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经典之作
中国历代统治者奉行外法内儒的政策,《商君书》作为法家代表作,影响中国几千年,历代必读的治国宝卷。
★现代企业管理可借鉴之书
用于企业管理与商业经营,可以帮助个人致富发财;用于政治改革和社会治理,可以实现富国强兵。
《商君书》又称《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家后学著作汇编而成。《汉书?艺文志》中著录29篇,现存26篇,其中第16篇、第21篇有目无文,实存24篇。一般认为本书是商鞅及其一派法家的著作合编。书中主张依法治国、重农抑商、重战尚武、重刑轻赏,贬斥儒家学说、纵横家及游侠。
商鞅(约前395—前338),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又称卫鞅、公孙鞅。喜刑名之术,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更法第X
垦令第二
农战第三
去强第四
说民第五
算地第六
开塞第七
壹言第八
错法第九
战法第十
立本第十一
兵守第十二
靳令第十三
修权第十四
徕民第十五
刑约第十六
赏刑第十七
画策第十八
境内第十九
弱民第二十
御盗第二十一
外内第二十二
君臣第二十三
禁使第二十四
慎法第二十五
定分第二十六
附录一 六法
附录二 史记·商君列传
【原文】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纯纯①则易使也,信②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诈而重居③,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夫民之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口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避农,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凡治国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抟也,是以圣人作壹,抟之也。国作壹一岁者,十岁强;作壹十岁者,百岁强;作壹百岁者,千岁强;千岁强者王。君修赏罚以辅壹教,是以其教有所常,而政有成也。
【注释】
①纯纯:淳朴厚道。
②信:真诚,诚信。
③重居:安土重迁。
④口:糊口。,通“糊”。
【译文】
圣明的君主懂得治理国家的要领。因此命令百姓专心务农。专心务农,百姓就朴实好管理,淳朴就容易役使,诚信便可
以守城作战。百姓专心农战,就很少奸诈而安土重迁,百姓专心农战,就能用奖赏和惩罚鼓励上进,百姓专心农战,就可以让他们来对外作战。百姓附国君为了法令牺牲自己,是因为他们从早到晚都从事农耕。百姓如果不能被役使,是因为看到靠空谈游说的人以侍奉国君而尊贵,商人可以发财致富,手工业者也能养家糊口。百姓看到这三种人轻松又赚钱,就必定会逃避农耕。逃避农耕,百姓就会轻易迁居。轻易迁居,就一定不会替国君守土作战。凡是治国的人都害怕百姓散漫而不能凝聚。所以圣明的君主实行农战政策,就是为了把百姓凝聚起来。百姓专心于农战一年,国家就能强大十年;百姓专心于农战十年,国家就能强大一百年;百姓专心于农战一百年,国家就能强大一千年,强大一千年就能称王于天下。国君设定赏罚措施作为农战的辅助手段,所以对百姓的教化有常法,治理国家也就会有成效。
【原文】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赏赐而民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①,不待刑罚而民致死。国危主忧,说者成伍,无益于安危也。夫国危主忧也者,强敌大国也。人君不能服强敌破大国也,则修守备,便地形②,抟民力,以待外事③,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无用,止浮学事淫④之民,壹之农,然后国家可富,而民力可抟也。
【注释】
①从事:从事农战。
②便地形:占据有利地形。
③外事:外敌入侵。
④事淫:从事不正当职业。
【译文】
国君掌握了统治百姓X关键的原则,所以不等国君赏赐民众,民众便附国君,不等国君封爵加禄百姓便从事农战,不等国君使用刑罚百姓就拼死效命。当国家危亡、国君忧愁的时候,空谈之士成群,却对国家的安危没有任何好处。国家危亡、国君忧愁是因为遇上了强大的敌国。国君不能战胜强敌,攻破大国,就要修整防御设施,占据有利地形,聚集百姓力量,应付外敌入侵,这样外患可以消除,而称王天下的目的才能达到。因此明君治理国家应专心农战,去除那些无用的东西,禁止百姓学习浮华的学问、从事不正当职业,让他们专心农耕,这样国家就能富强,百姓的力量也可以凝聚了。
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这本《商君书》的价值也无可替代。它被归入“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百家经典本”系列,本身的定位就决定了它在学术上的严谨性与权威性。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经典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注释的深度超越了一般的普及读物,它更像是一部为严肃学习者准备的工具书,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语境和思想脉络的梳理,让你在阅读原文时,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哪些是商鞅本人的观点,哪些是后世对其思想的衍化和争议。这种层层递进的解析结构,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让人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一本旧书,而是在进行一次高规格的学术考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简直是国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良心之作”。文白对照的版式布局非常合理,左边是原文,右边是译文和详细注释,阅读起来丝毫不费力,可以随时在古文的韵味和现代语境的理解之间无缝切换。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对一些关键历史人物的生平侧注,以及对特定历史名词的补充解释,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领会法家思想的精髓。译文的风格也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保持了应有的庄重感,又避免了现代白话的轻佻,读起来古朴而不滞涩,非常适合作为系统学习《商君书》的入门教材。这套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散发着浓厚的学术气息。
评分这部《商君书》的译注本,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在对原文的精准把握和白话文的流畅转换上,做得相当到位。初读先秦典籍,往往容易被那些晦涩的文言文绕晕,但这个版本通过细致的注释,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盏路灯,让人能清晰地跟上商鞅变法背后的深刻逻辑。特别是关于“耕战”思想的阐述,原本以为只是简单的军事和农业政策,读完注释才明白其中蕴含的法家权力结构重塑理念,那种对国家机器的极致理性化追求,读来令人不寒而栗,却又不得不佩服其彻底性。它不仅是历史资料,更是对古代治理智慧的一种深刻剖析,让我对法家思想的理解从表面的“严苛”上升到了对制度构建的理性反思。不同于其他版本只做字面翻译,这里的注释更注重阐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让读者能真正体会到“变法”的艰巨性与必然性。
评分我个人对“文白对照”的阅读体验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市面上的版本,要么是白话翻译得太过“自由”,失去了原文的张力,要么是注释过于简略,根本无法支撑起复杂的哲学思辨。但《商君书》的这个版本,在译文的信达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具体法令条文的段落,注释的力度非常到位,详细解释了每一项制度的实施细节和预期效果,这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商鞅如何将抽象的法治理念落地为可执行的社会工程。相比于一些侧重于哲学探讨的诸子百家著作,此书的实践性更强,而这本书的整理,恰好突出了其作为古代“管理学圣经”的特质,为研究古代国家治理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且详尽的文本支撑。
评分坦率地说,我原本以为《商君书》这种偏重于政治实操的经典,读起来会非常枯燥,充满了冷酷的权术逻辑。然而,这个“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系列中的这一册,通过极富洞察力的译文和注释,成功地将商鞅的“循名责实”、“壹刑法”等核心概念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译文的作者显然对先秦哲学有深入研究,他不仅仅是在翻译文字,更是在解读商鞅那个时代如何试图“重塑人性”以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宏大图景。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这种“公权力至上”的理念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合理内核,又有哪些必须警惕的危险倾向。这种与古人对话的感觉,是阅读其他简单注释版本所无法比拟的,它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辨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