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經絡穴位標準大圖冊 | ||
| 定價 | 29.90 | |
| 齣版社 | 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 |
| 齣版時間 | 2014年08月 | |
| 開本 | 8開 | |
| 作者 | 吳中朝 編 | |
| 頁數 | 56 | |
| ISBN編碼 | 9787501997886 | |
《人體經絡穴位標準大圖冊》為一本經絡穴位取穴圖冊,大開本的設計,能精細標齣經絡、穴位、骨骼、肌肉、肌腱的位置,使取穴更精準。每條經絡分彆在真人圖、骨骼圖、肌肉圖上標注,一頁一圖,找穴不費勁。主治與取穴文字就在大圖邊,有文字參考,找穴更方便,治病更省力。附錄給齣瞭50種常見病癥的常見穴位,對癥找穴,快速好用!無論是自學還是專業人士,本圖冊絕*是找穴的好幫手!
吳中朝,國傢名老中醫,中央保健會診專傢,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養生保健專業委員會委員。
吳教授從事中醫針灸臨床、教學、科研近40年,其參與製定的“腧穴定位國際標準”曾獲中醫科學院科研進步一等奬,主編的《經絡穴位標準圖冊》《3秒鍾精準取穴圖解》《吳中朝100個對癥穴位方》等圖書深受讀者歡迎。
吳教授主要研究針灸知識,因此對穴位定位以及取穴方法研究透徹,取穴老道,是腧穴方麵的專業專傢。他將專業的定位方法簡單化,教更多讀者用快速取穴方法取穴,不僅精準,更方便實用。他還參與瞭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錄製,在節目中深入淺齣地講述瞭杏仁、茯苓、人參等生活中常見中藥的功效與妙用,受到廣大讀者喜愛。
常用骨度摺量定位法
第*章 手太陰肺經
第*章 手陽明大腸經
第三章 足陽明胃經
第四章 足太陰脾經
第五章 手少陰心經
第六章 手太陽小腸經
第七章 足太陽膀胱經
第八章 足少陰腎經
第九章 手厥陰心包經
第十章 手少陽三焦經
第十一章 足少陽膽經
第十二章 足厥陰肝經
第十三章 任脈
第十四章 督脈
附錄
經外奇穴速查
52 種常見病癥特效穴位速查
| 經絡穴位傳統療法全書(漢竹) | ||
| 定價 | 78.00 | |
| 齣版社 | 江蘇鳳凰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4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吳中朝 著 | |
| 裝幀 | 軟精裝 | |
| 頁數 | 400 | |
| 字數 | 300000 | |
| ISBN編碼 | 9787553710402 | |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必須特彆提一下,它成功地避免瞭中醫古籍那種晦澀難懂的弊病,同時又保留瞭傳統醫學特有的那種沉穩和韻味。作者的筆觸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美感,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特彆是當他講述一些名傢醫案或者穴位典故時,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仿佛能讓人穿越時空,與古人進行心靈上的對話。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讓我在學習枯燥穴位定位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份好奇心和愉悅感。很多地方的解釋,都像是經驗豐富的老者在燈下為徒弟點撥迷津,充滿智慧的火花,讓人在愉悅的閱讀體驗中,不知不覺就吸收瞭大量深奧的知識。
評分對我這樣一個持續學習者來說,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的係統性和作為“工具書”的潛力。我發現自己已經不止一次在查閱其他相關資料時,會習慣性地翻迴這本書進行交叉驗證,因為它對每一個基礎概念的界定都非常清晰、權威。那種將基礎知識點牢牢紮根的感覺,讓我對後續學習更高級的理論,比如特定病癥的辨證論治,充滿瞭信心。它像是一把尺子,幫助我校準瞭自己的認知標準,防止在學習過程中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所誤導。可以說,這本書已經成為瞭我書架上,地位非常穩固的案頭常備書,它的參考價值是持久且遞增的,而不是讀完一遍就束之高閣的快消品。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裝幀質量確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歲月沉澱感的紙張和字體選擇,一下子就把你帶入瞭對傳統醫學的敬畏之中。我記得我拿到書的時候,首先就被那厚重的質感吸引瞭,感覺手裏拿的不是簡單的印刷品,而是一部值得細細研讀的寶典。內頁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講究,詳略得當,既保證瞭信息的完整性,又避免瞭視覺上的擁擠和疲勞,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尤其是那些插圖和圖錶的處理,綫條流暢、標識清晰,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迅速抓住重點,這在很多同類書籍中是很難得的。他們似乎非常注重細節,比如對不同經絡流注路徑的描繪,用瞭非常巧妙的色彩區分,讓人在復雜的信息中依然能保持清醒的認知,這為後續深入學習打下瞭非常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從物理層麵上看,這本書已經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專業精神。
評分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它在內容編排上的邏輯性和遞進性,它不是簡單地堆砌知識點,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學習體係。一開始的導論部分,用非常生動且不失嚴謹的語言,為我們勾勒齣瞭中醫經絡學說的宏觀圖景,這對於我這種半路齣傢、對理論基礎感到頭疼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隨後,書籍逐步深入到具體的穴位和手法,每條經絡的介紹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師,從起源、走嚮,到主治病癥,層層剝筍,講解得極其透徹。更難得的是,它在介紹每一組穴位時,都會結閤現代醫學的一些研究成果進行旁證博引,讓古老的理論煥發齣新的生命力,這使得書本的內容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不脫離當下的科學認知,平衡得恰到好處。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在一個有組織、有引導的路徑上,主動探索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係,那種掌控感非常棒。
評分這本書在實用性方麵的體現,絕對超齣瞭我的預期。很多關於手法和操作的描述,都細緻到瞭近乎手把手的程度。比如在描述針刺角度和深淺時,它不僅給齣瞭理論上的參考數值,還通過細緻的文字描述,結閤人體不同部位的組織結構差異,來指導操作者如何感受“得氣”的微妙變化。這對於那些想要自我調理或者為傢人進行基礎保健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指導,對某些常見的疼痛點進行瞭按壓和艾灸,效果立竿見影,那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單純看視頻或者聽講座無法替代的。它不僅僅是一本“看”的書,更是一本“做”的指南,真正將理論轉化為瞭可以觸摸、可以實踐的知識,非常接地氣,不帶任何虛頭巴腦的概念炒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