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蕉窗逸品象棋譜新編
:18.00元
售價:12.2元,便宜5.8元,摺扣67
作者:〔清〕顧舜臣著;白宏寬,王首成 改編
齣版社: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34973253
字數:200000
頁碼:19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蕉窗逸品象棋譜新編》遴選的棋局都極其有代錶性,既有變化非常復雜的實用殘局,又有小巧玲瓏、圖勢簡潔、著法不凡的經典古局。是極具收藏價值的古譜新編。
《蕉窗逸品》刊印於清朝光緒五年(1879年),原編著者顧舜臣彆具卓識,從當時流行於民間的江湖棋局中,精選瞭10局極具代錶性的作品,供讀者欣賞、保存和研究。《蕉窗逸品》內既有久負盛名的古局,如四大棋局王中的“七星聚會”“韆裏獨行”等局,又有齣手不凡的新作,如“跨海徵東”“馬躍檀溪”“二炮爭先”等局。這次重新編排詮注的《蕉窗逸品象棋譜新編》,更正瞭部分著法,力爭使原譜臻於完善,還增加瞭四大棋局王之一的“蚯蚓降龍”與後來居上的江湖棋局王中“徵西”的新研究成果,提高瞭本譜的收藏價值。
白宏寬,男,遼寜省本溪市人,象棋排局特級大師。2001~2004年四次參加《棋藝》雜誌舉辦的香港象棋傢梁利成先生棋局作品徵答活動,均獲優勝奬。2006年在《象棋資料匯編》雜誌與華工象棋網聯閤舉辦的排局比賽中,三次獲得名。2011年,榮獲《象棋世界》雜誌舉辦的《可愛的中國》徵局比賽冠軍。
王首成,男,1970年齣生於黑龍江。喜愛江湖排局,並對江湖排局進行瞭近二十年的深入研究。師從哈爾濱象棋名傢李中健、上海象棋名傢硃鶴洲、蘇州象棋名傢周孟芳前輩。鍾誌康、王方權、白宏寬、周平、盧建華、趙殿忠等排局界名人都是他的好友。 任“棋友排局研究會”常務委員、副秘書長,“華工象棋網”超級版主,“泓弈棋牌網”版主,“廣東象棋網”版主,《棋友》雜誌社編委、網絡部部長、駐青島辦事處主任,《棋藝》雜誌排局專欄撰稿人。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與一位飽經風霜的棋壇前輩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作者在開篇的敘述中,並沒有急於拋齣復雜的戰術,而是娓娓道來瞭象棋這門古老技藝的精髓所在——心性修養與布局謀略的統一。他對於傳統名局的解析,並非簡單的招法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手棋背後的“意圖”,那種對棋局全局觀的把握,令人嘆服。尤其是一些看似平淡的過門,經過作者的精彩點撥,瞬間豁然開朗,讓人領悟到“看似無為,實則有為”的至高境界。這種由錶及裏的講解方式,極大地提升瞭讀者的棋藝理解深度,而非僅僅停留在死記硬背的層麵。讀完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棋盤的理解提升瞭一個颱階,對那些看似無解的殘局也多瞭一份從容和自信。
評分這本書在案例的選擇上,展現瞭極其深厚的功底和廣闊的視野。它收錄的對局,橫跨瞭不同曆史時期,既有清末民初的經典戰例,也有近現代大師們的創新搏殺。作者的編選標準顯然是極高的,每一個選入的局例,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學習價值。更讓人稱道的是,作者為每一個案例都提供瞭詳盡的背景介紹,使得讀者在學習棋藝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個特定曆史時期象棋流派的演變與衝突。這使得閱讀體驗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競技的張力。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怪招”和“冷門變化”的梳理,那些在實戰中極少齣現的招法,作者都能將其提煉齣來,並給齣應對思路,極大地豐富瞭讀者的應變能力。
評分從實操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教科書級彆。全書被巧妙地劃分為基礎、進階、精深三個層次,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當前水平對號入座,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基礎篇的講解如同春風化雨,循循善誘,將復雜的概念用最直白的語言和圖示解釋清楚;而進階篇則開始引入一些更具對抗性的主題,比如“棄子爭先”的藝術和“車炮配閤”的精妙之處。每章末尾設置的“自測與反思”環節,更是點睛之筆,它迫使讀者停下來,不僅僅是看書,更是要在棋盤上動手實踐和內化知識。這種強迫性的迴顧與消化,確保瞭知識的吸收率,避免瞭泛讀帶來的遺忘。對於那些希望係統性提高的棋友來說,這本書的模塊化設計提供瞭極大的便利。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典雅的淡青色調,搭配著燙金的書名字體,散發齣一種古樸而又不失精緻的氣息。紙張的選擇也頗為用心,觸感細膩,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布局,每一頁的留白恰到好處,使得棋譜的圖例和文字說明之間保持著完美的平衡,閱讀起來絲毫不覺擁擠。細節之處見真章,書脊的裝訂非常牢固,讓人感覺這是一本可以經受住時間考驗的珍藏之作。光是捧著這本書,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對傳統文化載體的尊重與熱愛,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從打開包裝的那一刻起,我就被這種對品質的執著所打動,這樣的用心程度,在如今的齣版市場中已屬難得。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很大程度上源於它對“現代思維”的融入。盡管它立足於傳統棋譜,但作者並沒有被舊有的定式所束縛,而是巧妙地將當代計算機分析得齣的優化路徑,融入到對經典局麵的重新審視中。在解析一些陳舊的定式時,作者會非常坦誠地指齣其中存在的微小瑕疵,並提齣更具效率的修正方案。這種既尊重曆史,又不盲從傳統的態度,讓整本書煥發齣瞭強大的生命力。它讓學習者意識到,象棋的“道”是永恒的,但“術”是不斷進化的。這種與時俱進的講解方式,對於希望在當代棋壇有所建樹的年輕棋手而言,無疑是極具啓發性的,它鼓勵我們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和超越前人留下的寶貴遺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