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十一五高等教育:大學體育與健康
定價:28.00元
作者:馬宏霞
齣版社:中航書苑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8024328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全書分兩篇,共18章,涵蓋瞭高等院校體育課及課外延伸所需內容。在前4章中,分彆介紹瞭體育與健康,體育鍛煉與保健,大學體育健康標準測定和體育欣賞等方麵的一些基本知識。從第5章到第18章,分彆介紹瞭田徑運動、籃球運動、足球運動、排球運動、乒乓球運動、羽毛球運動、網球運動、遊泳運動、體操運動、體育舞蹈、健美運動和健美操、武術運動、滑冰與輪滑,以及各種娛樂健身運動等內容。
本書視角新穎,信息量大,內容翔實,是集理論性、實用性和科學性為一體的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各專業學生的體育教材。
目錄
理論篇
第1章 體育與健康概述
1.1 體育概述
1.1.1 體育的起源和定義
1.1.2 體育的生理學基礎
1.1.3 現代社會對體育的需求
1.2 健康概述
1.2.1 四維健康觀
1.2.2 健康五要素
1.2.3 衡量人體健康的10條標準
1.2.4 關於亞健康狀態
1.2.5 影響健康的因素
1.3 體育與健康的關係
1.3.1 體育對體質的影響
1.3.2 體育對心理的影響
第2章 體育鍛煉與保健
2.1 體育鍛煉常識
2.1.1 鍛煉前的準備活動
2.1.2 時間的選擇
2.1.3 運動量的控製
2.2 營養與健康
2.2.1 營養素
2.2.2 飲食與健康
2.3 運動損傷
2.3.1 運動損傷的分類
2.3.2 運動損傷的發生原因
2.3.3 運動損傷的預防
2.3.4 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
2.4 運動處方
2.4.1 運動處方的概念
2.4.2 運動處方的製定
2.4.3 運動處方的實施
第3章 大學體育健康標準測定
3.1 什麼是體質
3.2 《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簡介
3.2.1 《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項目
3.2.2 《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項目操作方法及其評價指標
3.3 大學生體質健康的評定
第4章 體育欣賞
4.1 體育欣賞簡介
4.1.1 體育欣賞的內容
4.1.2 體育欣賞的意義
4.2 如何欣賞體育比賽
4.2.1 欣賞體育比賽前的準備
4.2.2 欣賞體育比賽的角度
4.2.3 欣賞體育比賽之後的迴顧
實踐篇
第5章 田徑運動
5.1 田徑運動概述
5.2 跑
5.2.1 基本技術
5.2.2 比賽規則
5.3 跳躍
5.3.1 基本技術
5.3.2 比賽規則
5.4 投擲類運動
5.4.1 基本技術
5.4.2 比賽規則
第6章 籃球運動
6.1 籃球運動概述
……
第7章 足球運動
第8章 排球運動
第9章 乒乓球運動
第10章 羽毛球運動
第11章 網球運動
第12章 遊泳運動
第13章 體操運動
第14章 體育舞蹈
第15章 健美運動、健美操和瑜伽
第16章 武術運動
第17章 滑冰與輪滑
第18章 娛樂健身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不得不提我最近沉迷的一本關於非虛構寫作技巧的書。這本書簡直是給所有想記錄自己生活、卻不知道如何下筆的人開瞭一扇窗。它的重點不在於教你如何編造故事,而在於如何從平凡的日常中提煉齣“故事性”。作者分享瞭他自己多年在一綫做深度報道時遇到的各種“卡殼”時刻,以及他是如何通過調整觀察角度和訪談策略來突破睏境的。比如,他詳細拆解瞭“如何讓一個木匠的日常工作流程讀起來像一部史詩”,這其中的細節處理,從環境聲音的描摹到人物微錶情的捕捉,都有極其具體且可模仿的示範。更棒的是,書裏還配有大量的“修改前”和“修改後”的對比範例,那種從平淡到震撼的轉變過程,直觀得讓人拍案叫絕。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都充滿瞭創作的欲望,它激活瞭我內心深處那個“觀察者”的角色。
評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真是讓人茅塞頓開。作者用極其生動幽默的筆觸,把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深感睏擾的“拖延癥”和“瞎忙活”現象剖析得淋灕盡緻。書裏不是那種空洞的說教,而是充滿瞭實用的技巧和可以立刻上手操作的工具。比如,他提齣瞭一種“番茄工作法”的改良版,專門針對那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現代人。我試著用書中的方法規劃瞭我過去一周的日程,原本堆積如山的待辦事項,竟然以一種井井有條的態勢被清理瞭大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精力管理”那一章,作者強調瞭休息和運動對於高效工作的重要性,這顛覆瞭我過去那種“犧牲睡眠換取時間”的錯誤觀念。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有很多精美的插圖輔助理解復雜的概念,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勁,完全不像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深夜促膝長談,分享成功的秘訣。
評分我最近入手瞭一本關於全球氣候變暖的科普讀物,原本擔心內容過於專業,讀起來會像在啃石頭。然而,作者高超的類比和敘事技巧,成功地將復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轉化成瞭易於理解的故事。例如,在解釋溫室氣體如何捕獲熱量時,作者沒有直接堆砌公式,而是將地球比作一個正在被“多層棉被”包裹的嬰兒,形象生動,讓人一下子就抓住瞭核心機製。更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這本書沒有停留在“問題描述”的層麵,而是用瞭大量篇幅來探討“適應”與“減緩”的全球實踐案例。從荷蘭的“與水共存”的基礎設施建設,到非洲社區如何利用古老知識改進農業技術,書中的案例遍布全球,充滿瞭希望和韌性。它並非一味渲染末日景象,而是在揭示問題的嚴重性的同時,激發瞭讀者作為地球公民的責任感和行動的渴望,讀完後,我立刻開始關注傢裏的垃圾分類和日常能耗瞭。
評分我手裏拿著的這本哲學入門讀物,簡直是為我這種對思辨世界充滿好奇卻又被晦澀術語勸退的人量身定做的“破冰船”。它完全避開瞭學院派那種故作高深的語言陷阱,而是將古希臘到現代的幾位核心思想傢,比如柏拉圖、康德、尼采,用現代生活中的案例和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道德睏境來加以闡釋。我記得有一段,作者在解釋“存在主義”時,竟然引用瞭當下非常流行的那部關於人工智能覺醒的電影情節,一下子就讓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鮮活起來,我甚至能體會到人物在做齣選擇時的那種沉重感。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每一章的結尾都會有一個“思考練習”環節,鼓勵讀者放下書本,結閤自己的經曆去辯論和反思,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有瞭一種微妙的拓寬,對那些社會熱點事件的看法也多瞭一層深度考量,不再輕易被錶麵的口號所左右,這真是一次精神上的富礦挖掘之旅。
評分我最近在看一本關於城市規劃與社會變遷的著作,說實話,一開始我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的行業報告,沒想到作者的敘事功力竟然如此瞭斷。他沒有聚焦於宏大的政策製定,而是通過追蹤某一個老城區的改造過程,展現瞭政策、資本、原住民情感以及現代審美之間的復雜角力。書中穿插瞭大量的訪談記錄和老照片,那些斑駁的牆麵和消失的街角,帶著強烈的曆史的顆粒感,讓人仿佛能聞到舊時光的味道。作者對於“空間正義”的探討尤其深刻,他質疑瞭那些看似美好的“城市更新”背後,可能隱藏著對弱勢群體的驅逐和文化記憶的抹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你在乘坐地鐵、走過高樓大廈時,不再隻是一個被動的通勤者,而是會開始審視腳下的土地和頭頂的天空,思考“我們到底為誰在建造這座城市”。它的文字冷靜而有力,充滿瞭人文關懷,讀完讓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