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說文解字今釋(套裝全四冊) |
| 作 者: | 湯可敬 撰 |
| 定價: | 298.00 |
| ISBN號: | 9787532579259 |
| 齣版社: | 上海古籍齣版社 |
| 開本: | 32 |
| 裝幀: | 精裝 |
| 齣版日期: | 2018-3-1 |
| 印刷日期: | 2018-3-1 |
| 編輯推薦 |
| 適讀人群 :專業研究者、文史愛好者 《今釋》譯文力求信、達、雅,注釋力求簡明,並參證《說文》學、古文字學的成果作齣評議,確非浮泛之作。 |
| 內容介紹 |
|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編排的字典,也是中國古代第一部係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漢語字源的字書。作為兩漢文字訓詁學之集大成者,在中國語言學史上享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說文解字今釋》即以大徐本為底本,通過每個字條的句讀、注音、釋文和注釋,盡力逐條解說許慎原文的含義,並引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加以參證。全書標點精細,校勘詳審,注音準確,譯文明白通暢,注釋部分擇善采納諸傢之言,簡易明瞭,而不一味堆砌,參證部分全麵吸收古文字學的研究成果,益以作者之獨到心裁,或肯定許慎說解文字的嚴謹科學,或指齣許慎因受時代、條件的曆史局限而齣現的某些謬誤,而其所引古文字形亦便於讀者瞭解文字字形之流變。 《今釋》一書使一部難認難讀、難釋難懂的《說文解字》,成為文理科學子皆宜、雅俗共賞之作。自1997年初版以來,廣受讀者歡迎,至今已重印8次。此次增訂,增補瞭徐鉉附於各部之後經籍中常見的新附字四百餘字,並利用新材料和研究成果,對全書注釋和參證部分進行瞭大幅修訂,而全書2萬餘個古文字形也一一用更為清晰的圖片加以替換,使本書更臻完善。 |
| 作者介紹 |
| 湯可敬,1941年齣生於湖南益陽,1963年畢業於湖南師院(今湖南師大)中文係,1992年被評聘為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多年來一直緻力於說文學與漢語史研究。編著《新編古代漢語》(1989年北京齣版社齣版,1992年修訂,並更名為《古代漢語》),曾獲國傢教委第二屆(1986-1989)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奬;專著《說文解字今釋》(1997年嶽麓書社初版,2006年再版),曾入圍第四屆國傢圖書奬初評,獲第二屆全國古籍整理圖書奬二等奬。另發錶《詞詮述評》《部首略說》《說文“多形多聲說”研究》等四十餘篇論文。 |
| 目錄 |
| 第一冊 前言 凡例 捲一 …… 捲七 第二冊 捲八 …… 捲十四 第三冊 捲十五 …… 捲二十二 第四冊 捲二十三 …… 捲三十 主要參考書目 筆畫檢字錶 音序檢字錶 |
|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
| 本書的寫作,雖由撰者承擔,卻凝聚瞭許多前輩和同輩專傢學者的心血,甚至可以說,它是集體的結晶。我敬愛的老師周秉均先生,一直是我寫作本書精神上、知識上的支柱。1962年,就讀於湖南師大中文係時,周先生的古代漢語講授,激發起瞭我學習和研究《說文解字》的極大興趣。1989年底,先生親自指導的、由我主編的《新編古代漢語》經北京齣版社齣版後,先生高度評價瞭我所撰寫的“文字編”。我以此為基礎,撰寫本書。先生謝世前,逐字審定瞭本書前十一捲。在病榻上,先生還惦記著本書的齣版。直到今天,每當想起先生,我不得不反復修訂本書。在我有生之年,若不盡力提高它,完善它,我將愧對先生於九泉之下。 |
.........
這部厚重的典籍,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歲月的沉澱。我對文字的淵源和演變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鍾情於那種追根溯源的探尋過程。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頗為考究,紙張的質感和排版上的用心,都體現瞭上海古籍齣版社一貫的嚴謹作風。每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那些古老的字形在眼前栩栩如生地展現齣它們最初的意涵。我特彆喜歡它對某些生僻字源流的梳理,那種層層遞進的解析,讓人在茅塞頓開之餘,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雖然內容深奧,但作者的注釋和梳理,使得即便是初窺門徑的讀者,也能從中窺見漢字之美。它不僅僅是一部工具書,更像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思想史,每一個字的演變背後都蘊含著古人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對於任何一個珍視傳統文化的愛書人來說,這套書無疑是案頭不可或缺的瑰寶。
評分我是一個對書法藝術抱有極大熱忱的愛好者,常常為瞭追求字體結構的神韻而苦惱。這套關於“說文”的著作,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大門。它不僅僅是文字學的著作,更像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象形”思維模式的教科書。通過對金文、篆書等早期字體的深入剖析,我開始真正理解漢字“造字之初”的邏輯和美感。書中對筆畫的結構分析細緻入微,比如某個偏旁部首在不同字中如何調整姿態以適應整體布局,這種視覺上的信息傳達,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書法用筆的理解。每一次臨摹前,我都會翻閱幾頁相關的釋文,那種對古人造字智慧的敬畏感,總能讓我下筆更加沉穩有力。對於那些希望提升書法作品“古意”和“底蘊”的書友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這套書的初衷,是想找一本能係統梳理古代漢語詞源的參考書,用來輔助我進行一些古典文學的閱讀和賞析。這套書的體量確實非常可觀,初拿到手時,那種壓迫感十足的厚重感,讓人不禁對其中蘊含的知識量肅然起敬。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解釋某些多義字時的處理方式,不同曆史階段的含義變遷被梳理得井井有條,沒有絲毫的含糊不清。這對於理解古籍中那些容易産生歧義的詞句,簡直是太有幫助瞭。我常常在深夜裏,伴著一盞暖黃的颱燈,沉浸在這種對字源的探索之中,感覺時間都慢瞭下來。比起那些隻提供簡單釋義的字典,這本書提供的背景知識和引證,簡直是學術研究的基石。我甚至開始嘗試用書中的思路去推測一些沒有明確記載的詞語的可能本義,這其中的樂趣,非同一般。
評分我主要從事的是文化遺産的整理工作,經常需要與大量的古代文獻打交道,準確把握文獻中的每一個字義至關重要。過去,我們依賴的往往是零散的筆記和不同版本間的相互參照,效率低下且容易産生誤判。這套由湯先生精心編撰的解字集,可以說是極大地提升瞭我們的工作效率。它的體係性強,注釋詳實,特彆是對一些在特定曆史時期纔齣現的特定用法的字詞,都有明確的標注和齣處。我特彆贊賞它在對疑難字進行考證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嚴謹的考據精神,沒有絲毫的主觀臆斷,一切皆有據可查。這使得我們在進行文獻校對和碑刻拓片的解讀時,有瞭堅實的理論後盾。這已經遠遠超齣瞭普通工具書的範疇,更像是一部濃縮的、麵嚮應用型研究的文字學專著。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閱讀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閱讀體驗是既挑戰又充滿迴報的。它要求讀者有一定的古文基礎,初讀時必然會感到吃力,就像攀登一座知識的高峰,需要耐心和毅力。然而,一旦掌握瞭其內在的邏輯和分析方法,你會發現自己看待文字的視角徹底被拓寬瞭。我不再隻是“使用”文字,而是開始“理解”文字是如何誕生的。尤其是在閱讀那些帶有強烈地域色彩或行業專用的古詞時,這本書往往能提供最精準的定位。它的檢索係統設計得非常人性化,雖然是厚重的冊子,但通過細緻的目錄和索引,想要找到目標詞條也並非難事。這套書的齣版,無疑為當代人搭建起瞭一座通往漢字源頭的堅固橋梁,是值得反復品味、世代珍藏的文化遺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