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胡适读书与做人
定价:32.00元
作 者: 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 次:1 页 数:265 字 数:266000
印刷时间:2013-1-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12504677 包 装:平装
胡适,20世纪中国Z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的偶像和伟人
70载读书、做人的思想精华,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Z大限度地呈现胡适的大智慧,以D年经典回应D今时代主题
胡适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珍藏版
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胡适)恢复名誉吧。——
胡适之不过时证明了我们四十年来没进步。他是我们思想界的伟大LX,他对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贡献是石破天惊的、不可磨灭的。——李敖
我个人J认为,与胡适同一阶层,或更高阶层的中国文化巨人,不超过一百人。而在这一百位巨人中,适之先生是Z近和Z后的一位,却不是Z低的一位。
——唐德刚
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Z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新文化运动的LX。他的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
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D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之精要,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以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大半个世纪里,胡适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文化学家、思想家的历史地位。阅读本书,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触摸胡适的思想精华。
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曾师从杜威,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后,发起人权运动,反对D裁和文化专制。抗战时期任中国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58年任台湾地区“ZY研究院”院长。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代表人物,胡适著述宏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是现代中国文化的开拓者之一。
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等。
胡适语录: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J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Z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D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
中国并不是WQ没有进步,不过惰性太大,向前三步又退回两步,所以到如今还是这个样子。
一、读书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
论短篇小说(1918年)
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1920年)
《吴虞文录》序(1921年)
研究国故的方法(1921年)
跋《红楼梦考证》(1922年)
一个Z低限度的国学书目(1923年)
读书(1925年)
《官场现形记》序(1927年)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1929年)
为什么读书?(1930年)
九年的家乡教育(节选)(1930年)
我的信仰(节选)(1931)
中国文学过去与来路(1931年)
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1932年)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1935年)
治学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1952年)
大学的生活(节选)(1958年)
找书的快乐(节选)(1959年)
二、做人
归国杂感(1918年)
贞操问题(1918年)
不朽——我的宗教(1919年)
少年中国之精神(1919年)
新生活——为《新生活》杂志D一期作的(1919年)
差不多先生传(1919年)
“我的儿子”(1919年)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1920年)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1920年)
寄吴又陵先生书(1920年)
学生与社会(1922年)
我对于运动会的感想(1922年)
哲学与人生(1923年)
爱国运动与求学(1925年)
一个问题(1926年)
人生有何意义?(1928、1929年)
名教(1928年)
做人与读书——致胡祖望(1929年)
漫游的感想——麻将(1930年)
科学的人生观(1930年)
赠言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纪念(1931年)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年)
信心与反省(1934年)
再论信心与反省(1934年)
三论信心与反省(1934年)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1934年)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1952年)
工程师的人生观(1952年)
大宇宙中谈博爱(1956年)
容忍与自由(1959年)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1960年)
收到《胡适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一份来自过去的馈赠。从触感和视觉上,这本书都传递着一种精致与用心。我一直对胡适先生所代表的那个时代,以及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理性、人文的光辉充满向往。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关于如何在这个信息纷杂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指引。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关于“做人”的部分,这不仅仅是学习为人处世的技巧,更是探寻一个人如何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纪念珍藏版”定位,让我觉得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一种对过往的尊重和对智慧的传承。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能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的力量,学会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这本书拿在手里,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它不是那种可以随手翻阅的消遣读物,而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伴侣”。从外观上来说,它就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坚定的气质,很符合我对胡适先生的印象。我想,这本书所倡导的“读书”和“做人”,绝不仅仅是表面的说教,而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我尤其好奇,胡适先生是如何将他的阅读所得,转化成他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为人处世的智慧的。在这个人人都在追求“成功”和“效率”的时代,我们是否也需要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以及“做人”的真谛?这本书的“纪念珍藏版”身份,也让我更加珍惜它,它不仅仅承载着胡适先生的思想,也承载着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学习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独立。
评分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老友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次翻开,都能被书中所传递的那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所打动。我一直在思考,在这个充斥着各种“捷径”和“速成”的年代,我们是不是已经渐渐遗忘了“慢”的智慧?胡适先生的书,恰恰能够唤醒我们对这种“慢”的珍视——慢下来,去阅读,去思考,去体会,然后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人生。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做人”的部分,这不仅仅是关于道德规范,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独立、有思想、有担当的人。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声音裹挟,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我期待从胡适先生那里,学习如何在众说纷纭中找到自己的声音,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持真诚和善良。这本书的质感本身就带给人一种仪式感,仿佛在提醒我,阅读本身就应该是一种神圣而庄重的过程,不应被功利所干扰。它提供了一个让我们暂时停下脚步,审视内心,重拾那些被遗忘的价值的机会。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一种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真的捧起了一段历史,一段精神。封面设计简约大气,透着一股怀旧的韵味,很符合“纪念珍藏版”的定位。我尤其喜欢它选用的纸张,触感温润,油墨印刷也十分清晰,文字的排版也恰到好处,读起来十分舒适,不会有压迫感。迫不及待地翻开,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温文尔雅的气息,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智慧的恳切交流。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胡适先生在读书治学上的心得体会,以及他如何将这些学识融入到为人处世之道中的具体事例。在当下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静下心来读一本这样有分量的书,感受智者的思想,确实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希望能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学习他们如何独立思考,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的人格。这本书的装帧和材质已经给了我极大的惊喜,接下来就看内容能否同样精彩了,但我相信,以胡适先生的影响力和这本书的珍藏意义,它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拿到这本《胡适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首先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它那低调却又不失品味的封面设计。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充满了历史的沉淀感和知识的厚重感。我一直对胡适先生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深感敬佩,他所代表的那种理性、包容、批判的精神,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本书的装帧细节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触感,字体的选择,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像是一次与先贤的亲密接触。我尤其想从书中汲取关于如何“读书”的智慧,这并非指具体的阅读书目,而是关于读书的方法、态度和境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淹没在知识的海洋里,却未必能真正地消化和吸收。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指点迷津,教会我如何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如何让阅读真正地滋养心灵,提升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