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体育测量评价
定价:18.00元
售价:13.5元,便宜4.5元,折扣75
作者: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00911333
字数:230000
页码:316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40kg
《体育测量评价》属体育学院专业基础理论课,在国家教委颁布的专业目录中被列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和主要课程。
《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应学科,尾方法学范畴。本学科独特的测量与评价基本理论、实用测量与评价方法,在教学、训练、科研等体育实践活动中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本教材内容在系统性的基础上,特别注意突出基本理论部分,并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为了体现学科的应用性特点,教材注重了标准化测量与评价方法的介绍。此外,还尽量引用了本学科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研究成果。
这本书在实际案例的选取和分析上,给我留下了一种非常“本土化”的印象。我感受得到作者在努力地将抽象的理论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具有鲜明地域或文化特征的测试情境相结合。这些案例往往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能够让读者立刻明白某个统计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对于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值指标是如何影响实际决策至关重要。不过,这种强烈的本土化倾向,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如果我需要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迁移到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或特定的国际化标准下进行操作时,我会发现书中的指导性案例参考价值有限,需要进行大量的自我转化和情境重构。它更像是一部针对特定教育体系量身定做的指南,而不是一本具有普适性、可以轻松应用于全球任何角落的通用手册。这种深入骨髓的地域化处理,虽然拉近了与本地读者的距离,但也无形中限制了其理论在更广阔范围内的适用边界,使得对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操作之间,需要读者自己去搭建一座跨越地域差异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简直可以用“教科书典范”来形容,它没有采用那种跳跃式的叙事,而是采取了一种极其线性和递进的方式来展开论述。每一章节之间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平滑,你会清晰地看到知识是如何从最基础的概念,逐步攀升到复杂的应用模型。例如,在介绍到某个测量工具的构建时,作者首先会详尽地解释其理论基础,然后才会逐步引入标准化、常模建立以及误差分析等一系列相关联的环节。这种步步为营的编排方式,极大地帮助了知识的系统化吸收。如果读者能严格按照目录的顺序进行学习,那么对整个学科框架的掌握程度会非常牢固。但反过来看,对于那些希望快速抓住重点、只关注特定应用场景的读者来说,这种过于系统的安排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因为你需要“扫清”前面所有看似不相关的理论铺垫,才能到达你真正关心的那个点。不过,从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看,这种严谨的结构是无可指摘的,它保证了你不会遗漏任何一个构成学科大厦的必要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种非常严谨、近乎于学术论文的口吻来构建知识体系。它很少使用那些花哨的、用来吸引眼球的修饰性词汇,而是直接切入核心概念的阐述。我特别欣赏它在定义术语时的那种不容置疑的精确性,每一个专业名词的引入都伴随着清晰的逻辑链条,仿佛在搭建一座精密的数学模型。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可能会构成一定的阅读障碍,因为它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否则很容易在半途迷失在那些密集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推导之中。我试着去理解其中关于信度和效度的那几章,作者的论证过程环环相扣,每一步的推理都建立在前一个结论之上,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然而,这种过度追求严谨性的倾向,也使得文本在某些地方显得有些枯燥和晦涩,缺乏必要的“润滑剂”来帮助读者在沉重的理论负担下保持阅读的兴致。说白了,它更像是一本供专业人士查阅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旨在普及知识的入门读物,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专注力和耐心去消化其中的每一个论断。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引用和参考文献的管理上,体现出一种非常传统的研究范式。它似乎更侧重于引用那些奠基性的、早期学者的经典著作,这些引文构成了书中大部分理论的源头活水。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些经典理论的尊重和深厚积累,这使得书中传递出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和权威性。然而,在对比一些近几年的新研究进展时,我发现这本书在收录最新的方法论和技术迭代方面略显保守。当然,这可能是由于出版周期和定稿时间所限,但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而言,缺少对前沿动态的及时跟进,可能会让读者感觉信息略微滞后。比如,在讨论某些新兴的数据处理技术时,书中给出的案例和数据背景显得有些陈旧。总而言之,这本书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为你打下最坚实、最不可动摇的学术根基,但对于那些追求“热点”和“最新工具箱”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搭配最新的期刊文章来做补充阅读,以确保知识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别致的,封面的配色和字体选择,给我一种既专业又有些年代感的混合印象。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关注的就是它的纸张质量,说实话,不算顶级的印刷水准,但用料还算扎实,拿在手里有一定的分量感。内页的排版布局,乍一看似乎是中规中矩的教科书风格,但仔细瞧,能发现一些细节处理,比如章节标题的字体大小和行距的调整,似乎是为了照顾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而设计的。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有些图表的呈现方式,总觉得可以再优化一下,比如某些复杂的统计过程,如果能配上更直观的流程图或者示意图,阅读起来可能会更顺畅一些。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硬件设施”给人的感觉是可靠,但缺乏一些现代出版物那种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感,更像是经典教材的沉稳路线。翻阅的过程中,我留意到目录结构非常清晰,这对于快速定位特定知识点是极其重要的,体现了作者在组织内容上的用心良苦。这本书的外观,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学者,朴实无华,但内蕴深厚,等待着你去细细品味那些需要沉下心来才能体会到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