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歌曲集(修订版)

意大利歌曲集(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尚家骧 编
图书标签:
  • 意大利歌曲
  • 歌曲集
  • 音乐
  • 艺术歌曲
  • 声乐
  • 合唱
  • 古典音乐
  • 意大利语
  • 音乐教材
  • 修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音乐
ISBN:9787103034835
商品编码:29526072960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9-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意大利歌曲集(修订版)
  • 作者:编者:尚家骧
  • 定价:48
  • 出版社:人民音乐
  • ISBN号:978710303483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9-08-01
  • 印刷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印次:12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45

内容提要

尚家骧编译的《意大利歌曲集(修订版)》收有 17、18世纪以来意大利作曲家的古咏叹调和艺术歌曲 以及近代歌曲和近代民歌,共计50首。歌曲附有钢琴 伴奏谱及意大利文歌词。
    

作者简介

。。。

目录

序言
译者序
修订版说明
一、17、18世纪古咏叹调及歌曲
1.阿玛丽莉(Amarilli)
2.让我死亡!(Lasciatemi morire!)
3.胜利啊!胜利啊!(Vittoria!Vittoria!)
4.亲切可爱、美丽动人的眼睛(Vezzosette e cate pupillette)
5.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Intorno all'idol mio)
6.祈祷:恳求救主(Preghiera:Piete,signore)
7.多么幸福能赞美你(Per la gloria d'adorarvi)
8.安睡吧!安眠吧!(Posate!Dormitee)
9.我多么痛苦(Son tutta duolo)
10.在我的心里(Sento nel core)
11.紫罗兰(Le violette)
12.别再使我痛苦、迷惘(0 cessate di piagarmi)
13.恒河上升起了太阳(Gih il sole dal gange)
14.这颗美妙的心(Quel bel core)
15.假如没有那些痛苦(Se non fossero gli stenti)
16.请告诉我(Pur dicesti,O bocca bella)
17.虽然你冷酷无情(Sebben crudele)
18.让我痛哭吧(Lascia ch'io pianga)
19.绿树成荫(Ombra mai fu)
20.亲爱的,我为你留下这颗心(Cara,ti lascio il core)
21.尼娜(Nina)
22.假如你爱我(Se tu m'ami)
23.你不要怒气冲冲(Stizzoso,mio stizzoso)
24.我怀着满腔热情(0 del mio dolce ardor)
25.我心里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烧(Nel cor pifi non mi sento)
26.谁要这吉卜赛姑娘(Chi Vuol la zingarella)
27.爱情的喜悦[Piacer d'amor(Plaisir d'amour)]
28.我亲爱的(Caro mio ben)
二、近代歌曲
29.理想佳人(Ideale)
30.黎明(Mattinata)
31.舞曲(La Danza)
32.小夜曲(Serenata)
33.小夜曲(La Serenata)
34.悲叹小夜曲(Serenata rimpianto)
35.被禁止的音乐(Musica proibita)
三、近代民歌
36.明亮的窗户(Fenesta che lucive)
37.玛丽娅!玛丽!(Maria!Mari!)
38.啊,我的太阳(0 sole mio)
39.桑塔·露齐亚(Santa Lucia)
40.深夜歌声(Voce'e notte)
41.重归苏莲托(Torna a Surriento)
42.为我歌唱(Canta pe'me)
43.告别那波利(L'addio a Napoli)
44.负心人(Core'ngrato)
45.请你告诉她(Dicitencello vuie)
46.玛莱卡莱(Marechiare)
47.遥远的桑塔·露齐亚(Santa Lucia Luntana)
48.请别忘了我(Non ti scordar di me)
49.只为了你,露齐亚(Solo per te,Lucia)
50.小嘴('A Vucchella)


文艺复兴的辉煌与巴洛克的华章: 《欧洲古典音乐大师的咏叹调与奏鸣曲选集》 图书简介 一、 引言:穿越时空的音乐回响 本书并非对特定地域音乐的深入钻研,而是致力于为广大学习者和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份跨越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中叶,欧洲古典音乐黄金时代的宏大图景。我们精选了自文艺复兴晚期萌芽,至巴洛克盛期达到顶峰,并最终过渡至古典主义前夜的键盘、器乐与声乐作品的精粹。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摒弃了单一国别的局限,着眼于欧洲大陆范围内,音乐语言的共通性、技法的演进与风格的交融,力求展现出彼时音乐家们如何运用对位法、和声学与结构形式的创新,为后世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第一部分:文艺复兴的余晖与早期巴洛克的曙光(约1550-1630) 本部分追溯了“众所周知的复调音乐时代”如何逐步孕育出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单线条旋律的巴洛克风格。 1. 弥撒曲与经文歌的革新: 我们收录了晚期文艺复兴作曲家在对位技法上的登峰造极之作,特别是那些在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背景下,追求清晰文本表达的典范。重点分析了帕莱斯特里那(Palestrina)的纯净和声与拉索(Lassus)丰富的情感张力之间的区别,展示了如何通过对和声色彩的微妙控制,实现宗教文本的“清晰化”与“人性化”。 2. 奏鸣曲式的雏形与前奏曲的兴起: 巴洛克早期的器乐创作开始摆脱纯粹的舞曲结构。本卷精选了早期威尼斯画派和北德地区键盘作曲家(如比尔德、施泰因梅茨)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即兴式”的前奏曲(Preludium)如何开始确立其独立的艺术地位,以及“奏鸣曲”(Sonata da Chiesa/Camera)概念的初步形成——虽然彼时的“奏鸣曲”远未达到成熟的奏鸣曲式结构,但其快速乐章与慢速乐章的对比已显现端倪。重点分析了“即兴”与“固定结构”在早期器乐中紧张的平衡关系。 3. 歌剧的诞生与宣叙调的实验: 探讨了佛罗伦萨卡梅拉塔学会对人声独唱复兴的贡献。本部分收录了早期歌剧选段(如佩里与卡奇尼的部分作品),分析了“新风格”(Stile Recitativo)的诞生过程——即如何通过强调清晰的独唱旋律和简单的数字低音伴奏,来实现戏剧性的叙事效果。这标志着欧洲音乐从“群体性复调”向“个体性抒情”的重大转变。 三、 第二部分:巴洛克盛期的辉煌与对位法的极致(约1630-1720) 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聚焦于欧洲音乐语言在和声的复杂性、对位技术的精妙性以及情感表达的力度上所达到的巅峰。 1. 键盘音乐的“双雄”并立: 重点呈现了德意志地区两位重量级作曲家的遗产:布克斯特胡德(Buxtehude)与巴赫(J.S. Bach)的早期风格。 赋格与托卡塔的结构分析: 深入剖析了托卡塔(Toccata)如何结合即兴的自由性与严谨的对位结构。通过对布克斯特胡德晚期作品的分析,展现了其如何将南北德意志的技法融会贯通,为巴赫的集大成奠定了基础。 巴赫的“平均律”思想的先声: 收录了巴赫早期与中期的一些重要键盘作品,侧重分析其在音色运用、声部进行以及复杂对位中的创新,特别是如何处理不同调性间的转换,展现了对位法在结构逻辑上的严密性。 2. 协奏曲的成熟与“乐队”的概念: 重点关注意大利的科雷利(Corelli)和维瓦尔第(Vivaldi)对协奏曲体裁的贡献。 协奏曲式的确立: 分析了“合奏”(Tutti)与“独奏”(Solo)之间对比的强化,探讨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如何逐渐成为标准范式。 乐队音色的探索: 研究了早期管弦乐团的配置特点,以及作曲家如何利用小提琴组的层次感来支撑宏大的音乐叙事,特别是维瓦尔第在描绘自然景象时的音乐手法(如对位性织体在表现“风暴”时的运用)。 3. 欧洲宫廷歌剧的典范——亨德尔的“正歌剧”: 本部分细致考察了亨德尔在伦敦的创作实践。 咏叹调的结构演变: 分析了咏叹调(Aria)从早期的“简洁宣叙调”到成熟的“达卡波咏叹调”(Da Capo Aria)的复杂化过程。重点研究了A段与B段的情感对比,以及A段反复时所施加的装饰变化(Diminutions),这是衡量歌唱家技巧与作曲家表现力的重要标尺。 合唱的戏剧张力: 考察了亨德尔如何借鉴英式传统,在歌剧中运用宏大的合唱段落来渲染战争、庆典等重大场面,如何将德意志清唱剧的庄严感融入意大利歌剧的舞台表演中。 四、 第三部分:巴洛克末期的精炼与古典主义的序曲(约1720-1760) 本部分探讨了巴洛克晚期作曲家如何试图简化结构,为更注重旋律清晰度和平衡性的古典风格铺路。 1. 洛可可的优雅与“敏感风格”(Empfindsamer Stil): 关注了巴赫之子们(如C.P.E.巴赫)在莱比锡和柏林宫廷的创新。 情感的直接表达: 分析了他们如何摒弃复杂的对位,转而采用更加抒情、富于情绪波动的旋律线,以及突然的力度和情绪变化,以体现“敏感风格”对个人内心体验的关注。这标志着音乐重心开始从“结构逻辑”转向“情感描绘”。 奏鸣曲式雏形的确立: 探讨了这种风格下,作品的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开始展现出更清晰的功能性划分,尤其是对呈示部中两个对比性主题的明确塑造。 2. 法国与意大利的晚期融合: 简要介绍了法国“田园风格”(Style Galant)在歌剧和键盘小品中的影响,以及意大利作曲家如斯卡拉蒂(D. Scarlatti)键盘奏鸣曲中对单乐章、高度装饰性技巧的探索。斯卡拉蒂的作品以其近乎现代的和声色彩和华丽的技巧展示,成为巴洛克末期向古典主义过渡的独特桥梁。 五、 结语:风格的流动与传承 本书总结了这一时期欧洲音乐在和声、织体、体裁创新上的主要成就。它强调了音乐风格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各国、各学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美”与“表达”的持续探索与对话。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深入剖析,读者将能够建立起对欧洲音乐史主干脉络的宏观认知,为未来更专业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意大利歌曲脉络的权威参考书,市面上的选择多而杂,真正能让人信服的凤毛麟角。这本《意大利歌曲集(修订版)》在某些方面达到了我苛刻的标准。它的纸张质感和印刷清晰度都达到了专业级水准,这对于经常翻阅和使用的乐谱来说至关重要,不易损坏。更核心的是,它展示了一种对音乐传统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态度。它既珍视那些被时间淘洗下来的经典,也勇敢地接纳了新声音的涌入。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意大利音乐的理解有了一个结构性的提升,不再是零散片段的印象堆砌。它像一座精心规划的音乐博物馆,每一扇门后都有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珍品,而且策展人显然对自己的馆藏了如指掌,安排得井井有条,令人心悦诚服。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超其标价。它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意大利音乐史的绝佳视角。我注意到,修订版在曲目选择的广度上做了非常大胆的尝试,引入了一些原本在传统曲目单中不常出现的当代作曲家的作品,这无疑拓宽了“意大利歌曲”的定义边界,使其更具生命力。这种与时俱进的编辑方针,使得这本“集子”不再是静止的历史陈列品,而是一个仍在呼吸、仍在生长的艺术文献。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对于那些复杂的歌词翻译和注释,处理得既忠实于原文的意境,又照顾到了非意大利语母语读者的理解需求,做到了信、达、雅的统一。它不仅仅是音乐家的工具书,也适合那些对欧洲文化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更多是出于一种文化情结,对那些带着地中海阳光和淡淡忧郁气息的旋律有着不可抗拒的向往。当我翻开内页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字体选择和留白的处理,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音乐性上,这本书的平衡掌握得非常好,它既没有过度偏向美声唱法的辉煌,也没有一味追求通俗流行音乐的轻快,而是找到了一种非常“意大利式”的中庸之道。它收录的一些民谣改编版本,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那种质朴的叙事感让人瞬间仿佛置身于那不勒斯的小巷或者托斯卡纳的田园之中。对于业余学习者而言,附带的伴奏参考(如果存在的话,或者暗示的难度系数)也设置得比较合理,不会让人望而却步,更像是邀请你去参与歌唱,而不是仅仅去观摩。

评分

我通常对这种“合集”类的出版物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更像是迎合市场需求的拼盘,缺乏深入的洞察力。然而,这本《意大利歌曲集(修订版)》却出乎意料地展现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艺术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堆乐谱的堆砌,更像是对特定文化现象的细致考察。我花了好大力气去研究了其中几首相对冷门的曲目背后的背景资料,发现注释部分非常详尽,对于理解歌曲的时代语境和作曲家意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深度解读,对于想真正沉浸式学习意大利歌曲的人来说,是无价的。它引导我跳出了仅仅停留在旋律表面的欣赏,而是开始关注那些隐藏在音符背后的历史张力与人文情怀。相比我之前收藏的几本同类书籍,这本书的‘修订’之处体现在对现有曲目的更新换代,以及对早期版本中可能存在的疏漏进行了必要的修正,这体现了出版者持续的专业投入。

评分

这本《意大利歌曲集(修订版)》的选曲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些著名的意大利歌曲汇集在一起,更像是一部精心策划的音乐之旅。从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比如那些在老电影里经常听到的旋律,到一些更现代、更具实验性的作品,都得到了恰当的收录。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对意大利音乐有一定了解的听众来说,这次的修订版明显下了不少功夫去挖掘一些被低估的瑰宝。编排的顺序也很有心思,并非简单的按年代排列,而是似乎在试图构建一种情绪的递进或对比,让人在听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种叙事感。我特别欣赏的是,它没有陷入那种只收录“旅游景点式”歌曲的窠臼,而是深入到了意大利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貌中去,让听众能更立体地了解这个国家的音乐灵魂。装帧设计也相当有品味,封面那种略带复古感的排版,让人一拿到手里就有种珍藏的冲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