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長壽就這麼簡單
定價:29.0元
作者:李士信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64418342
字數:264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北京大學李士信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齣版過《中國古代延年益壽術》一書,搜集編撰古代諸多養生活動方法。後來在香港用中、英文齣版瞭《中國古代養生圖譜》。李教授還在健身方麵整理瞭不少寶貴資料,在外很有影響。前些年又齣版瞭《活過120歲不是夢》,受到健身養生界人士的重視。現今他已邁入古稀之年,仍在辛勤耕耘不輟,又寫瞭《長壽就這麼簡單》,內容很新穎,有導嚮,有觀點,有思想,一些內容煥然一新。
內容提要
健身事業是個大事業,不但要挖掘整理古老傳統 健身方法,同時還應該有所創新,以現代的科學態度 ,以正確的理論做指導,有所建樹,也勢在必行。
北京大學李士信教授寫瞭《長壽就這麼簡單》。
“李氏太和康壽術”(活動篇),有新的理念,在活動 方式、方法等方麵,盡量做到符閤大自然的規律。養 生的中心思想是人體要“和”,如:人的五髒六腑要 和,有形的肉體與無形的精、氣、神要和,人體要與 大自然和等,由“小和”到“中和”,進而嚮“太和 ”過渡。“和”作為養生的切入點,融儒、道、釋、 醫、人體生理、古今有益功法為一體,很有創意,而 且易懂、易學,理論上深入淺齣,動作簡單易行,不 但適閤於廣大健身族練習,也適閤體弱有病者練習, 就連行動不便的殘疾人也可以掌握。隻要有針對性地 進行練習,堅持下去,必會收到良好效果。後半部分 《康壽箴言》以詩句形式概括瞭養生中的19個議題, 很有特色,讓人耳目一新。
目錄
作者介紹
李士信(筆名李茂),1942年生,山東省萊西市人。
自小喜愛運動,1958年在華東區少年田徑運動會上打破110米中欄全國記錄。1961年就讀於北京體育學院武術係,後入選校隊,成為第二任武術隊隊長,與隊友一起先後為十幾個國傢的元首做過武術錶演。曾代錶武術隊三次受到周總理的接見。
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大學任教。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先後發錶瞭幾十篇學術論文。著有《中國古代延年益壽術》、《圖說中國氣功》(日文)、《峨眉劍術》、《中國古代養生圖譜》(中、英文版)等多部專著,分彆在及香港地區以及美國、日本等國齣版發行。譯有日本的《空手道秘要》等。閤作編寫瞭多部大型辭書,還錄製瞭多部武術教學錄像帶。
曾應邀赴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傢和中國香港、澳門、颱灣地區講學和進行武術文化交流。為外培養瞭大批武術文化人纔。
文摘
有關健康長壽要素的問題,外專傢、學者、 攝生養生愛好者傾注瞭極大 的熱情,進行瞭長期的相關研究、實踐、總結,各有 各的成果,各有各的見解與 理念。因為各個國傢所處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生 活習慣、文化素質、民族特 點等方麵的差異,見解不同,理念各異也是情理之中 的。但對於健康的四大基石, 國際社會普遍達成瞭共識,即:①閤理飲食;②適量 運動;③戒煙限酒;④心理 平衡。這個說法是大體可以概括健康長壽的要素。但 是第三條,說得過於具體瞭 些,如果說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睡眠等,筆 者認為更確切。
一、活動與健康 人為什麼活不到天年? 要想健康長壽,首先應該理智地找齣活不到120 歲的原因。找到瞭原因之後, 更重要的是要尋找活過120年的辦法。有瞭辦法,就 要堅定不移地按照閤理的辦法 去做,後收獲福報。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天的碩果 是昨天的努力得來的;明天 收獲健康長壽的佳果,需要今天的付齣纔能得到。
影響健康長壽的因素很多,在正常情況下,活動 是打開健康之門的金鑰匙,活動是健康長壽的醫生, 良性活動是推開虛掩康壽之門的正能量。
我國古代養生傢孫思邈認為“人欲勞其形, 百病不能生”,他倡導身體要動起來。
我國還流傳著這樣兩句經典的諺語:“運動勝過 靈芝草,不必苦把仙方找。” “動可不衰能增壽,不動病魔變朋友。”這是發人深 省的諺語,給予瞭我們很大的 啓迪。筆者想藉用這些經典的語言喚醒大傢活動的欲 望。
動是人生的本能,也是是生命的象徵,人活著就 要動。
關於運動與健康長壽的關係,各國都在研究。英 國運動醫學雜誌發錶文章說, 進入中年,人體大有氧能力(大氧氣吸人量)開始 以每10年5毫升的速度下 降。少運動的男性,到60歲時下降至25毫升,幾乎是 20歲時的一半;經常運動 的有氧能力可增強25%,也就是增加6毫升, 這就相當於減去10一12歲的 生理年齡。從而得齣結論,“有氧運動”可以延緩衰 老12年。
低氧活動練習對中老年人有益。低氧活動呼吸可 以促使練習者的血液中紅細 胞和血紅蛋白水平顯著下降,可以幫助血液攜帶更多 的氧氣,增加有氧代謝能力, 也就是有氧代謝能力和運動耐受能力。
活動健身,延年益壽,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 良方,是任何營養品和昂貴的藥物不可替代的。
二、不活動影響身體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世界每年有數百萬人因缺少 運動而死亡。
2013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簡報指齣, 缺乏運動已經成為第四大死 亡風險因素。據估算,目前全世界每年因缺乏鍛煉而 緻死的人數高達320萬人,近 10年問增長迅速,這的確讓人震驚。有的科學傢研究 錶明:缺乏運動比經常運動 者心肌梗死的概率高一倍。這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
目前我國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對提高人們的健康 水平,以及延年益壽的確意義重大。
不動則榮衛不通,氣血凝滯,不利於健康。每一 個人在相應條件下,都有一 定的生存能力,各個組織器官都有的生理活動常 數。活動就要氧化,就要消 耗能量;休息就是補充氧氣,是還原。氧化與還原是 生命過程中一刻都不會停止 的生理現象。人類許多疾病也是與氧化速度超過還原 的速度有關。
能力、能量釋放速度的快慢,是人壽命長短的決 定因素。健康長壽的秘訣是 少氧化,多還原;慢氧化,快還原。消耗與恢復就是 失去與獲得的輪換,是失與 得的交替,這樣使得生命更有活力。
缺乏活動,身體就會缺乏活力,易患營養不良和 骨質疏鬆癥;缺乏活動,會 導緻中樞神經傳導靈敏性減退,思維遲鈍,肢體活動 協調性差,精神萎靡,工作 效率不高,生活質量下降;缺乏活動,會影響生 理壽命,也會影響社會生命 和精神生命。由此可看齣活動的重要性,但是怎麼樣 去閤理地活動,是個至關重 要的問題。
“生命在於運動。”這一句名言是經常掛嘴邊的 話,但是筆者覺得過於籠統瞭 些。筆者認為:要健康長壽,就要選擇閤理、適當、 適閤於自己的活動。這絕非 是吹毛求疵,而是非常必要的補充。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運動中,而且物質在相互作 用中進行永恒運動。整個宇 宙都在運動中,所有物質都處在動態,沒有不運動的 物質,也沒有無物質的運動。
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當然不會例外。人生在世, 動是自身的本能,有生命就 有活動、運動。
人欲健康長壽莫大於善動,而且要閤理地活動。
活動對於生命的意義,早就為養生傢、有識之士、前 賢所洞悉。
《呂氏春鞦》中記有:“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 流則氣鬱,鬱處頭則為腫為風,處耳則為掘為聾,處 目則為衊為盲。”又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行 氣亦然。” 先秦及秦朝的養生學傢們已經認識到活動的益處 ,認為不活動會使血流不暢,導緻筋骨瑟縮,經絡不 通,招風惹痛,使得各種疾患的機率大增。
漢代中醫學傢華佗也提到:“人體欲得勞動 但不得使極爾,動則榖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還說:“流水之常新,戶樞之晚朽,以其動之故 也。” 南北朝名醫陶弘景認為:“形不極,常導引,導 引者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根深固柢,長生久視。” 中國唐代醫傢養生傢孫思邈的《保生錄》中 句話就是:“人欲勞於形,百 病不能成。”勞是指勞動、活動,就是動起來的意思 ,主要意思就是說要經常活動 的話百病不易生。
以上所列舉的隻是幾個典型例子,說的都是“動 ”在攝生、養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動”分為主動的“動”和被動的“動”。做健 康長壽的活動時,筆者主張: 有能力的話,盡量能主動地“動”為好,這樣對於身 心會更有益處。
……P11-13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彆緻的,那種淡雅的色調,再配上一點祥雲的圖案,一看就讓人覺得心靈寜靜,很符閤“長壽”這個主題所帶來的那種平和、安逸的感覺。我拿到書的時候,就被它的包裝吸引瞭,外麵一層薄薄的塑封,拆開來,紙張的觸感也很好,是那種略帶韌性的啞光紙,聞起來還有一股淡淡的油墨香,讓人忍不住就想翻開它。我當時在書店裏,一眼就看到瞭它擺在推薦區域,旁邊還配瞭一句很有哲理的廣告語,大概意思是“生命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長壽與安康”。這句話挺打動我的,畢竟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大傢都很焦慮,想著怎麼提高效率,怎麼賺更多的錢,好像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更長久、更健康。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們慢下來,去關注生命本身。我還在猶豫要不要買,但是那句廣告語一直在腦海裏迴響,最終還是決定把它帶迴傢。我還在想象裏麵會講些什麼,是不是有什麼古老的養生秘訣,或者是現代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總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還是挺高的,希望它能帶給我一些關於生命和健康的啓發。
評分我最近在追一部關於古代醫術的紀錄片,裏麵講瞭很多關於“食療”和“草藥”的故事。其中有一集特彆吸引我,講的是一位隱居在深山裏的道士,他一生緻力於研究各種草藥的藥用價值,並且通過閤理的搭配,研製齣瞭一些能夠延年益壽的藥方。紀錄片裏還展示瞭他記錄的那些泛黃的手稿,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瞭各種草藥的名稱、功效以及使用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認為“藥食同源”,很多我們日常吃的蔬菜水果,其實都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關鍵在於如何去發掘和利用。他還強調瞭“順應自然”的重要性,認為人類應該像植物一樣,遵循自然的生長規律,這樣纔能獲得健康和長壽。看到這些,我不禁思考,我們現代社會是不是太過於依賴化學閤成的藥物,而忽略瞭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我很想知道,現在市麵上有沒有哪本書,能夠像那位道士的手稿一樣,深入淺齣地講解那些古老的草藥知識,並且指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來改善健康,追求長壽。
評分我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位非常資深的醫學專傢的訪談,他談到瞭一些關於衰老和長壽的最新研究成果。雖然他沒有直接推薦某本書,但是他提到的很多觀點讓我覺得非常有意思。比如,他說衰老並不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而是一種可以乾預的生理現象。他提到瞭基因編輯、乾細胞療法等一些前沿技術,說未來這些技術可能會在延緩衰老、延長壽命方麵發揮重要作用。他還強調瞭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比如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這些看似老生常談的道理,其實纔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這位專傢還提到瞭腸道菌群對健康的影響,說健康的腸道菌群是維持身體機能、抵抗疾病的關鍵。聽完他的訪談,我對“長壽”這件事有瞭新的認識,覺得它不僅僅是聽天由命,而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和積極的生活方式去努力實現的。我很期待看到市麵上是否有這樣的書籍,能夠將這些前沿的科學知識和實用的生活建議結閤起來,讓普通人也能從中獲益。
評分最近剛讀完一本關於生活哲學方麵的書籍,雖然不是直接講養生,但裏麵的一些觀點讓我受益匪淺,覺得和“長壽”這個概念挺有聯係的。書裏強調要找到生活的平衡點,不要過度追求物質或者名利,而是要關注內心的平靜和精神的富足。它舉瞭很多古代哲人的例子,比如莊子、陶淵明,他們雖然生活清貧,但卻活得逍遙自在,而且壽命也普遍比較長。我一直覺得,長壽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滿足。如果一個人每天都活在焦慮、壓力和欲望之中,就算身體再好,也未必算得上真正的長壽。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方式,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過於看重一些外在的東西,而忽略瞭內心的感受。它還講到要學會放下,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並且懂得感恩。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心態平和瞭很多,對很多事情也看得開瞭。我覺得,這本書所傳遞的這種生活態度,或許正是實現“長壽”的一個重要基石,雖然它不是一本直接的養生指南,但它卻能從更深層次上影響一個人對生命的理解和實踐。
評分我最近對“心理健康”這個話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聽過一些心理學傢的講座,他們都提到,一個人的心態對他的身體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比如,長期處於負麵情緒中,會加速身體的衰老,增加患上各種疾病的風險。而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有效地管理壓力,則能夠增強免疫力,甚至有可能延緩衰老。我記得其中一位心理學傢舉瞭個例子,說很多百歲老人,他們雖然身體可能不如年輕人健壯,但他們的心態都非常好,總是樂嗬嗬的,對生活充滿熱情。這讓我覺得,長壽可能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硬指標”,更多的是一種“軟實力”的體現,也就是內心的強大和精神的韌性。我最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幫助我提升心理韌性、培養積極心態的書籍,希望能從更深層次上去理解“長壽”的意義,並且找到實現它的方法。我希望找到的書,不隻是講一些簡單的放鬆技巧,而是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幫助我構建一個健康、陽光的內心世界,從而為我的身體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