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题链教学详案》是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主题教学”和“问题链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总结,是以“问题链”的形式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一本更具实用性的教学详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题链教学详案》将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大学之道”“理想之道”“信仰之道”“家国之道”等十个大主题,以此来整合提炼出大学生成长中重要也容易在思想上产生误解和困惑的主要问题。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1月1日)
丛书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详案系列丛书
平装: 28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0236667
条形码: 9787300236667
商品尺寸: 22.2 x 16.8 x 1.6 cm
商品重量: 422 g
编辑推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题链教学详案》将十个大主题转化为相应的大问题,例如,“大学之道”转化为“如何以充实的大学生活奠基未来?”,“理想之道”转化为“如何补好精神的‘钙'?”等。之后,又将每一个大问题细化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子问题,这些小问题之间力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大问题的分解和细化、子问题的设计和解答中,将教学引向深入,让教学既引人入胜,又彰显深度,回应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难题。
作者简介
冯秀军,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精神与价值观教育、公民与道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曾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等。
目录
专题一大学之道——如何以充实的大学生活奠基未来?
教学主题
问题链
教学详案
一、如何认识和适应大学?
二、大学阶段应确立什么样的成才目标?
三、大学阶段如何确立人生发展的价值指南和参照?
拓展课堂
专题二理想之道——如何补好精神的“钙”?
教学主题
问题链
教学详案
一、除了个人理想,我们还需要社会理想吗?
二、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三、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拓展课堂
专题三信仰之道——如何拧紧人生的“总开关”?
教学主题
问题链
教学详案
一、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二、到底什么样的信仰才是好的呢?
三、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共产主义信仰?
拓展课堂
专题四家国之道——如何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教学主题
问题链
教学详案
一、国家精神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三、在中国现实中如何践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拓展课堂
专题五成我之道——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主题
问题链
教学详案
一、人是什么?人生是什么?
二、人为什么活着?
三、怎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
四、如何学会与人生环境相处?
拓展课堂
专题六传承之道——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教学主题
问题链
教学详案
一、为什么说中华传统美德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二、如何对待中华传统美德?
三、如何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化?
拓展课堂
专题七明德之道——如何创造崇德向善的道德人生?
教学主题
问题链
教学详案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道德,需要什么样的道德?
二、如何看待当前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
三、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拓展课堂
专题八德法之道——如何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教学主题
问题链
教学详案
一、道德与法律如何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二、道德与法律的冲突起于何处?如何化解?
三、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拓展课堂
专题九法治之道——如何与法治中国共成长?
教学主题
问题链
教学详案
一、在人类发展史上,法律扮演什么角色?
二、作为一名现代公民,我为什么需要法律?
三、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为什么不能照抄照搬西方?
四、如何在法治社会中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拓展课堂
专题十守法之道——如何让法治精神落地生根?
教学主题
问题链
教学详案
一、什么是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二、我国公民拥有哪些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三、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拓展课堂
文摘
(2)破旧立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3)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维新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中国知识分子以启迪和希冀,走俄国的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自觉选择,同时也是刚刚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选择。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前进方向有着清楚阐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中国精神的升华与创新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走过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代表着时代精华的独特精神。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继承革命年代精神的同时,培育了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面对困难、面对重大事件,培育了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继往开来,中国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继续高扬中国精神旗帜,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及广大海外同胞,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
我一直觉得,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维系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而这本书,恰恰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法律基础”这一看似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许多法律书籍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从最贴近生活的角度出发,解释了法律是如何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通过书中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我才意识到,原来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法律逻辑。例如,书中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讨论,就让我对自己的权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作为一名合格公民应尽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解读,而是将其与“思想道德修养”紧密结合,强调了道德的力量在法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法律与道德并重”的理念,无疑为我构建了一个更加全面、和谐的社会观。它让我明白,一个有法可依的社会,更需要有德之人来共同建设。
评分读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书中关于“家国之道”的阐述,让我对“家”和“国”这两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我过去可能更多地将“家”看作是温馨的港湾,而将“国”看作是遥远的宏大叙事。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家是国的细胞,国是家的延伸。一个和谐的家,需要每个成员的付出和责任;一个强大的国,更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点滴贡献。作者用了很多历史典故和现实案例,让我看到了无数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看到了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家国情怀的。特别是书中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探讨,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以及我能为社会做出哪些积极的贡献。这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落实在生活中的具体行动。同时,书中对“理想之道”的解读,也让我明白,即使是平凡的岗位,也能拥有不平凡的追求,也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抱着一种“例行公事”的心态,想着大概就是一些理论性的陈述,会比较枯燥。然而,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便被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所吸引。作者在讲述“家国之道”时,并没有采用那种宏大叙事的方式,而是从更具象、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切入,比如从家庭伦理讲到社会责任,再从个人情感延伸到国家情怀,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自然而富有逻辑。当我读到关于“理想之道”的部分,我更是被深深地震撼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而是教你如何去发现、去塑造、去实现你的理想。这种引导性的教学方式,让我感到非常受用。而且,书中对“法律基础”的阐述,也并非冷冰冰的法条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深刻理解到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个体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它让我明白,懂法、守法,不仅是对社会的尊重,更是对自己负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好书。
评分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它不仅能教会你知识,更能引领你思考,塑造你的品格。最近读了这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书中并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将深奥的道理融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发人深省的案例中,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对话之中。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层层递进地剖析了“家国之道”的内涵,从个体责任到集体荣誉,从传统美德到现代公民意识,都描绘得细致入微。特别是关于“理想之道”的阐述,更是直击人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眼前的苟且所困,而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流,唤醒了内心深处对远方和意义的渴望。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理想并非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脚踏实地的耕耘,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读完此书,我感到内心充实而宁静,仿佛获得了一份指引,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有勇气地面对未来。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在阅读“理想之道”的部分时,我被作者那种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洞察所打动。他并没有一味地鼓励我们去追求宏大的目标,而是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意义的重要性。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我们能够以一种积极向上、充满理想的态度去对待,它们也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书中引用了许多名人的故事,他们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在追寻过程中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这让我明白,理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而且,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法律基础”的另一面,它不仅仅是约束,更是保护。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法律能够为我们提供保障,让我们能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发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宏观的道理与微观的实践相结合,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