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太极拳大全
定价:28.00元
作者:杨川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8022025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四十二式太极剑、十三式太极球龙形、太极推手。本书文字部分简明扼要,图形清晰易懂,图文上下对应,动作线路图(套路图)既标明了动作名称,又标明了动作编号,易于与文字、图形对照;同时,还有练拳释疑、武当太极拳功架歌诀和太极拳散手秘诀等,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因此,我们相信,这本书能够得到更多新、老读者的欢迎。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了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四十二式太极剑、十三式太极球龙形、太极推手。本书文字部分简明扼要,图形清晰易懂,图文上下对应,动作线路图(套路图)既标明了动作名称,又标明了动作编号,易于与文字、图形对照;同时,还有练拳释疑、武当太极拳功架歌诀和太极拳散手秘诀等,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因此,我们相信,这本书能够得到更多新、老读者的欢迎。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坦白地说,有点过于“抒情化”和“文学化”了,这或许是作者的一种个人偏好,但对于我这种偏爱严谨教纲的习武者来说,阅读体验并不算理想。书中大量运用了古典文学的比喻和意象来描述太极拳的运动状态,比如“行如流水,止如山岳”、“气沉丹田如海底针”,这些描述固然优美,却也带来了解释上的模糊性。我花了不少时间去揣摩这些优美的句子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技术要点。例如,当描述到“虚领顶劲”时,文字描述了头部需要轻灵上顶,但却没有清晰地指出如何避免“拙力上提”或“颈部僵硬”的具体方法。如果能将这种诗意的表达与精确的肌肉控制、关节连接的解剖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本书的价值无疑会大大提升。目前的状态,更像是一本武术宗师的“心法笔记”集锦,充满了个人悟性,但缺乏一套普适性的、可复制的教学框架。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结合其他资料来反向验证这些充满哲学意味的描述,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迂回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心意的,封面那种水墨晕染的效果,配上略带古朴感的字体,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关于传统武术的,这一点上,出版方确实下了功夫。不过,我拿到手翻阅之后,有些地方的印刷质量就让人不太满意了。有些图例,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复杂手型和步法的分解动作,线条处理得有些模糊,如果不是我对太极拳已经有所了解,仅仅依靠这些图片来学习,恐怕会遇到不少困惑。我记得有一张“野马分鬃”的侧面图,前后的虚实关系处理得不够清晰,导致初学者很难准确把握身体重心的转移和沉淀。而且,纸张的选择偏薄,翻阅多了总担心容易撕坏,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实用性大打折扣。整体感觉上,它更像是一本“摆设大于实用”的精装画册,而非一本可以伴随习练者从入门到精深的实战手册。希望未来的再版能在工艺上有所提升,毕竟内容才是核心,而好的载体能让优秀的内容更好地传递给读者。这本书的“面子”功夫做足了,但“里子”的细节处理,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对于需要高精度图解的武术书籍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
评分从使用频率来看,这本书的“即时检索性”很差,这对于一本工具书而言是致命的缺陷。我经常在练习中遇到一些细节上的疑问,比如某个动作的肘部应该略微内收还是外撑,或者在转腰时“掤劲”应该如何保持。我希望能够快速翻到相关章节,找到精确的解答或图示。但是,全书的章节编排逻辑似乎更多地遵循了“套路演示”的顺序,而非“技术要点”的分类。如果你想查找关于“缠丝劲”的专题解析,你必须翻遍所有与“陈式”相关的章节,才能零散地找到一些提及。书后缺乏一个详尽的、按技术名词或常见错误分类的索引,这使得查找效率极低。我最终更倾向于在网络上搜索具体的错误关键词,而不是翻阅这本厚重的典籍。一本好的武术书籍,应该像一本字典一样,在你遇到问题时,能立刻为你指明方向,而不是让你像大海捞针一样在知识的海洋中漂泊。这本书的设计显然更侧重于“从头到尾的阅读体验”,而非“随时随地的查阅便利”。
评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不同流派之间的比较与辨析部分,这是我选择购买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之一,希望能在这方面找到权威的定论。然而,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显得非常保守和模糊。作者似乎刻意回避了对不同传承体系之间关键差异进行深入探讨,仅仅是笼统地介绍了陈、杨、武、吴等主要流派的特点,往往是点到为止,缺乏对核心技术差异的剖析。比如,在论述“进退连随”的步法时,不同流派的处理方式在重心转移的侧重和幅度上是有明显区别的,这本书中却用了一段非常平滑的文字将这些差异都模糊化了,仿佛所有太极拳都遵循着一个统一的、完美的模板。这种“和稀泥”式的介绍,虽然避免了流派间的争议,却也让真正想了解不同风格精髓的习练者感到失望。我需要的不是一个和平的宣言,而是清晰的技术对比,以便我能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练习目标,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书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像一个外交家,而不是一个严谨的武术学者。
评分我抱着极大的热情购买这本书,期待能找到一套系统、深入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我的日常练习,毕竟市面上关于太极拳的读物汗牛充栋,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解惑”的宝典。然而,这本书在理论阐述的部分,显得有些散漫和重复。它似乎试图涵盖太极拳的方方面面——从哲学的渊源、历史的演变,到具体的功法要领,但每深入一层时,讲解的深度又立刻浅尝辄止。比如,它提到了“掤、捋、挤、按”四劲的内含,但对于这四劲在不同架式中如何转换和协调,缺乏具体的力学分析或详细的内视指导。读完感觉像是听了一场精彩的开场白,但正文却迟迟不来。许多关键的“窍门”总是以一种“你自然会懂”的方式带过,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基层练习、缺乏名师指点的习练者来说,实在是不够友好。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些前辈们用心血总结出来的、难以言传的微妙感觉,能够通过文字被精准地“翻译”出来,而不是一堆略显空泛的口号式总结。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广度上做到了,但在指导实践的核心深度上,留下了巨大的空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