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学校体育中体质弱势群体教学微探
定价:59.50元
作者:薛建新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80389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学校体育中体质弱势群体教学微探》依据中小企业网络管理员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本着理论知识适度、够用,重在操作能力的指导思想,将教材内容划分为8个单元(工程项目),35个任务,按照再现企业工程项目的组织方式进行串接,以培养学生具备组建办公网络并实现Inter接入、构建网络服务器、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薛建新(1979—)中员,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2009年获得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右江民族医学院体育部,主要从事体育舞蹈和体质健康课教学。2012年作为主教练带领学生参与广西省体育舞蹈比赛获得多项名次,2011、2016年带队参加广西省大运会羽毛球比赛获得较好的成绩。2011年参加广西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比赛,获得三等奖。2015年参加学院社会科学成果评比,获得(论文类)三等奖和奖。在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并主持多项省级课题。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关注的是它是否具有足够的学术前沿性,同时又不失实践指导的温度。对于体育教育工作者而言,最怕的就是那种空洞的理论堆砌,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完全无法应用于下一堂课的准备中。我希望这本书的“微探”并非仅仅是概念上的探索,而是基于扎实的教育学和运动生理学基础之上,对具体教学场景的精细解构。比如,在处理呼吸系统较弱的学生的跑步训练时,书中是否提供了心率监测结合分层训练的精细化步骤?或者,在集体游戏设计中,如何巧妙地设置角色,让那些协调性稍差的孩子也能在团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更看重的是那种“手术刀式”的精准分析,它应该能揭示出那些平时不易察觉的教学盲点——比如,某个看似无害的鼓励口号,对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弱势学生而言,可能恰恰是二次伤害。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丰富的、带有图表和步骤说明的“微型干预方案”,那它无疑就是一本体育教师的案头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命名方式“微探”,让我联想到了一种小切口、深挖掘的研究方法。这与当前教育改革中普遍追求的“大而全”的改革方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而显得更为务实和接地气。我揣测,作者可能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真实的学校环境中进行“蹲点式”观察。这种观察不仅包括了体育课上的行为记录,更可能涉及课后与体育教师、校医乃至家长之间的深度访谈。我非常希望看到,书中是如何处理个体差异性与群体普适性之间的张力的。例如,对于一个患有轻度自闭症且体质较弱的学生,他需要的运动干预可能与一个单纯因缺乏锻炼而体质不佳的学生截然不同。这本书是否有能力构建出一个灵活的决策树模型,指导教师在面对复杂、多重因素叠加的弱势群体时,能够迅速做出最恰当的教学调整?我期待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思考的框架和工具箱,帮助一线教师提升自身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微探”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学校体育中体质弱势群体教学微探》的书名,初读便让人心头一紧。我猜想,它一定是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细致且至关重要的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它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宏观的政策讨论层面,而是真正俯下身子,去观察那些在传统体育课堂上可能被忽略、被边缘化的孩子们。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构建他们的“微探”视角。这可能意味着大量的案例研究,对特定身体条件学生心理状态的捕捉,以及对现有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批判性审视。例如,在面对有慢性疾病或发育迟缓的学生时,普通的体育活动设计往往会产生排斥效应。这本书是否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教学思路?它会不会提出一种全新的评估体系,不再以爆发力或耐力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转向关注个体进步和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体质弱势”的范围,以及如何平衡特殊需求与班级整体教学进度的矛盾。这本书的价值,想必就在于它能否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富有人文关怀的教学策略蓝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运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与健康。
评分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当前体育教育公平性的一次强力呼唤。我们常常谈论“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但这种“全体”在实践中往往变成了一种平均化的、甚至是加权于“平均体质”学生的教育。这本书如果成功,它应该能提供一种范式转换的理论基础,即如何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从一种“额外负担”或“特殊照顾”,转变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我尤其关注它是否触及了技术层面的创新。比如,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非侵入性的体征数据收集,然后通过简易的分析工具,帮助教师实时调整运动强度。再进一步说,书中对体育环境设施的评估标准是否也进行了调整?例如,对场地材料的防滑性、器械的安全性、更衣室的私密性等方面,是否提出了针对弱势学生群体的特殊考量?如果能将硬件、软件、以及心理支持这三个维度整合起来进行“微探”,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将是令人敬佩的。
评分我个人对于教育类书籍的评价标准之一,是看它能否激发读者的“同理心”与“行动力”。《学校体育中体质弱势群体教学微探》这个主题,天然就带有强烈的伦理色彩。我期待书中不仅仅是描述问题,更是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未来愿景。它是否能够展示一些成功转型的鲜活案例,让那些身处困境的教师看到希望,明白他们的努力是有意义的?这种“微探”的视角,应该允许教师们从自身的实践困境出发,找到与书中理论相呼应的切入点。我希望读完之后,我能带着更敏锐的目光去观察我的学生,去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设计——那些我原本认为“理所当然”的体育环节,是否无意中对某些学生造成了压力?这本书的真正意义,或许不在于它提出了多少惊天动地的理论,而在于它能否像一把温和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开教育实践中的情感盲区,引导我们以更具人本关怀的方式,去拥抱每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