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意象思維與創意錶達
定價:36.00元
作者:伊延波,張建設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30122801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63kg
編輯推薦
對於當代設計教育而言,意象造型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本書包含瞭意象思維與創意錶達的基礎性概念與理論,如意象、思維與視覺、審美、形態與圖形、創意、意象造型等。意象造型是學習設計專業的理論性基礎知識。能**會將意象造型課程教學的一些研究心得與教學經驗滲透在本書中,是編者多年來的願望。本書編寫組的成員伊延波和張建設等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研究、積纍瞭各種資料,不斷地整理、汲取中外意象思維與創意理論及實踐的精華,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瞭發展與深化,編寫瞭《意象思維與創意錶達(21世紀全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係列應用型規劃教材)》。本書針對普通高等教育藝術專業教學而編寫,在吸收外經典意象理論閤理內涵的基礎上,結閤瞭意象造型教學的多項實踐經驗和學生對意象造型的教學需求。
內容提要
《意象思維與創意錶達(21世紀全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係列應用型規劃教材)》為編者伊延波和張建 設數十年教學和實際設計工作的總結,在內容的編寫 上更加注重將理論融入實踐案例進行講解。本書從傳統的教育方法中尋找突破,從技能 方法的講解轉嚮思維創意的開發,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造型能力、應用設計的錶達能力。
《意象思維與創意錶達(21世紀全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係列應用型規劃教材)》內容包括意象、思維 與視覺、審美視域、形態與圖形、創意解析、意象造 型錶達、意象思維與創意錶達案例共七部分。
本書可作為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 為設計愛好者和從業人員的參考用書。
目錄
章 意象
1.1 關於意象
1.2 意象存在
1.3 意象的分析
1.4 意象與意境
單元訓練和作業
第2章 思維與視覺
2.1 思維
2.2 視覺心理
2.3 視覺思維
2.4 視覺語言
單元訓練和作業
第3章 審美視域
3.1 審美
3.2 審美主體
3.3 審美意識與審美潛意識
3.4 縱橫審美意象
3.5 審美領域
3.6 審美範疇
單元訓練和作業
第4章 形態與圖形
4.1 形態
4.2 形態的分類
4.3 圖形
4.4 圖形的傳達
單元訓練和作業
第5章 創意解析
5.1 創意
5.2 創意思維
5.3 創意的心理分析
5.4 創意與經濟
5.5 創意人纔的成長路徑
單元訓練和作業
第6章 意象造型錶達
6.1 意象造型
6.2 意象造型的基本元素
6.3 意象錶達的思考方法
6.4 造型藝術的心理功能
6.5 意象造型的錶現
單元訓練和作
第7章 意象思維與創意錶達案例
7.1 思維意境
7.2 視覺錶達
單元訓練和作業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伊延波,女,滿族,1962年生於吉林,1987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裝潢設計專業。現為哈爾濱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設計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視覺傳達設計方麵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發錶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20餘篇;專著有《伊延波設計作品》、《黑白意境·現代裝飾畫》,主編《廣告創意與設計》等規劃教材4部,齣版著作10餘部;發錶設計作品100餘幅,主持並參與國傢、省、市科研課題20餘項,獲得國際、國傢、省、市各類大奬40餘項。現為中國包裝聯閤會設計委員會全國委員、黑龍江省藝術設計協會廣告專業委員會主任、黑龍江省包裝設計協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美術傢協會會員。
文摘
序言
坦白說,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比起一些暢銷書確實顯得更為沉穩內斂,甚至在某些段落裏,你會感受到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辨深度。起初閱讀時,我需要放慢語速,甚至需要反復咀嚼一些長句的結構,因為它不允許你走馬觀花。但正是這種需要“慢下來”的要求,反而培養瞭一種久違的專注力。我發現自己很久沒有像這樣,全神貫注地去追蹤一個復雜的論證鏈條瞭。作者的筆觸非常精準,用詞考究,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個動詞、每一個修飾語似乎都在為構建精確的語義服務。對於追求精確錶達和深刻理解的讀者來說,這種文字密度是一種享受,它拒絕淺嘗輒止,而是要求你深入到意義的核心去挖掘,這對於提升自身的錶達準確性,無疑是極大的裨益。
評分我通常對這類偏學術或者理論性的書籍抱有一種既期待又謹慎的態度,畢竟市麵上很多打著“深度”旗號的書,讀起來卻發現隻是空洞的術語堆砌。然而,這本書在引入概念時展現齣的那種剋製和循序漸進,著實令我感到驚喜。作者並沒有急於拋齣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模型,而是從非常貼近生活和實際觀察的案例入手,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課堂上耐心引導,先幫你建立起一個初步的認知框架。這種由淺入深的敘事策略,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閱讀門檻,讓我能更快地抓住核心思想的脈絡。而且,在解釋復雜概念時,作者往往會穿插一些曆史淵源或者不同學派之間的爭論點,這不僅豐富瞭內容的維度,也體現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被動接受知識,不如說更像是一場主動的思維探險。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上那種帶著些許磨砂的觸感,立刻就傳遞齣一種“有料”的感覺。色彩的搭配也很有講究,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花哨,而是內斂而富有深度的調性,很符閤內容本身的嚴肅性。我特彆留意瞭一下紙張的選擇,印刷齣來的文字清晰銳利,墨色均勻,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這對於一本需要深度思考的書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內頁的排版,留白的處理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在需要引用圖錶或公式時,能夠清晰地將信息組織起來,邏輯層次分明。看得齣來,齣版社在製作過程中確實下瞭不少功夫,絕非那種趕工草率的作品。光是這本書拿到手能帶來的這種物理上的愉悅感,就已經值迴票價瞭,它不像那些輕薄的快消品,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作品集,讓人有翻開細讀的衝動。
評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提供的思維工具箱,而不是簡單地提供答案。在不同的章節中,我發現作者巧妙地設置瞭一些“思維陷阱”的辨析和“認知偏差”的糾正環節。這部分內容處理得尤其精彩,它迫使讀者停下來,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習以為常卻可能存在漏洞的思考路徑。舉個例子,書中關於“聯想的局限性”那一段的論述,簡直是醍醐灌頂,讓我立刻想起瞭自己在過去某個項目收尾時陷入的僵局。作者提供的那些係統性的分析框架,比如如何解構一個既有概念,如何通過跨界遷移來激活新的連接點,都具有極強的實操性。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雞湯”,而是真正能嵌入到我的日常工作流程中,成為一套可以反復應用的分析方法論,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沉澱。
評分這本書對於構建一個穩固的知識體係非常有幫助。它不像那些隻聚焦於單一領域的熱門書籍,而是像一座樞紐,將許多看似分散的認知模塊連接瞭起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不同章節之間建立的那些“隱形橋梁”。比如,當我們討論到A概念時,作者會不動聲色地引用瞭之前B章節中提及的某個底層邏輯,這種前後呼應和知識的復利效應,讓整個閱讀體驗變得非常連貫和立體。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是掌握瞭一堆零散的技巧,而是擁有瞭一張更高維度的地圖,能夠清晰地看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這對於任何想要建立自己獨立思考體係的人來說,都是無價的。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世界的新視角,一個更具整體性和結構性的分析工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