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南海论坛文集(2014)
定价:60.00元
作者:朱锋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012514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4年12月3-4日,“中国南海研究2014年度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国务院侨办部主任何亚非、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易先良、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杨洁勉、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等150名国内*南海问题专家和学者与会。大会主题发言精彩,分会讨论热烈。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调创新中心根据与会者提交的论文进行编撰,现汇编成册出版,供有关部门参考,供读者们赏析。
目录
作者介绍
1964年生,江苏苏州人,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991年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现任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美国关注军控科学家联盟、英国杜兰大学、日本信洲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主要著述:《人权与国际关系》(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导弹防御计划与国际安全》(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风云2001》,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国际关系理论与东亚安全》(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崛起:理论与政策的视角》(编著),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Chinas Ascent: Power, Security and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8《中日安保交流、防卫合作的历史、现状和展望》,与日本防卫厅前政务次官秋山昌广先生合编,东京亚纪书房,2011年版
文摘
序言
对于《南海论坛文集(2014)》,我最欣赏的是它所呈现的“问题导向”的研究精神。书中并非仅仅是对现有观点的堆砌,而是聚焦于南海议题中的核心难点和争议点,并试图通过深入的研究来提供解决思路。我注意到,有几篇文章在探讨南海区域的海洋权益划分时,引入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比对不同国家在相似情况下的处理方式,来揭示法律适用的模糊地带和实际操作的挑战。这种实证研究的方法,使得讨论更具说服力。同时,书中对海上军事活动与和平解决争端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们审慎地分析了军事力量在维护地区稳定中的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外交对话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求平衡的视角,是我在许多其他同类文献中鲜见的。此外,文中对南海作为全球海上贸易通道的重要性及其安全保障的讨论,也让我认识到,南海的稳定不仅关乎区域国家,更对全球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者们在阐述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回避敏感话题,而是以开放的态度,鼓励读者进行独立思考。这种鼓励批判性思维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这是一本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不同观点得以碰撞,也让问题得以更清晰地呈现。
评分《南海论坛文集(2014)》所展现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最初的预期。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东亚区域安全动态的观察者,我常常感到信息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南海论坛文集(2014)》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书中不仅有对国际法条文的解读,更有对各国国内法、实践以及政策倾向的分析,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法律框架。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国际社会”在南海问题上扮演角色的讨论很感兴趣,这种探讨不仅限于大国博弈,也触及了中小国家如何在这种复杂格局中寻找自身定位和利益表达的路径。有几篇文章对南海区域内国家间的对话机制和合作倡议进行了梳理,这让我看到,在紧张局势背后,仍然存在着寻求共识和缓解冲突的努力。这种平衡的视角,使得我对南海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此外,书中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如海洋环境污染、海上犯罪等在南海地区的蔓延及其治理策略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这提醒我,南海问题绝非仅仅是主权争议,它也关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共同的福祉。作者们在论述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论证,将分散的信息整合成连贯的叙事,这使得阅读过程既有挑战性,又充满收获。这本书,让我对南海问题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解决之道多了几分思考。
评分近期有幸拜读了一批关于南海议题的优秀论文,其中《南海论坛文集(2014)》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关注的重点并非仅仅局限于2014年这一特定节点,而是更广泛地审视作者们在当时的分析框架与论证逻辑,但不可否认,这本集子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多角度的观察,为理解复杂且动态的南海局势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书中涵盖了从历史渊源、法律依据到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等多个维度,展现了研究者们对这一区域深厚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在梳理各方主张时的严谨态度,他们并没有简单地站队,而是力求呈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诉求及其背后的考量。这种客观的呈现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清晰地辨析问题,而非被单一的叙事所裹挟。文集中对国际法在南海问题上的适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于理解主权争端的核心与解决路径至关重要。作者们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条约的引用与解读,以及对历史性权利、法律界限的分析,都显得非常专业且具启发性。此外,书中对南海区域内各国战略意图的剖析,以及对大国博弈在南海格局中的作用的探讨,也为我们理解当前及未来南海的走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总而言之,这本《南海论坛文集(2014)》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学术著作,它不仅提升了读者对南海问题的认知深度,也激发了对相关领域更深入探索的兴趣。
评分《南海论坛文集(2014)》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视角,让我得以从一个更宏观、更具历史纵深的角度来审视南海问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历史性水域”与“国际法”之间张力的讨论很感兴趣。作者们深入剖析了这一核心概念在不同国家主张中的演变和实践,并探讨了如何在现代国际法的框架下处理这一复杂问题。这种对概念演变的细致梳理,让我理解了当下争端的根源所在。此外,文中对南海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国家间的利益博弈,还触及了文化、历史及社会因素在塑造国家行为中的作用。这种多维度、深层次的解读,使得对南海局势的理解更加立体。我惊喜地发现,书中也包含了一些关于南海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讨论。这让我意识到,南海问题的解决,并非仅仅是主权和安全问题,它也关乎人类的共同未来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作者们在论证中,避免了过于情绪化的表达,而是以冷静、客观的语言,引导读者去理解问题的复杂性。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书中提出的观点更加信服。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深入探索南海议题的旅程,它为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也激励我继续关注并思考这一重要区域的未来。
评分读《南海论坛文集(2014)》的过程,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智力冒险。我不是海洋法专家,也不是国际政治学者,我只是一个对世界变化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吸引我的,是书中那些并非总是那么引人注目的细节,是那些通过细致考据和严谨推论得出的结论。比如,有几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历史上各国在南海的活动轨迹,通过分析古籍、地图甚至是民间传说,试图勾勒出历史真相的轮廓。这种“考古式”的研究方法,为理解当下争端的历史根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喜欢那些探讨不同文化视角下对南海认知的文章,它们让我意识到,同一个地理区域,在不同文明眼中,可能承载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书中对经济因素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那些关于渔业资源、油气开发以及海上贸易通道的讨论,清晰地揭示了南海在地缘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作者们并未回避区域内国家之间复杂的关系网,对它们在经济发展、安全保障以及战略合作等方面的互动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种对微观层面互动的关注,使得宏观的国际关系分析不再显得空洞。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那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的期盼,以及在复杂现实面前的冷静与理性,都让我感受到研究者们肩负的责任感。这本集子,让我看到了“智识”的力量,如何通过冷静的分析,去照亮那些看似混沌的迷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