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草原害虫名录
定价:20.00元
作者:杨定,张泽华,张晓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116141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草原害虫名录》,本书记录我国草原害虫7目41科332种,其中直翅目8科119种、缨翅目1科11种、半翅目11科44种、鞘翅目11科102种、鳞翅目6科49种、双翅目2科4种、膜翅目2科3种。
目录
一、直翅目
(一)剑角蝗科
(二)网翅蝗科
(三)斑腿蝗科
(四)瘤锥蝗科
(五)槌角蝗科
(六)斑翅蝗科
(七)癞蝗科
(八)锥头蝗科
二、缨翅目
(九)蓟马科
三、半翅目
(十)斑蚜科
(十一)蚜科
(十二)旌蚧科
(十三)叶蝉科
(十四)盲蝽科
(十五)网蝽科
(十六)长蝽科
(十七)尖长蝽科
(十八)蛛缘蝽科
(十九)姬缘蝽科
(二十)蝽科
四、鞘翅目
(二十一)鳃金龟科
(二十二)丽金龟科
(二十三)花金龟科
(二十四)犀金龟科
(二十五)拟步甲科
(二十六)芫菁科
(二十七)天牛科
(二十八)豆象科
(二十九)肖叶甲科
(三十)叶甲科
(三十一)象甲科
五、鳞翅目
(三十二)木蠹蛾科
(三十三)螟蛾科
(三十四)尺蛾科
(三十五)枯叶蛾科
(三十六)毒蛾科
(三十七)夜蛾科
六、双翅目
(三十八)潜蝇科
(三十九)秆蝇科
七、膜翅目
(四十)广肩小蜂科
(四十一)四节金小蜂科
参考文献
中文索引
学名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在草原生态学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对于《中国草原害虫名录》的出现,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期待。我将这本书视为我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石,寄希望于它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科学、全面的草原害虫信息库。我渴望书中能够列出中国境内已知的、对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影响的害虫种类,并提供详尽的分类学信息,包括准确的学名、异名、分类地位,以及最新的分类研究进展。这将有助于我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并为我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希望书中能够对每一类害虫的形态特征进行精确描述,并配以高质量的形态学插图或扫描电镜图片,以便于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和区分。对于那些形态相似但生态习性或危害程度不同的物种,我希望书中能够有清晰的鉴别要点。同时,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害虫的发生规律、地理分布、寄主范围以及生态位的信息。我希望能够了解到,不同害虫在不同草原生态类型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在草原食物网中的作用。这些信息对于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预测害虫的种群动态至关重要。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对害虫的致害机制和危害程度的量化评估。这包括它们对草产量、草质、生物多样性以及其他生态过程的影响。这些信息将为我开展生态影响评估和制定保护策略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这本书,将成为我研究草原害虫领域不可或缺的“案头宝典”,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评分对于任何一个关注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来说,《中国草原害虫名录》的出现,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尤其看重这本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全面、准确的害虫数据库,涵盖从种类鉴定、地理分布到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等各个方面的详细信息。我想知道,在中国的广大草原区域,究竟存在着多少种具有经济或生态学意义的害虫?它们是如何被科学命名的,各自的分类地位是什么?书中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梳理,将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展示每一类害虫的形态特征,最好配以高质量的图片或插图,以便于野外识别。同时,关于它们的生态学特性,例如食物链、繁殖习性、迁飞规律等,我也希望能有详尽的阐述。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害虫的发生机制、预测其发生趋势至关重要。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不同害虫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的具体影响,比如对草产量、草质、土壤结构,乃至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通过量化和具体化这些危害,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草原害虫问题的重视。此外,作为一本“名录”,它应该能够提供一套科学的分类和检索体系,方便使用者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我设想,它可能通过科、属、种的层层递进,辅以索引和关键词,让读者能够轻松地在庞杂的害虫信息中找到自己的目标。这本书的价值,将体现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理解和管理草原害虫的科学框架。它将是科研人员、政府管理者、基层技术推广人员,乃至对草原生态有兴趣的公众,都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评分作为一个热爱自然,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人,我一直认为,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中国草原害虫名录》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希望能看到草原上那些不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生命。我期待书中能用生动的语言,为我描绘出这些“害虫”的真实面貌。我希望能了解到,它们是如何在草原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它们有哪些独特的生存策略?比如,是否会描述那些在恶劣环境下也能顽强生存的种类,它们又是如何做到的?我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它们生活史的细节,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它们经历着怎样的蜕变?这些过程,本身就是生命力的体现。同时,我也想了解,它们与草原上其他生物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它们是否是某些食草动物的美食?或者,它们是否也对植物的生长和传播起着某种作用?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害虫”这个词的刻板印象,看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复杂角色。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引发我对草原生态系统整体的思考。当某个“害虫”数量异常增多时,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生态失衡信号?这种思考,将有助于我更深刻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本书,将是我探索自然奥秘的指南,让我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认识和尊重生命。
评分我是一名环保志愿者,一直致力于为草原生态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草原害虫名录》的出版,对我来说,是一份极具价值的科普读物,它将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草原面临的挑战,并为我的环保行动提供更科学的指导。我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列出那些对草原植被造成严重破坏的害虫种类,并详细描述它们的危害方式和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比如,是否会介绍那些能够迅速消耗草料的飞蝗,以及它们爆发时给草原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又或者,那些能够破坏草籽、影响草场再生的地下害虫,它们又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蚕食草原的生机?我希望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解释这些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了解了这些,我才能更好地向公众宣传保护草原的重要性,并呼吁大家关注草原害虫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草原害虫防治的科学方法,特别是那些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防治策略。我希望了解如何通过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手段来控制害虫数量,而不是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从而对草原生态造成二次污染。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监测和预警的知识,让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虫害的迹象,并在早期采取干预措施。这本书,将是我进行草原环保宣传和实践的“知识库”,它能够帮助我更专业、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为守护这片珍贵的草原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行走在广袤草原上的牧民,我深知每一片草地的生机都维系着多少细微的生命,而这些生命中,不乏那些悄无声息却又极具破坏力的存在。我对《中国草原害虫名录》的期盼,由来已久。我设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冰冷的图鉴,更应该是一部记录着我们与大自然斡旋史诗的篇章。它会详细描绘那些在夜色中啃噬幼苗的蛴螁,那些在阳光下疯狂繁殖的飞蝗,那些在草根深处潜伏的地下害虫。我期待书中能有生动的文字,勾勒出这些害虫的形态特征,它们的生命周期,以及它们对不同草种的偏好。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讲述我们牧民们如何与这些“不速之客”斗争的故事,那些与天斗、与地斗、与虫斗的智慧与汗水。比如,书中是否会提及那些古老的驱虫偏方,那些代代相传的观察方法?又或者,是否会记录现代科技在草原虫害防治上的新进展,例如生物防治、精准施药等?我渴望从这本书中获得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守护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我想知道,当虫害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迅速有效地识别,如何精准地评估其危害程度,以及采取何种最适宜的防治措施。我希望能看到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草场类型的具体案例分析,比如,在高寒草原,哪种害虫最为猖獗?在半干旱草原,又有哪些特殊的威胁?书中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将是我在草原上最宝贵的指南。同时,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关注“害”的一面,也能侧面展现这些生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其他角色,或许它们也是某些天敌的食物来源,或许它们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草种的更新。了解它们的整体生态位,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如何与它们和谐共处,而不是一味地“消灭”。这本书,在我眼中,就是一片希望的灯塔,指引着我在守护草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看得更远。
评分作为一名在草原地区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中国草原害虫名录》对我而言,是期待已久的重要工具书。我深知,草原上的害虫种类繁多,危害复杂,若没有一本权威、系统的名录作为支撑,我们的工作将事倍功半。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详尽的害虫分类系统,涵盖从目、科、属到种的完整信息。我希望能够清晰地识别出那些对草原生态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害虫,了解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和亲缘关系。同时,书中对于每一类害虫的形态特征描述,我希望能够细致入微,最好配有清晰的插图或照片,以便我们在野外能够准确地进行物种鉴定。例如,能够区分不同种类蛴螁在体色、体型、触角等方面的差异,这对于选择正确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我更看重书中关于害虫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的论述。我希望能了解到,不同害虫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它们在何时何地繁殖,何时何地迁徙?它们对哪些草种具有特殊的偏好?对草叶、草茎、草根的危害程度又有何不同?这些信息将直接指导我们进行虫害的监测和预警。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害虫发生与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植被类型)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这些分析将有助于我们预测虫害的爆发趋势,并制定更具前瞻性的防治计划。这本书,将是我指导农民、基层技术人员进行草原害虫防治工作的“法宝”,能够显著提升我们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评分我是一名长期从事草原生态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对于《中国草原害虫名录》的出版,我感到无比的振奋。我深知,准确可靠的害虫名录,是所有监测、预测和防治工作的基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科学的分类体系,精确地界定每一类害虫的物种信息,包括其科学名称、分类地位、形态学特征、地理分布等。这对于我们进行野外调查、采集样本、建立数据库至关重要。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害虫危害程度评估的内容。我希望它能够详细阐述不同害虫对草原植被的破坏机制,例如对草产量、草质、再生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连带生态效应。这些信息将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虫害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从而为政府决策和资源投入提供科学依据。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对常见草原害虫发生规律的深入分析,包括其季节性变化、年度波动、以及受气候、土壤、植被类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分析将有助于我们预测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前做好预警和准备。同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标准化的野外调查和鉴定方法,指导我们如何规范地进行害虫的采集、记录和鉴定。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我们草原生态监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为我们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草原害虫问题,提供最坚实的技术支撑。
评分我来自一个世代居住在草原的牧民家庭,对于草原上的一切,都怀有深深的眷恋。《中国草原害虫名录》的出版,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愁和一份对未来的期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我们祖辈传下来的“草场秘籍”一样,里面记载着我们与草原上那些“捣蛋鬼”斗争的智慧。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描述那些最常见的害虫,比如苜蓿夜蛾,它们如何在一夜之间毁掉一片精心照料的牧草?或者,那些隐藏在地下的蛴螁,它们又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啃噬草根,让草场逐渐枯黄?我期待书中能用我们牧民能理解的语言,讲述这些害虫的“脾气”,它们的“食性”,以及它们“出没”的规律。比如,在什么季节,哪种虫子最活跃?在什么样的天气条件下,它们更容易爆发?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我们能够实际操作的防治方法。那些传统的、经验性的方法,是否能在书中得到科学的总结和验证?例如,我们如何通过调整放牧时间来避开虫害高峰?或者,如何利用一些草药来驱赶害虫?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现代科学的防治技术,但这些技术必须是环保的,不能对我们的草场和牛羊造成伤害。这本书,将是我们草原人手中的“作战手册”,帮助我们在保护草场、保障牛羊食草的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我渴望从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以便将祖辈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结合,让我们的草原永远生机勃勃。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然界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我总是渴望能有一本能够带我走进微观世界,揭示那些隐藏在壮丽风景下的秘密的读物。《中国草原害虫名录》对我而言,就承载着这样的魅力。我设想,它将是一本充满知识的百科全书,里面记录着那些在我们眼中可能微不足道,却能在草原生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家伙们”。我期待书中能够生动地描绘这些害虫的生活习性,它们如何在草叶上啃食,如何在土壤中穿梭,如何在风雨中生存。比如,是否会讲述那些善于伪装的螽斯,它们如何将自己融入绿色的草丛之中?抑或是那些昼伏夜出的夜蛾,它们在夜空中留下了怎样的轨迹?我希望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精美的插图,让我能够清晰地认识这些害虫,了解它们的不同“面孔”。而不仅仅是冰冷的学名,我更希望能够体会到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故事”。也许书中会包含一些有趣的生物学知识,比如某种害虫独特的繁殖方式,或者某种害虫与寄主植物之间奇妙的共生关系。这些细节,往往能让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我也希望能从中了解到,这些看似“害虫”的生物,在整个草原食物链中扮演的角色。它们可能是某些鸟类、蜥蜴,甚至某些小型哺乳动物的美食,它们的数量变化,也可能直接影响到这些天敌的生存。这种生态位的视角,将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平衡性。这本书,将是我与草原对话的窗口,让我能够以更深的理解去欣赏这片土地的生命力。
评分我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热爱,并且热衷于科普知识的普通读者。《中国草原害虫名录》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带领我探索草原秘密的“寻宝图”。我设想,这本书会用一种既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向我介绍那些隐藏在广阔草原上的“小居民”。我希望书中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些害虫的“日常生活”。比如,它们是如何找到食物的?它们是如何躲避天敌的?它们又是如何繁衍后代的?我希望书中能有精美的图片,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独特的外形,了解到它们与我们在视觉上的巨大差异。我甚至希望能了解到一些关于它们“生活故事”的趣闻,比如,某种害虫的“建筑才能”,或者某种害虫的“伪装术”。这些生动的故事,会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到,这些“害虫”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否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它们的数量变化,又会对整个草原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希望通过了解这些,能够打破我对“害虫”的片面认知,看到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整体价值。这本书,将是我认识草原、理解草原的重要途径。它会让我明白,即使是微小的生命,也能在大自然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态意义。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与草原上的这些“小生命”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