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干面点烘焙全书 9787553753621

饼干面点烘焙全书 978755375362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黎国雄 凤凰含章 出品 著
图书标签:
  • 烘焙
  • 饼干
  • 面点
  • 甜点
  • 食谱
  • 烘焙技巧
  • 烘焙入门
  • 烘焙全书
  • DIY烘焙
  • 美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53621
商品编码:2962874226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饼干面点烘焙全书

定价:39.80元

作者:黎国雄 凤凰含章 出品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537536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对于烘焙爱好者而言,了解这中西点的制作是必修课。《饼干面点烘焙全书》版式精美,通俗易懂,做法明了,制作简单,让你一看就会,十分适合烘焙爱好者学习。

内容提要


《饼干面点烘焙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从制作西点的常用工具及原料开始,介绍了饼干、酥饼、塔、派等各种西式点心的制作过程。另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数种饼、卷、糕、团等中式点心的制作过程。

目录


上篇西式点心

Part1西点制作基础知识

Part2饼干

Part3西式酥饼

Part4派

Part5塔

下篇中式点心

Part6中点制作基础知识

Part7酥类

Part8包、饺类

Part9卷、饼类

Part10糕、团类

作者介绍


黎国雄

1987年,制作了本蛋糕专业画册,开创了顾客在蛋糕店看图片订制蛋糕的先河。1993年,发明了个塑料仿真蛋糕,改变了蛋糕店用奶油蛋糕做展示的状况,大大节约了成本。2001年,研发了艺术陶瓷蛋糕,并获得国家。2007年,发明了捏土仿真蛋糕,使蛋糕突破食品的范畴,向艺术的方向延伸。携手多位烘焙名家,创办了黎国雄蛋糕烘焙中心,从创校至今,已为中国烘焙界培养了数万名烘焙技师。

文摘











序言



烘焙的艺术与科学:从基础到精通的全面指南 书名:烘焙的艺术与科学:从基础到精通的全面指南 ISBN:[请自行设定一个与其他书籍区分的ISBN,例如 978-7-5537-9999-0] ---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所有热爱烘焙的人士,无论您是刚接触厨房的新手,还是渴望突破现有技艺的资深爱好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实操性的学习路径。我们相信,烘焙不仅仅是遵循食谱的机械过程,更是一门融合了精准科学与无限创意的艺术。 《烘焙的艺术与科学》致力于揭示隐藏在完美出品背后的化学反应、物理变化以及温度控制的奥秘,让读者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非仅仅知道“如何”去做。 第一部分:烘焙的基石——理解你的工具与原料 本部分是构建烘焙知识大厦的坚实基础。我们将彻底剖析构成烘焙世界的三大支柱:设备、原料和环境控制。 一、烘焙工具的精选与应用 我们不会罗列市面上所有工具,而是专注于那些真正能提升效率和成品质量的“主力军”。 1. 称量艺术: 详细讲解电子秤、量杯、量勺的精确使用方法,强调干湿原料称量差异的重要性,并提供不同地区计量单位的换算参考表。 2. 混合的哲学: 深入解析打蛋器(手持、立式)、刮刀、面粉筛的功能区隔。重点讲解“搅拌不足”与“过度搅拌”对面筋形成的影响。 3. 温度的掌控者: 烤箱的选购、预热的科学性,以及温度计的校准与使用。讨论对流烤箱与传统烤箱在烘焙应用中的区别与调整策略。 4. 模具的魔力: 不同材质(硅胶、阳极氧化铝、不锈钢)模具的优缺点,脱模技术的细致指导,以及如何根据配方选择最合适的模具尺寸。 二、原料的“前世今生”:深度解析 成功的烘焙始于对原料特性的深刻理解。 1. 面粉的秘密档案: 详细分类介绍高筋、中筋、低筋面粉,以及特定用途面粉(如蛋糕粉、面包粉)的蛋白质含量、灰分和筋度差异。解释面粉的吸水性与陈化过程。 2. 脂肪的感官贡献: 黄油、人造黄油、起酥油、植物油——它们的熔点、乳化能力和风味轮廓。重点讲解黄油的“软化”与“打发”状态对成品质地的决定性影响。 3. 糖的化学作用: 不仅仅是甜味剂。探讨蔗糖、红糖、糖粉、转化糖浆在保水性、焦糖化反应和酵母活化中的不同角色。 4. 膨松剂的精准配比: 深入解析泡打粉(双效与单效)、小苏打(碳酸氢钠)的工作原理,以及何时需要酸性物质(如酪乳、塔塔粉)来辅助激活。 5. 液体与风味基底: 牛奶、水、酪乳(Buttermilk)的差异,以及如何使用咖啡、茶或果汁替代部分液体以创造复杂风味。 第二部分:核心技术与经典配方解析 本部分聚焦于烘焙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类产品,拆解其核心技术难点,并提供经过反复验证的“教科书级”配方。 一、面包的呼吸:酵母发酵的奥秘 酵母的生命周期: 干酵母、鲜酵母、天然酵种(Sourdough Starter)的激活、喂养与储存。 和面技术对比: 直接法、间接法(中种法、波兰种法)的流程详解,以及揉面过程中面筋扩展(薄膜测试)的判断标准。 发酵环境控制: 一发与二发的温度、湿度控制,如何利用“湿法发酵”和“冷发酵”来深化风味。 经典面包实践: 欧式硬皮面包(如法棍、乡村酸面包)与美式软面包(如吐司、布里欧修)的技术侧重分析。 二、蛋糕的结构:乳化与蓬松的平衡 打发技术的精讲: 全蛋打发(海绵蛋糕)、分蛋打发(戚风蛋糕)与油脂打发(磅蛋糕、玛芬)的详细操作步骤与失败排除指南。 戚风蛋糕的“不塌陷”秘籍: 深度分析蛋白打发程度、面糊翻拌手法、烘烤温度曲线,确保成品高耸、组织均匀。 磅蛋糕的密度与湿润度: 如何通过精准的原料温度和油脂打发,实现细腻且不易回缩的口感。 奶油霜的艺术: 瑞士蛋白霜、意式蛋白霜、法式奶油霜的制作区别,以及如何调整以适应不同气候条件。 三、酥皮的层次:层叠与延展的科学 基础酥皮(Pâte Brisée): 制作派皮和挞皮,强调冷黄油与面粉的完美结合(沙化过程)。 千层艺术(Pâte Feuilletée): 详细图解“开酥”过程,包括叠被子(锁边、擀压)的次数控制与黄油厚度的保持,以达成极致的分层效果。 简易酥皮与飞饼皮的对比应用。 四、点心与小派:精巧的细节决定成败 曲奇(Cookies)的质地调控: 如何通过调整糖的比例和烘烤时间,实现“中心软糯、边缘酥脆”的理想口感。 泡芙的空心秘密: 煮面糊(Panade)的火候掌控,以及泡芙壳在烤箱中的“蒸发膨胀”过程解析。 第三部分:常见问题排查与进阶技巧 本部分是实践中常见问题的“故障排除手册”,帮助烘焙师应对突发状况。 1. 湿度与气压的影响: 解释高海拔地区或潮湿天气下,食谱需要进行的调整(液体增减、发酵时间缩短)。 2. 焦化与褐变: 深入探讨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化反应,以及如何通过调节温度和糖的种类来控制颜色深度。 3. “塌陷”、“回缩”、“塌腰”的系统分析: 针对蛋糕和布朗尼类点心,详细列出可能的原因(膨松剂失活、搅拌过度、出炉过早)并提供即时补救方案。 4. 风味叠加技术: 如何使用香草豆荚、柑橘皮、烈酒(如朗姆酒、白兰地)进行浸泡或萃取,以达到深度风味融合的效果,而非简单的添加。 结语 《烘焙的艺术与科学》不仅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食谱,更提供了一套思维框架。通过理解原料的本质和技术的逻辑,读者将能自信地脱离食谱的束缚,根据自己的食材、设备和口感偏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完美烘焙作品。这是一场对风味和质地的无止境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市民生活》这本书让我彻底颠覆了对中世纪末期欧洲社会的刻板印象。它聚焦于一个具体的城市和特定的历史时期,通过对日记、信件、税务记录乃至市场买卖清单的挖掘,还原了一个极其生动、充满烟火气的市民社会图景。我原本以为文艺复兴的重点只在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身上,但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把镜头对准了那些面包师、纺织工、银行家的小市民。我们看到了他们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如何庆祝节日,甚至如何应对瘟疫的恐慌。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仿佛带着读者走进了15世纪的佛罗伦萨街头,能听到铁匠的敲打声,闻到香料的气味。书中对于手工业行会运作方式的剖析尤其精彩,揭示了商业活动如何反哺了艺术赞助体系,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是一部扎实且引人入胜的社会史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历史细节的认知。

评分

这本《舌尖上的中国:风味寻踪录》简直是一部关于中华美食的史诗!我本来以为它会像其他美食书一样,只是简单罗列食谱或者介绍几道名菜,没想到它深入到中国各个角落,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和背后的故事。 尤其是作者对食材来源的考究,那段写西南山区竹笋采摘的描写,简直让人身临其境,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和竹子的鲜嫩。书里不光有色香味俱全的诱人描述,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吃”这件事在中国人心中的文化意义,比如某个节气吃什么,背后蕴含的哲学和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它的版式设计也极为精美,大量的实景摄影照片,光影和色彩的运用简直达到了艺术品的级别,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味。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跟着作者一起踏上了寻味之旅,饥肠辘辘的感觉与满足感交织,让人欲罢不能。它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民族志,一本关于我们如何与土地和生命连接的温情记录。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书里提到的那些偏远小镇,亲口尝尝那些被时间打磨出的地道滋味了。

评分

如果你对自我提升类的书籍感到疲劳,那么这本《专注力的科学与实践》可能会给你带来一股清流。它没有空洞的口号,也没有“立刻见效”的承诺,而是完全基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我们大脑是如何分配注意力的,以及为什么现代生活总是让我们分心。作者非常理性地解释了“心流”状态的生理基础,以及持续分心对记忆巩固的负面影响。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认知负荷”和“任务切换成本”的量化分析,这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低效的根源。书中提供的练习和技巧,比如如何设置有效的“心锚点”来切换工作模式,以及如何利用环境设计来最小化干扰,都非常具体可行,完全是建立在科学原理之上的实用指南。它不像其他时间管理书籍那样咄咄逼人,而是鼓励你以一种更理解自身限制的方式,去优化你的工作流程。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是被“逼”着去更努力,而是更智慧地利用了有限的脑力资源。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星际穿越的物理学奥秘》这本书抱有一点怀疑,毕竟把高深的理论物理用通俗的方式解释清楚,难度相当大。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深谙科普之道的大家。他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讲起,层层递进,将黑洞、虫洞、时间膨胀这些令人头皮发麻的概念,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和生活中的例子,梳理得井井有条。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尚未解决的难题,而是坦诚地展示了现代物理学的前沿困境,这让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探索的激情和严谨的科学精神。他没有故作高深,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引导着读者一步步跨越知识的鸿沟。书中插图的运用也非常到位,那些三维空间和弯曲时空的示意图,极大地帮助了我的空间想象力。对于任何对宇宙、对时间和空间本质感到好奇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无价的礼物。读完之后,我对浩瀚宇宙的敬畏感更深了,也对我们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感到由衷的赞叹。

评分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与设计精要》这本书简直是为园林爱好者量身定做的百科全书。我过去总觉得园林就是花草树木的堆砌,但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其中蕴含了多么深厚的哲学思想和精妙的构图技巧。作者对“借景”、“对景”、“框景”这些核心概念的解析细致入微,配上大量古代园林平面图和节点特写照片,让人瞬间领悟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书中对不同流派,比如苏州园林的秀雅、岭南园林的奇巧、皇家园林的规制,都有详尽的对比分析,光是分析那些亭台楼榭的朝向和水池的布局,就足以让人沉醉数日。我尤其喜欢它最后一部分关于现代微景观设计的探讨,成功地将传统精髓融入当代审美,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印刷色彩都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每一次翻阅都是一种享受,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