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围棋文献集成(十) | 
| 作者 | 王国平 | 
| 定价 | 138.00元 |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54010952 | 
| 出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数 | 650000 | 
| 页码 | 683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围棋文献集成(10):官子谱 弈学会海/棋文化全书·围棋全书》为《围棋文献集成》第1册,包括《官子谱》、《弈学会海》两种。《官子谱》,清朝陶存斋编,康熙三十三年刊印于福州,陶存斋即陶式玉,号存斋道人。 《围棋文献集成(10):官子谱 弈学会海/棋文化全书·围棋全书》以陶存斋自叙、胡献徵叙开篇,吴瑞徵与蔡邻卿共同参订,分为上、中、下共三卷,共计1478局,是中国古代棋谱,并传人日本,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围棋文献集成(10):官子谱 弈学会海/棋文化全书·围棋全书》,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刊印,清涧金道易九氏校订。 《围棋文献集成(10):官子谱 弈学会海/棋文化全书·围棋全书》共分为元集、亨集、利集和贞集四部分。  |  
| 作者简介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目录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编辑推荐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官子谱 弈学会海  |  
说实话,这套书的价格并不便宜,对于普通学生或者业余爱好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个不小的投入。但当我真正沉下心来使用它之后,我立刻觉得这笔投资绝对是值得的,甚至是物超所值的。它的价值不在于“拥有”,而在于“使用”。那些经过严格考证和注释的史料,避免了我们走弯路去相信那些流传已久的讹误记载。我尤其欣赏它在考证部分所做的努力,对于一些存疑的对局和作者归属,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论证,这为严肃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靠性。坦白讲,如果不是有这样一套系统性的权威集成出版,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可能还会继续深埋在档案馆或私人收藏中,难以被学界广泛利用。这套书不仅是保存历史,更是激活历史,它为未来的围棋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和深度,其贡献无可替代。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套书时,我最想做的就是对照我手头那几本零散的资料,看看这次的“集成”到底覆盖到了什么程度。结果发现,很多我以为已经收集全了的珍贵孤本,竟然都有收录,而且收录的版本质量也明显更高。尤其是一些地方志中附带的残局谱例,零散地散落在各种地方志里,过去需要跑很多图书馆才能对比的材料,现在直接摆在眼前,简直是为我的研究提速了。记得有几篇关于清代中晚期江浙一带棋社活动的记载,以前只能通过二手资料间接了解,这次直接看到了原始的记录碎片,那种“尘埃落定”的感觉非常棒。这套书的价值,绝不是简单地把东西堆砌起来,而是通过系统的梳理和精心的筛选,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对于致力于围棋史深入研究的学者而言,这套书的价值几乎是不可估量的,它为你铺好了最坚实的地基,让你不再需要在文献的海洋中盲目摸索。
评分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更倾向于“穿透性”的阅读,也就是说,我喜欢从宏观结构入手,快速定位到我最感兴趣的特定历史时期或流派的论述。这套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的分卷和章节划分逻辑性极强,不是简单地按时间顺序罗列,而是融入了相当成熟的史学观照。比如,关于明代“本手论”的演变部分,它将不同地区的论述进行了横向对比,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篇文本,这极大地帮助我理解当时棋学思想的复杂性和地域差异性。这种编纂思路,显然是出自深谙围棋历史脉络的专家之手,而不是随意的资料收集者。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感慨于古人的智慧,也庆幸于现代能有这样的工具来帮助我们挖掘和传承这份遗产。每看完一个大的章节,都感觉对围棋理论体系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这种知识的累积感,是其他任何泛泛而谈的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说,封面用了那种比较雅致的深色调,摸起来有种淡淡的布面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正经的学术著作。虽然我更关注内容本身,但好的外观确实能提升阅读的愉悦感。特别是字体排版,清晰度和留白都处理得非常到位,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太累,这对于研究资料来说太重要了。我记得翻开第一册的时候,看到那细致的索引和清晰的目录结构,心里就踏实了。我之前接触过一些老旧的文献影印本,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但这个版本显然是下了大功夫进行数字化和校对的,每一个字仿佛都经过了细心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那些古老的棋谱记录,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注释,在这种现代的排版下,似乎都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让现代棋手和研究者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历史的深邃之中。这不仅仅是资料的简单汇编,更是一次精良的文化工程的展现,让人对后续的整理工作充满了期待。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爱好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可能不像那些教定式或手筋的棋谱那么直接,但它的“韵味”和“底蕴”是无与伦比的。我试着去阅读那些比较早期的棋谱注释,它们文字古朴,蕴含着浓厚的文人气息,光是品味那些措辞和意境,就觉得非常享受。比如,里面记录的一些对局,其行棋思路和今日的AI推荐形成了有趣的对话,能让人反思现代围棋是否在某些方面丢失了古人那种更注重意境和布局宏大叙事的风格。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围棋文化从萌芽到成熟的漫长轨迹。它让我体会到,每一着棋的背后,都承载着数代棋人的经验、哲学和审美追求。对于想要提升棋艺境界,不满足于单纯的招法训练的棋友来说,这套书提供的文化滋养,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决定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