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广告美术基础
定价:42.00元
售价:28.6元,便宜13.4元,折扣68
作者:王均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501964215
字数: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广告美术基础》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广告美术基础》正是在不失美术基础教学经验的前提下,吸取素描、速写、色彩等快速表现形式,用国内外的广告作品中的静物、植物、动物、人物、展示等与广告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取代美术基础的常规内容,并以此为主线贯穿全书。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既能打消我们广告学专业学生学习美术干什么的顾虑心理,又能让我们在学习广告美术基础的同时,品味和感悟国内外广告作品中的创意和设计真谛,为今后从事广告策划、创意、设计打下良好的广告形象观念和形式美基础。《广告美术基础》共分八章,具体内容包括广告速描的概念及特色、广告展示速描、色彩的对比、广告色彩表现形式和方法、广告构图形式与视觉心理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插图:
章 夯实美术基础服务广告创作
广告从产生之日起就和美术血脉相通,虽然今日广告已经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但这并没有改变美术与广告的关系。本章主要讲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从历史的渊源论述广告与美术的关系;其二,针对广告美术基础学习的特殊规律,提出“广告速描”这一概念,并以此概念统领全书。
节 美术与广告
一、美术是广告设计的基础
美术意为:美的艺术,它是英语(the fine art)解释过来的。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视觉艺术,这当中就包括“广告” (只是那时称广告为:招贴、宣传画、海报)。因此,广告从产生之日起就和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过去和现代的许多广告设计名家均出身于美术工作者, 例如:国外的克里姆特、比亚兹莱、谢雷特、格利特、劳特雷克、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冈特-兰堡、霍尔得·马蒂氏等;国内的杭稚英、金梅生、叶浅予、靳埭强、林家阳等,他们都是当时或现代的广告设计师,非但如此,他们都在各自的绘画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有的甚至是某一画派的领军人物。
二、美术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广告从产生之日起就和美术结下不解之缘。没有美术的视觉广告既不可能产生昔日的“告知”,也不可能产生今日的“说服”。因此,毫不夸张地讲,美术是广告设计的基础和前提,美术的规律和方法是视觉广告传达的基本原则和高超境界。
序言
这本《设计心理学》真是一部洞察人心的力作,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复杂的认知科学原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案例。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心智模型”那一章,它颠覆了我过去对用户体验设计的理解。以前总觉得好的设计就是“直观”,但读完后才明白,所谓的“直观”其实是设计师成功地在用户心中植入了一个与产品操作逻辑高度吻合的预期模型。书中通过对各种日常用品,比如门把手、水龙头,乃至复杂的软件界面进行剖析,清晰地展示了当设计与用户固有的心智模型发生冲突时,会引发多么强烈的挫败感。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不仅指出了问题,更提供了大量实用的解决思路,比如如何通过视觉暗示、合理的反馈机制来引导用户的行为。对于任何一个想做出真正被人喜爱、易于使用的产品的创作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案头必备的圣经,它教会我们如何“像用户一样思考”,而不仅仅是“像设计师一样设计”。我甚至会时不时地翻阅回去,对照手头正在进行的项目,去审视设计决策背后的心理学依据。
评分要说我近期读过最让人感到“如沐春风”的书,非《字体排印学的奥秘》莫属。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深厚,它将原本枯燥的字形结构、字距调整、行高控制等技术性内容,描绘成了一场关于阅读节奏和视觉韵律的交响乐。作者对不同字体的气质和情感倾向的解读非常到位,比如西文字体中的衬线和非衬线风格在不同语境下所能传达的权威感或亲和力,都有细致入微的对比。更让我赞叹的是,书中对中文排版的研究达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深度,它探讨了汉字在现代屏幕媒介中的“呼吸感”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精细调整标点符号和字符间距,来优化长篇阅读的舒适度。读完之后,我再看任何印刷品或网页,都会不自觉地进行“挑剔”的审视——这个行高是否合适?这个标题的字重是不是过于压抑?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文字处理的粗放态度,让我意识到,排版艺术的魅力就在于那份“恰到好处”的看不见的设计。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这本《平面构成:原理与实践》让我对“形式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结合大量经典与现代的视觉案例,将抽象的构成原理具象化了。书中对点、线、面这些最基础的元素如何通过韵律、对比、平衡等手法,构建出稳定或动感的视觉秩序,讲解得非常透彻。我特别欣赏它对“负空间”概念的阐述,作者强调了“空白”本身所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情感张力,这在追求信息轰炸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和具有前瞻性。很多时候,我们陷入了内容堆砌的误区,而这本书提醒我们,设计的力量往往在于克制和精妙的组织。看完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作品,发现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摆放了元素,缺乏深层次的内在逻辑关联。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视觉表达的大门,它不仅是技法的指导手册,更是一种审美情操的陶冶。
评分《创意可视化:用图表讲故事》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信息图表”的刻板印象。我过去总以为做信息图就是把数据塞进漂亮的柱状图或饼图中,但这本书明确指出,真正的可视化高手是信息的“翻译家”和“说书人”。作者的核心观点在于,好的图表设计,其首要任务是清晰地传递核心论点,而不是炫技。书中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的“故事线”构建方法论,教导读者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最具冲击力的叙事路径,并选择最能支撑这一路径的图形类型。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避免误导性解读”的部分,它直白地揭示了许多行业内常见的、通过图表设计来操纵观众认知的“套路”,这对于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总而言之,如果你手头有一堆冷冰冰的数据需要变成有说服力的内容,这本书提供的工具箱和思维框架,远比任何软件教程都来得更有价值。它将图表从一堆图形的堆砌,提升到了战略沟通的层面。
评分《数字时代的用户体验设计》这本书给我的冲击力在于其极强的实战性。作者没有过多纠缠于历史的宏大叙事,而是直接切入当下数字产品迭代的痛点,提供了大量可立即采纳的“最佳实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A/B测试的陷阱与艺术”那一章节,它非常坦诚地指出了数据驱动决策的局限性,强调了在追求量化指标的同时,不能牺牲用户体验的质感和长期满意度。书中对移动端交互的分析尤为犀利,比如如何处理多点触控的复杂性、如何设计适应不同手指尺寸的点击热区,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而且,作者在阐述每一个设计原则时,都会配上详实的流程图和对比截图,使得那些原本需要多次试错才能领悟的道理,变得一目了然。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本能够大幅缩短学习曲线的效率工具书,而对于资深人士,它也是一个及时的提醒,防止我们在追求速度时跑偏了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