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科护理学(第二版)(高职高专)
定价:29.80元
作者:黄玲 主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030326676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专业学科,本书以护理学科内容为主,密切联系医学基础、临床小儿心理特点及预防保健知识,使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儿科的各种常见疾病基本知识,应用护理程序的方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绪论
第2章 生长发育
第3章 小儿的一般护理
第4章 住院儿童的护理
第5章 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6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7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8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9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0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章 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患儿的护理
4章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5章 结缔组织疾病患儿的护理
6章 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7章 寄生虫病患儿的护理
8章 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
实训指导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主要是在准备职称晋升考试的时候接触到这本教材的。坦白说,儿科的知识点繁杂,特别是涉及到各种罕见病的护理要点,很容易混淆。这本教材在章节的编排上非常人性化,它把高发病率的疾病放在前面,且用大量的对比表格来区分相似症状的不同病因。比如,对于小儿腹泻,它清晰地区分了感染性、非感染性以及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特点,以及相对应的补液方案调整。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习题和案例分析质量非常高,完全贴合了职称考试的出题思路,不像有些教材的习题很死板,这本书的案例设计很有情境感,能有效训练我们在高压下快速筛选信息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自从使用这本书配合复习后,我对儿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稳固了很多,感觉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积,而是一个完整的、可以信赖的知识网络,大大增强了我的应试信心。
评分这本关于儿科护理学的书,我之前听同事们提到过好几次,说内容很实用,尤其是在处理新生儿和婴幼儿常见病症方面,讲解得非常细致。我正好最近在带一个实习小组,他们对基础的儿科护理操作还不是特别熟练,所以赶紧入手了一本。拿到手后发现,它的排版很清晰,图文并茂,很多复杂的护理流程都有详细的步骤分解图,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带教老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欣赏它在“儿童心理护理”这一块的着墨,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打针、怎么喂药,更重要的是如何与哭闹不止的小宝宝沟通,如何建立信任感,这才是现代儿科护理的精髓所在。书里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讨论如何与焦虑的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这点做得非常到位,毕竟在儿科,家长往往比孩子更需要安抚和专业的指导。我个人觉得,对于刚踏入儿科领域的护士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手把手地引导你从理论走向实践,非常值得推荐。
评分我是一个偏向于喜欢系统性、理论性书籍的读者,所以我通常不太喜欢那种过于口语化或者案例堆砌的教材。然而,这本《儿科护理学》在保持专业严谨性的同时,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如何根据不同月龄调整护理策略,阐述得逻辑性极强。比如,在营养支持这一章,它详细对比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和并发症处理,对于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热卡计算都有详细的公式推导。我记得我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就强调过,护理学的核心在于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整体观,这本书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它没有仅仅聚焦于生理护理技术,而是将家庭结构、文化背景对患儿健康的影响也纳入了考量,让读者能够跳出技术操作的局限,真正理解“护理”二字的内涵,提升了作为一名护理专业人员的思维层次。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第二版”的书期望不高,总觉得可能只是修修改改,内容深度上不会有太大的突破。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危重症患儿的早期识别与干预”部分的处理。这一块写得相当扎实,不仅列举了各种休克、呼吸衰竭的临床指征,还结合了最新的指南,比如关于液体复苏的量化标准,都有明确的表格和流程图。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科室接了一个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情况变化很快,当时我们团队就参考了书中提到的几个关键预警信号,迅速启动了抢救程序,最终有惊无险。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此,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教科书层面的知识堆砌,而是紧密结合临床一线高频和高风险场景的实战手册。特别是对于需要轮转到PICU(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救命稻草”,能让你在压力山大的环境下,思路保持清晰,操作规范到位。
评分购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身边的老一辈护士长强烈推荐,说这是她们当年学习时就参考的经典教材的升级版。我拿到书后,首先注意到了它的“循证护理”板块。现在医疗环境下,一切操作都需要证据支持,这本书在很多关键操作点后都标注了最新的循证依据等级,这对于我们科室推行“以证据为基础的实践”(EBP)非常有利。举个例子,关于预防新生儿黄疸的蓝光照射,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波长和光照强度的优劣,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照光”。这种深入挖掘“为什么”而不是停留在“怎么做”的深度,使得学习过程非常扎实。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们显然是深谙临床实践的痛点,他们知道一线护士最需要的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具体到每一次体温测量的最佳部位选择,或是皮疹的精细鉴别。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超越了一般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