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说文解字今释(套装全四册) |
| 作 者: | 汤可敬 撰 |
| 定价: | 298.00 |
| ISBN号: | 9787532579259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开本: | 32 |
| 装帧: | 精装 |
| 出版日期: | 2018-3-1 |
| 印刷日期: | 2018-3-1 |
| 编辑推荐 |
| 适读人群 :专业研究者、文史爱好者 《今释》译文力求信、达、雅,注释力求简明,并参证《说文》学、古文字学的成果作出评议,确非浮泛之作。 |
| 内容介绍 |
|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汉语字源的字书。作为两汉文字训诂学之集大成者,在中国语言学史上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说文解字今释》即以大徐本为底本,通过每个字条的句读、注音、释文和注释,尽力逐条解说许慎原文的含义,并引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加以参证。全书标点精细,校勘详审,注音准确,译文明白通畅,注释部分择善采纳诸家之言,简易明了,而不一味堆砌,参证部分全面吸收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益以作者之独到心裁,或肯定许慎说解文字的严谨科学,或指出许慎因受时代、条件的历史局限而出现的某些谬误,而其所引古文字形亦便于读者了解文字字形之流变。 《今释》一书使一部难认难读、难释难懂的《说文解字》,成为文理科学子皆宜、雅俗共赏之作。自1997年初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至今已重印8次。此次增订,增补了徐铉附于各部之后经籍中常见的新附字四百余字,并利用新材料和研究成果,对全书注释和参证部分进行了大幅修订,而全书2万余个古文字形也一一用更为清晰的图片加以替换,使本书更臻完善。 |
| 作者介绍 |
| 汤可敬,1941年出生于湖南益阳,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院(今湖南师大)中文系,1992年被评聘为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说文学与汉语史研究。编著《新编古代汉语》(198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1992年修订,并更名为《古代汉语》),曾获国家教委第二届(1986-1989)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专著《说文解字今释》(1997年岳麓书社初版,2006年再版),曾入围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初评,获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二等奖。另发表《词诠述评》《部首略说》《说文“多形多声说”研究》等四十余篇论文。 |
| 目录 |
| 第一册 前言 凡例 卷一 …… 卷七 第二册 卷八 …… 卷十四 第三册 卷十五 …… 卷二十二 第四册 卷二十三 …… 卷三十 主要参考书目 笔画检字表 音序检字表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本书的写作,虽由撰者承担,却凝聚了许多前辈和同辈专家学者的心血,甚至可以说,它是集体的结晶。我敬爱的老师周秉均先生,一直是我写作本书精神上、知识上的支柱。1962年,就读于湖南师大中文系时,周先生的古代汉语讲授,激发起了我学习和研究《说文解字》的极大兴趣。1989年底,先生亲自指导的、由我主编的《新编古代汉语》经北京出版社出版后,先生高度评价了我所撰写的“文字编”。我以此为基础,撰写本书。先生谢世前,逐字审定了本书前十一卷。在病榻上,先生还惦记着本书的出版。直到今天,每当想起先生,我不得不反复修订本书。在我有生之年,若不尽力提高它,完善它,我将愧对先生于九泉之下。 |
.........
这部厚重的典籍,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我对文字的渊源和演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钟情于那种追根溯源的探寻过程。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为考究,纸张的质感和排版上的用心,都体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一贯的严谨作风。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古老的字形在眼前栩栩如生地展现出它们最初的意涵。我特别喜欢它对某些生僻字源流的梳理,那种层层递进的解析,让人在茅塞顿开之余,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虽然内容深奥,但作者的注释和梳理,使得即便是初窥门径的读者,也能从中窥见汉字之美。它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思想史,每一个字的演变背后都蕴含着古人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对于任何一个珍视传统文化的爱书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案头不可或缺的瑰宝。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阅读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是既挑战又充满回报的。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初读时必然会感到吃力,就像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需要耐心和毅力。然而,一旦掌握了其内在的逻辑和分析方法,你会发现自己看待文字的视角彻底被拓宽了。我不再只是“使用”文字,而是开始“理解”文字是如何诞生的。尤其是在阅读那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或行业专用的古词时,这本书往往能提供最精准的定位。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虽然是厚重的册子,但通过细致的目录和索引,想要找到目标词条也并非难事。这套书的出版,无疑为当代人搭建起了一座通往汉字源头的坚固桥梁,是值得反复品味、世代珍藏的文化遗产。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套书的初衷,是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古代汉语词源的参考书,用来辅助我进行一些古典文学的阅读和赏析。这套书的体量确实非常可观,初拿到手时,那种压迫感十足的厚重感,让人不禁对其中蕴含的知识量肃然起敬。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解释某些多义字时的处理方式,不同历史阶段的含义变迁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没有丝毫的含糊不清。这对于理解古籍中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简直是太有帮助了。我常常在深夜里,伴着一盏暖黄的台灯,沉浸在这种对字源的探索之中,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比起那些只提供简单释义的字典,这本书提供的背景知识和引证,简直是学术研究的基石。我甚至开始尝试用书中的思路去推测一些没有明确记载的词语的可能本义,这其中的乐趣,非同一般。
评分我是一个对书法艺术抱有极大热忱的爱好者,常常为了追求字体结构的神韵而苦恼。这套关于“说文”的著作,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它不仅仅是文字学的著作,更像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象形”思维模式的教科书。通过对金文、篆书等早期字体的深入剖析,我开始真正理解汉字“造字之初”的逻辑和美感。书中对笔画的结构分析细致入微,比如某个偏旁部首在不同字中如何调整姿态以适应整体布局,这种视觉上的信息传达,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书法用笔的理解。每一次临摹前,我都会翻阅几页相关的释文,那种对古人造字智慧的敬畏感,总能让我下笔更加沉稳有力。对于那些希望提升书法作品“古意”和“底蕴”的书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我主要从事的是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经常需要与大量的古代文献打交道,准确把握文献中的每一个字义至关重要。过去,我们依赖的往往是零散的笔记和不同版本间的相互参照,效率低下且容易产生误判。这套由汤先生精心编撰的解字集,可以说是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它的体系性强,注释详实,特别是对一些在特定历史时期才出现的特定用法的字词,都有明确的标注和出处。我特别赞赏它在对疑难字进行考证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的考据精神,没有丝毫的主观臆断,一切皆有据可查。这使得我们在进行文献校对和碑刻拓片的解读时,有了坚实的理论后盾。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浓缩的、面向应用型研究的文字学专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