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成拳-站桩与道德经-第十四辑
定价:30.00元
作者:于永年,于永年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37745895
字数:
页码:371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站桩原是我国武术传统的基本功,过去皆以口传心授,闭门自秘,自20世纪20年代起,河北省深州市王芗斋先生始公开传授,并在实践中丰富提高,使站桩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疗效卓著的医疗体育。
王芗斋先生传授的站桩功,是在心意拳、形意拳、意拳、大成拳的基础上,摒弃了传统的套路架子和招法,专门强调意念引导,精神假借,统一意志,统一气力,统一动作,使形、意、力、气、神,浑元一体,调动全身一切积极因素,为一击而服务的新兴拳学派,因此,时人以拳术改革家视之。
大成拳的锻炼方法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走步、试力、发力、试声、推手、实战。
目录
章 绪论
一、站桩的医疗作用
二、站桩后身体的反应
三、影响疗效的因素
四、减压试验法
五、站桩对机体的量变与质变浅解
六、站桩与武术的关系
七、站桩与太极拳的关系
八、站桩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站桩功的基本理论
一、运动与医学的关系
二、医生为什么不许某些病人进行体育运动
三、站桩功的作用机制
四、论动中有静与静中有动的标准问题
五、站桩功的生理特点
……
附录
作者介绍
于永年,1920年3月31日生,194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齿科大学。历任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现更名为:北京世纪坛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科主任。
1944年师从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学习大成拳站桩功。1953年首先在北京铁路总医院应用站桩疗法治疗慢性病。经过多年实践、体认和潜心研究,提出: “站桩求物、充氧运动、随意运动和第二随意运动”等科学理论,并把站桩求物与《道德经》的“抱一无离、独立不改”结合起来,制成“武术与心术两个运动体系表”、“为道图”及“大道哲学内物论、物的分类简表”,等等。
曾先后出版有关站桩的多本专著和论文,并多次到国外传授站桩疗法。
中国大成拳——于永年官方网站已于2010年9月正式开通,欢迎广大热爱站桩的朋友们光临,共同交流和探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给我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感觉。“大成拳-站桩”代表了对身体内在力量的挖掘,而“道德经-第十四辑”则指向了对宇宙人生真谛的探索。我一直对站桩心存向往,觉得它是一种能够真正滋养身心的练习。然而,我总觉得站桩的奥秘难以捉摸,缺乏一种能够指引方向的智慧。当我看到这本书将站桩与《道德经》结合时,我感到眼前一亮。我猜想,这本书会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能够通过站桩,去理解和体悟《道德经》的精髓。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阐述站桩时身体的调整,意念的运用,以及如何在这种状态下,去体会《道德经》中“道”的运行规律。比如,站桩时身体的“沉稳”是否能体现“道”的恒常?站桩时如何做到“忘我”,从而达到“无为”的境界?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具体的指导,让我不仅能够练好站桩,更能够借此去领悟《道德经》的深刻智慧,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评分这款图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禅意和力量感。“大成拳-站桩”四个字,直接点明了其核心的实践内容,而“道德经-第十四辑”则为这项实践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内涵。我一直认为,身体的修行和精神的修炼是相辅相成的,而站桩正是连接这两者的绝佳方式。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讲解,更能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站桩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站桩过程中身体的每一个感受,如何与《道德经》中的哲学理念相契合。例如,站桩时如何体会“静”的奥妙,这是否与《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有关?又如,站桩时身体的“放松”与“承载”,是否能够体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道理?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通过站桩这个具体的身体力行,去揭示《道德经》中那些看似玄奥的哲学原理,让读者在实践中获得感悟和提升。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被“大成拳-站桩”所吸引。我一直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现代社会中的搏击术过于注重招式和对抗,缺乏那种内敛的力量和深厚的根基。大成拳,作为一个以“意念”、“发力”为核心的拳种,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而站桩,作为大成拳的基础,更是被誉为“百炼成钢”的必经之路。我曾尝试过一些站桩的入门方法,但总觉得不得要领,难以体会其中的精髓。因此,当看到这本书结合了站桩与《道德经》时,我便觉得这可能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站桩的要领,从最基础的姿势,到意念的运用,再到身体的放松与调整,都能有详尽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阐释站桩与《道德经》之间的深层联系。例如,《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是否可以通过站桩来体悟?站桩时身体的“松静自然”,是否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体现?我渴望通过这本书,不仅能够学会如何站桩,更能够理解站桩背后蕴含的东方哲学智慧,让身心都得到升华。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哲学和武术的双重魅力。“大成拳-站桩”代表了扎实的身体锻炼和内家拳的精髓,“道德经-第十四辑”则指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我一直对站桩的功效有所耳闻,认为它是一种能够增强体魄、稳定心神、培养耐力的练习方式。而《道德经》中的思想,如“道法自然”、“以柔克刚”、“知止不殆”,更是我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体悟的哲学。当这两者结合时,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站桩如何与《道德经》中的思想相呼应。例如,站桩时身体的稳定与“道”的恒常性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站桩时克服身体酸痛的“忍耐”与“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的道理如何结合?我更希望书中能有具体的指导,说明如何在站桩的过程中,去体会《道德经》中“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的虚实转化,以及如何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理念融入到站桩的练习中,逐渐去除身体的僵硬和杂念。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对身心修炼的探索,增添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古朴的字体,配上水墨风格的意境图,瞬间就能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大成拳-站桩”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对传统武术的好奇心,而“道德经-第十四辑”的加入,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道德经》充满了敬意,却又觉得它高深莫测,难以企及。如今,将站桩这种实实在在的身体修行与《道德经》联系起来,让我觉得这或许是一条能够触及《道德经》精髓的独特路径。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站桩,更会从《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出发,去解读站桩的内在含义,去阐释身体与精神如何通过站桩达到和谐统一。想象一下,在站桩的过程中,身体的每一个细微感受,都可能与《道德经》中的“道”、“无为”、“柔弱”等概念产生共鸣。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无疑是本书最大的亮点。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站桩过程中如何去体会“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境界,以及如何将“上善若水”的原则应用到站桩的调整和身心的放松中。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与健康的全新大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契合感。我从小就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道德经》中的思想,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一直试图在生活中实践《道德经》的智慧,但总觉得缺少一种能够落地的载体。同时,我也一直对身体锻炼有着追求,但又觉得很多运动方式过于激烈,不够内敛。当我看到《大成拳-站桩与道德经-第十四辑》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绝佳的结合点。我猜想,这本书会把站桩这种看似简单的身体练习,提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我期待书中能够阐述站桩时身体的姿势、呼吸、意念如何与《道德经》中的“道”、“德”、“自然”等概念相互印证。比如,站桩时身体的“松沉”是否与《道德经》中的“虚心实腹”相呼应?站桩时如何去体会“无形”与“无象”,从而达到“道”的境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练习方法,让我能够通过站桩,真正地去感悟《道德经》的智慧,并将这种智慧融入到我的身体和生活中。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都散发着一种内敛而强大的气场。“大成拳-站桩”预示着扎实的身体训练,“道德经-第十四辑”则赋予了这项训练深邃的哲学意义。我一直对内家拳中的站桩功法有着浓厚的兴趣,认为它是一种能够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绝佳方式。然而,我总觉得很多关于站桩的解读都流于表面,缺乏一种能够直指核心的智慧。而《道德经》,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瑰宝,其思想一直在影响着我。当我看到这本书将站桩与《道德经》相结合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期待。我猜想,这本书将不仅仅是教授站桩的招式,更会深入剖析站桩过程中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以及意念的引导,并将这一切与《道德经》中的“道”、“德”、“自然”等核心理念紧密相连。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阐述,如何在站桩中体会“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如何通过“致虚极,守静笃”来达到身心的和谐,以及如何将“上善若水”的原则融入到身体的放松与调整中。
评分这款图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东方哲学的美学。“大成拳-站桩”代表了对身体根基的扎实修炼,“道德经-第十四辑”则暗示了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哲学智慧。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强健,更包括内心的宁静和智慧的增长。站桩,作为一种能够同时锻炼身体和精神的方法,一直是我所欣赏的。而《道德经》中的思想,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精神食粮。因此,当我看到这两者结合成一本书时,我感到非常兴奋。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站桩的技巧,更会深入挖掘站桩与《道德经》哲学思想之间的关联。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讲解站桩时身体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如何做到“松而不懈”,如何调整呼吸,以及意念的运用,并且将这些与《道德经》中的“道”、“德”、“无为”等概念紧密结合。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了解如何在站桩的过程中,去体会《道德经》中“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的妙境,从而达到身心合一的最高境界。
评分看到《大成拳-站桩与道德经-第十四辑》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将身体的实践与精神的探求融为一体的画面。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不仅仅在于书本上的知识,更在于身体的体验和感悟。站桩,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身心锻炼方法,其核心在于“静”和“松”。而《道德经》,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瑰宝,其核心在于“道”和“自然”。我猜想,这本书会通过站桩这个载体,去深入阐释《道德经》的深刻哲理。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讲解站桩时身体的各个部位如何放松,意念又该如何集中,并且将这些实际操作与《道德经》中的“清静”、“无为”等概念联系起来。例如,站桩时如何做到“静”而不僵,如何通过“松”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通过站桩去体悟《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境界,以及如何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智慧融入到练习中,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让我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深邃的智慧。“大成拳-站桩”代表了扎实的身体功底,“道德经-第十四辑”则指向了东方哲学中最核心的智慧。我一直对站桩练习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其中缺乏一种深刻的哲学支撑,让我难以真正领会其精髓。而《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巅峰之作,其思想博大精深,却又常常让人感到高不可攀。当这两者结合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我猜想,这本书会通过站桩这个实践载体,来解读《道德经》中的奥秘,让读者在身体力行中,去体会和领悟那些深刻的哲理。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站桩的每一个步骤,以及在站桩过程中身体所产生的种种感受,并将其与《道德经》中的“道”、“德”、“无为”等概念一一对应。例如,站桩时身体的“松沉”是否与《道德经》中的“柔弱”相呼应?站桩时如何去体会“虚静”,从而达到“道”的境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条清晰的路径,让我能够通过站桩,真正地理解和践行《道德经》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