生命运行的大脑发育与功能发展
第三节 母乳喂养是宝宝健康成长及终生受益的保障
第四节 早期教育的则和方法
第五节 小儿躯体活动、锻炼与免疫预防
第六节 小儿发育异常识别
第七节 儿童营养失衡及防范代谢综合征
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新生儿
第一节 形体生长发育
第二节 喂养知识
小结
思考题
第三节 护理宝宝要领
第四节 智能、体能发展
第五节 常见疾病防治知识
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婴儿
第一节 1~3月龄婴儿
小结
思考题
第二节 4~6月龄婴儿
小结
思考题
第三节 7~9月龄婴儿
小结
思考题
第四节 10~12月龄婴儿
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幼儿
第一节 13~15月龄幼儿
小结
思考题
第二节 16~18月龄幼儿
小结
思考题
第三节 19~21月龄幼儿
小结
思考题
第四节 22~24月龄幼儿
小结
思考题
第五节 2岁1月~2岁6月龄幼儿
小结
思考题
第六节 2岁7月~3岁0月龄幼儿育儿要点
小结
思考题
第七节 3~6岁学龄前儿童育儿要点
小结(3~4岁)
思考题(3~4岁)
小结(4~6岁)
思考题(4~6岁)
第五章 儿童形体增长与健康状况评
第一节 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评的意义
第二节 评儿童形体增长与健康状况
第三节 健康检查及评
小结
思考题
案例分析
附录1 日常膳食食物成分表
附录2 育儿膳食食谱
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王如文主编的《家庭育儿指导》结合中国城乡居 民教养儿童的客观需求,根据中国国情及经济发展情 况,参照社区和家庭教养 儿童实际有效经验编写而成。书中引用大量我国现代 育儿数据和图表,在儿童形体发展、护理要求、喂 养要点、智能及体能发展以及防治疾病等方面作了详 细阐述,以便保健育婴人员、家长实践和操作应用。
本书特色:科学,数据翔实;简明扼要,优 势明显;对象明确,结构清晰;操作规范,实用 性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适用范围:适合作为育婴员、家长的指导读物, 也可作为育婴护理从业人员、在校学生和家庭成员 的自学用书。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王如文,儿科主任医师,儿科学教授。中国儿童中心营养与健康总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专业学会委员,《中国小儿血液》杂志主编,《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副主编,北京市微量元素学会委员。1954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儿科临床血液学、儿童营养及儿童发展等专业方面,担任多部著作主编及副主编工作,发表医学科学研究论文余篇,并多次荣获科学技术成果奖。
《时间管理的反直觉艺术》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颠覆性的认知重塑。我一直信奉“待办清单越长,效率越高”的传统观念,但这本书从行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作者的核心论点是:人类大脑更擅长处理“最小可行行动”(Minimum Viable Action)而非“宏大目标”。书中花了大量篇幅来论证“为拖延找借口”的心理机制,并提供了一种名为“五分钟启动法”的技巧——只要开始行动五分钟,惯性就会推动你继续下去。与市面上许多强调“自律”和“严格规划”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更多地是教你如何“与自己的惰性和平共处”。它强调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比如如何通过物理布局来减少分心,而不是单纯依靠意志力。我尝试书中提出的“批量处理低认知负荷任务”的方法,效果立竿见影,那些以前总被我拖到周五的任务,现在都能在周三上午轻松解决。这本书的语言流畅,论证严密,没有空泛的口号,全是基于实验和实践的有效策略,对于那些被“效率陷阱”困扰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
评分这本《星辰大海的秘密》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宇宙充满好奇心的“天文小白”量身定做的!作者的文笔太有感染力了,仿佛我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真的搭乘了一艘小型飞船,穿梭在浩瀚的银河系之中。书中对黑洞的描述尤其精彩,他没有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物理公式,而是用了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黑洞的吞噬之力、时间和空间的扭曲,描绘成宇宙中最深邃的谜团。特别是关于“事件视界”的解释,用一个生活化的比喻,让我这个理科盲瞬间就明白了那个不可逆转的界限。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穿插了许多天文学史上的小故事,比如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测月球表面的震撼,以及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遭受的质疑和坚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头顶的夜空不再是模糊的一片,而是充满了结构和故事。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那些精美的星云和行星图片,配上恰到好处的图注,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对于想要了解现代天体物理学前沿,又害怕被复杂的数学吓退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入门宝典。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通往深空奥秘的桥梁,让人在赞叹宇宙之宏大的同时,也对人类探索精神肃然起敬。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古罗马遗迹的密码》这本书,简直不能自拔。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深谙历史细节的“考古侦探”。他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编年体叙事,而是通过聚焦于几个关键的考古发现——比如庞贝古城壁画中不为人知的细节,或者哈德良长城边境哨站发现的私人信件残片——来层层剥开古罗马社会的生活肌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古罗马公共浴场的社会功能分析。在作者的笔下,浴场不再仅仅是洗浴的场所,而是政治密谋、商业谈判甚至秘密约会的中心。他引用了大量拉丁文碑文的翻译,但处理得非常巧妙,不会让人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现场偷听历史人物的谈话。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让你觉得历史不是高高在上的结论,而是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现场记录”。比如,书中提到当时普通罗马公民如何通过面包和马戏来维持对政权的关注,那种对底层民众心理的洞察力,即使是两千年后读来,依然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果你对历史的宏大叙事感到疲倦,渴望看到那些被教科书忽略的、充满细节和人性光辉的侧面,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评分我最近读完《声音设计大师的幕后工作》,简直像是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聚焦于电影和游戏配乐背后的“声音美学”,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去采访那些知名的作曲家,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负责环境音效、拟音(Foley Artistry)和声音编辑的幕后英雄。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描述如何为一场太空飞船的爆炸设计声音,传统认知中可能是巨大的轰鸣,但作者揭示了为了营造“真空中的震撼感”,设计师是如何巧妙地利用低频震动和空气压缩的延迟效果来实现的。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令人叹为观止。书中还分享了许多录制怪异音效的“黑科技”——比如用冷冻的生菜砸在地上模拟骨折声,或者用摇晃装满沙子和玻璃珠的箱子来模拟雪地行军。通过这些实例,我才真正理解了声音是如何在潜意识层面操纵观众的情绪和感知。这本书对于任何对影视制作、沉浸式体验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听觉解剖学”教材,它让你在未来观看任何电影时,都会不自觉地去分辨和欣赏那些精心构建的声音层次。
评分《都市植物图鉴:阳台上的野趣生活》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园艺”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养花种草是件很费力气、需要专业知识的事情,但这本书的理念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作者倡导的是一种“顺其自然,发现野趣”的养护哲学。他没有推荐那些娇气需要恒温恒湿的珍稀品种,而是把焦点放在了那些生命力极强、甚至可以说“打不死”的城市边缘植物,比如某些品种的酢浆草、耐阴的蕨类,甚至是如何在花盆里成功培育一株野生薄荷。书里每一页都配有高清的手绘插图,线条细腻却不失生动,比照片更有艺术感。最实用的是它提供的“灾难自救指南”——比如叶子突然变黄、出现白粉病时的非化学处理方法,写得极其详细且易于操作。读完后,我立刻动手清理了我的小阳台,用作者推荐的“旧家具改造花箱”法,种下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意。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让你意识到,即便是水泥森林里,也有属于自然的顽强生命力等待你去发现和呵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