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体育教程
定价:35.00元
作者:金晓峰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64411114
字数:
页码:32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学体育教程》坚持“健康”的指导思想,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的整体健康水平;坚持“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以此影响到体育教育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体育与生活的整合,使现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身体健康、生活能力等方面能应付社会的变迁;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点,倡导主体化、个性化、民主化的发展方向。这种思想代表着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和进步的趋势,为《大学体育教程》的编写提供了全新的理念。
《大学体育教程》紧紧围绕体育与健康这个核心,形成了系统性很强的理论知识和运动实践两部分内容,结构合理、体系新颖、便于学习。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大学体育教程》:
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中产生的一大批人物与欧洲中世纪黑暗的基督教禁欲主义针锋相对,他们痛斥禁欲主义违反人性,指出人的欲望是正当的人生目的,认为必须在灵魂和肉体之间建立和谐,主张重视身体和精神的统一,注重身体的均衡与协调发展,重视身体的健康和健美,使人们重新发现了体育的价值,认识到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快乐。这种思想的兴起和确立,使传统的道德标准和美与丑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中,人文主义者发掘和整理了古代希腊体育的丰富遗产,如古代奥运会和其他祭礼竞技、古代雅典体育和斯巴达体育、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古希腊体育的多种运动手段和方式等。人文主义者认为古希腊体育符合“人性”,重视个人幸福,因而大力宣传,并在近代体育思想和实践中,继承古希腊体育遗产,在很大程度上使近代体育在定期举办运动会、注重身体全面发展、运动项目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受到古希腊体育的影响。
2.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和资产阶级的教育方式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从文艺复兴时代起,资产阶级的教育家就把体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加以大力提倡,不仅恢复了古希腊的体育制度,还进一步制定了锻炼身体的各种措施,积极研究各种运动方法,努力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体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1423年,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托里诺创立了一所新式学校,效仿古希腊的体育馆,称之为“体育宫”。该校实行体育、德育和智育并重的方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教育的代表。维托里诺的教育思想和体育实践,促使体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使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而开始在学校实施。
19世纪以后,英国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以阿诺尔德在拉格比公学的改革为成功。他创立了“竞技运动自治”制度,充分发挥竞技运动的锻炼价值和教育功能。通过该项改革,拉格比公学的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运动场上,自己管理自己,不仅锻炼了强壮的体魄,而且培养了公平竞争、团结友爱、遵守规则、勇敢顽强的思想品德,使校风校纪大为改观。阿诺尔德的改革牢固地树立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确立了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3.古代奥运会遗址的发掘唤起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向往
1852年1月10日,德国柏林大学教授库尔提乌斯在遍访伯罗奔尼撒半岛回国后,发表了有关古代奥运会的长篇演说,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1871年,德国与希腊达成全面发掘古代奥运会遗址的条约。1875~1881年,由库尔提乌斯率领的德国学者对奥林匹亚进行了为期6年的发掘。1881年,古代奥运会遗址的主要设施终于重见天日。1887年,在柏林展出从奥林匹亚发掘出的大量文物,激起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憧憬,人们期望奥运会尽快回到现实中来。
4.体育的国际化趋势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9世纪后半叶,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和世界市场得以形成,民族间的壁垒被打破,体育也国界,出现了国际间的体育交流和比赛,形成了体育国际化趋势。由于国际体育竞赛和相互交流的需要,一些国际性的单项体育组织相继诞生。1881年,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1892年,国际赛艇联合会和滑冰联盟相继成立。国际体育组织的产生,使运动竞赛摆脱了原来的地方传统,具有了国际性。在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不断成立和国际单项体育竞赛蓬勃开展的基础上,人们又迫切要求组织世界上规模大的综合会,为现代奥运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国际体育交流的增多,一个协调各体育组织活动的国际体育组织的诞生就成了必然。
5.世界各地复兴奥运会的尝试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积累了经验
19世纪初期,欧美一些国家为复兴奥运会进行了各种尝试。19世纪30年代,瑞典伦德大学的斯卡图教授曾组织过两次被当地报纸称作“奥运会”的比赛活动。从1849年起,每年一届,英国布鲁克斯博士组织过长达几十年的“奥林匹克节”。
19世纪中叶以后,希腊人渴望借复兴古代奥运会来重振古希腊文明。在希腊国王奥托的支持下,一个名叫扎帕斯的希腊人于1859年10月1日在雅典组织召开了届泛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后,在1870年、1875年、1887年和1889年,又先后举行了4次泛希腊奥运会。由于组织不善和仅限希腊人参加,泛希腊奥运会没能继续得到发展,但对欧洲各国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的报纸对这几次运动会都做了较为详细的报道,从而引起了远比希腊本土更大的反响,它从正反两方面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积累了经验。
6.战争的威胁和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
19世纪末,世界上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一个新的、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威廉二世统治的德国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想通过战争来重新瓜分世界,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欧洲。
在此阶段,德国要求复兴奥运会的呼声很高,一些别有用心的德国人想通过发起奥运会来扩大影响,为称霸世界服务。法国是德国的近邻,如果德国发动战争,战争的灾难首先就会落到法国人民身上。法国人民强烈反对战争,渴望保持世界和平,古代奥运会和平、友谊的精神,恰好符合法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复兴奥运会,不仅有利于国际体育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法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对德国称霸世界的斗争。复兴奥运会成了人们的迫切需要,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落在了法国人的肩上。
……
序言
我是在一个极度缺乏运动动力的时期接触到这本书的,坦白说,一开始我是抱着“走个过场”的心态来翻阅的。然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为“拖延症患者”量身定做的。它没有要求你一开始就去跑马拉松或者举起多重的重量,而是从最基础、最容易被忽视的身体自检和基础柔韧性训练开始。它用一种循序渐进、自我肯定的方式,引导读者建立起对自身身体的初步认知和掌控感。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碎片化训练”的理念,它承认了现代人时间的紧张,并给出了如何在日常通勤、办公间隙进行有效激活的方案。这让“没时间运动”这个借口彻底站不住脚了。读完第一部分,我竟然真的开始每天做书里推荐的几个简单拉伸动作,而且坚持了下来。这种立竿见影的积极反馈,是我过去尝试各种健身计划都未能获得的。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理论性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但这本书成功地把我拉进了学习的“坑”里。我本来以为大学体育教程就是那些老掉牙的训练方法和健康知识的重复,没想到这本书在内容的前沿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对现代运动科学的研究成果引用得非常及时和精准,比如关于基因差异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最新的营养干预策略,这些内容在市面上同类书籍中是很少见的。更难得的是,作者似乎深知读者的知识背景各不相同,所以他总能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既能让专业人士感到满意,又不会让初学者感到云里雾里。他会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或者用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来类比一个运动力学原理。这种教学匠心,让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大量新知,简直是寓教于乐的典范。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它对体育精神的诠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以前总觉得体育就是单纯的身体对抗和技能比拼,但读完这书,才明白体育的内涵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用那种空泛的口号来鼓舞人心,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和历史的回溯,将奥林匹克精神、公平竞争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章节的字里行间。最让我触动的是关于“失败与坚持”的那一部分,它并没有回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遭遇的挫折,反而将这些低谷描绘得真实可感,并提供了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这种接地气又不失高度的叙述方式,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也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的格局很大,它超越了单纯的“运动指导手册”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塑造健全人格的哲学读本。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从排版到纸张质量,都透着一股严谨和用心。装帧设计很符合现代审美,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也一定非常扎实。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巧思,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不像有些教材那样生硬地堆砌知识点。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感,反而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面对面交流。比如,书中对某个技术动作的分解讲解,图文并茂,细致到连呼吸的节奏都考虑进去了,这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尤其喜欢它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还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的原理,这让我对体育训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不是机械地模仿。翻阅过程中,时不时会发现一些小小的知识点拓展,这些“彩蛋”让我对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佳作,值得反复品读和珍藏。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它所教授的运动技能。它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对“终身体育观”的构建。现在的很多体育读物都聚焦于如何在短期内达到某种极致的体能目标,但这本书却着眼于未来几十年人生的健康质量。它清晰地阐述了,不同年龄阶段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运动重心,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来预防慢性疾病,以及如何保持心智的活跃。书中对于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分析得尤为精辟,它将运动视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工具,而非仅仅是减肥或增肌的手段。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运动的关系——它不再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种需要终身维护的生活方式。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导师,指引着我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充满活力的下半生蓝图,其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