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死活 精讲与精练(高级篇)
定价:18.00元
作者:张杰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644127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死活问题是围棋的基本技术之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对于高级水平的棋手而言,进行死活训练只要能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奇特的效果。做活一块棋,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是扩大做眼的空间,第二是内部动手,第三是使用特殊手段,比如打劫等。杀死对手的一块棋,一般也是从三个方面入手,是缩小对手做眼的空间,第二是内部动手,第三是使用特殊手段,比如打劫等。在《围棋基础训练丛书:死活·精讲与精练(高级篇)(初学者·适合业余1段棋力)》中,我们还重点探讨高级实战常形死活,内容包括角部板六带钩型、角部板八型、板八带钩型、二线扳粘型等,所涉及的内容围绕可以预见的形态展开。从掌握死活的角度出发,读者如果不记忆一些有代表性的常见棋形,而是每个死活局面都一着一着计算的话,恐怕也是无法计算清楚的。而《围棋基础训练丛书:死活·精讲与精练(高级篇)(初学者·适合业余1段棋力)》所给出的棋形,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常见棋形,所以希望读者能够反复地做几遍,好达到见形即能够说出答案的熟练程度。
目录
净活(一)
净杀(一)
实战常形的死活(一)
净活(二)
净杀(二)
双活
劫活
劫杀
净活(三)
净杀(三)
实战常形的死活(二)
参考答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风格也十分朴素,完全是功能性至上,几乎没有多余的花哨图案或彩图,黑白分明的棋谱占据了全部篇幅。这反倒让我更加专注于内容本身。作者对每一个术语的定义都极为精确,几乎没有歧义,这对于研究复杂的死活问题至关重要。特别是书中对“双活”状态的辨析,区分了“真双活”、“假双活”乃至“僵持双活”的微妙差别,这些概念在普通教材中往往一笔带过,但在这本书里,却被拆解成了数个小节进行层层剖析。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活棋,更是在教你如何“定义”生命。我将它视为一本“内功心法”类的书籍,它不直接教你招式,而是从根本上强化了你对局部战斗力的理解和掌控力。对于任何想在职业或高段位比赛中站稳脚跟的人来说,这本书是绕不开的一座高峰。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摆在桌上,光是它的名字——《死活 精讲与精练(高级篇)》——就带着一种直击灵魂的压迫感。初翻开来,我立刻被那种严谨到近乎冷酷的逻辑结构所震撼。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入门”指南,这本书完全是为那些已经在棋盘上摸爬滚打多年,渴望在劫争和手筋的细微之处寻求突破的老手准备的。它的讲解深入到围棋理论的底层逻辑,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走哪一步”,而是告诉你“为什么必须走这一步”,甚至追溯到历史上的经典对局是如何确立这些公理的。书中的案例选取极其刁钻,往往是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局面,却隐藏着决定胜负的生死一线。对于我这种自诩有些功底的棋手来说,阅读的过程简直就是一次对既有认知的持续解构与重建。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在棋盘上反复推演作者提出的变化,那种豁然开朗的瞬间,虽然痛苦,却也充满了棋手特有的快感。它迫使你跳出日常的定式思维,去直面围棋最核心的那个哲学命题:如何在这片黑白的世界里,为自己的“生命”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
评分与其他围棋书籍相比,《死活 精讲与精练(高级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无情”。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许多我过去深信不疑的“常识”其实是站不住脚的。比如,关于“打吃叫吃”与“扳”之间的先后手关系,作者用一系列精确的计算图谱证明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看似次要的一步棋,如果时机不对,反而会成为致命的失误。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请了一位最苛刻的导师,他不会表扬你,只会指出你计算中的每一个微小漏洞。这种高强度的脑力训练,让我的读棋速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发现自己不再满足于看到表面上的“活棋”,而是开始探究“活棋”之后还能争取到多少目,或者说,这个活棋是否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这本书是那种需要反复研读、在不同人生阶段都会有新体会的“工具书”,而非一目十余的消遣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精练”部分,才是真正考验功力的战场。如果说“精讲”是理论指导,那么“精练”就是实战演习场。那些题目,一个个都像是精心设置的陷阱,它们完美地避开了教科书上那些套路化的“入门死活题”,转而设置了大量需要长程计算、甚至是跨越多个棋形组合才能找到唯一解的复杂局面。我刚开始尝试做题时,正确率低得可怜,经常会陷入作者设置的“假活”陷阱里,自以为找到了生路,结果被作者在后记里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不过是多活了两三手,最终仍逃不出被提子的命运。这种挫败感是巨大的,但也正是这种反复的挫败,让我开始真正理解“死活”的真正含义——它不是关于“能否活”,而是关于“如何以最小代价活到最大价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给我答案,而是给了我一套检验答案的工具。
评分我花了整整三个月才啃完这本书的前三分之一,这完全不是因为我笨,而是因为作者的叙述方式实在太过“硬核”。他似乎完全摒弃了任何试图讨好读者的技巧,直奔主题,用一种近乎数学证明的严密性来论证每一种“死活”手法的有效性与局限性。我尤其欣赏他对“局部价值的量化分析”那一章节的处理。以前我总凭感觉判断某个棋形是“半死”还是“可活”,这本书则提供了一套近乎工程学的计算框架,教你如何精确衡量每一颗子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牺牲次要子力来换取核心的“眼位”。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打磨,让我的实战判断力得到了质的提升。过去那种靠直觉下的“险棋”,现在至少能在我脑海里跑过几条复杂的死活变化路径,评估其风险阈值。当然,读起来很费劲,需要极高的专注度,稍有走神就可能错过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导致整个逻辑链条断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