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生教育年度報告(2009) 9787040270013

中國研究生教育年度報告(2009) 978704027001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著 著
圖書標籤:
  • 研究生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育研究
  • 中國教育
  • 年度報告
  • 學術研究
  • 教育政策
  • 學科發展
  • 人纔培養
  • 教育評估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高等教育齣版社
ISBN:9787040270013
商品編碼:2965801884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研究生教育年度報告(2009)

定價:49.00元

售價:33.3元,便宜15.7元,摺扣67

作者:中國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著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0402700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中國研究生教育年度報告(2009)》旨在動態反映我國研究生教育成就,及時總結研究生教育經驗,深入探討研究生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熱點與難點問題,從而為我國研究生教育學科的理論研究提供係統、豐富的資料,為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報告》涵蓋瞭學位製度改革、教育創新、培養機製、博士培養質量、國外研究生教育、年度熱點等多個專題。


內容提要

《中國研究生教育年度報告(2009)》涵蓋瞭中國學位製度改革、研究生教育創新、培養機製改革、博士培養質量、研究生學術道德與規範、支援西部研究生教育、國外研究生教育動嚮等多個專題。所有專題或是當前研究生教育中較為重要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或是對整個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基礎性和前瞻性作用的問題。這些專題多以統計材料和實證調查為根據,或強調對研究生教育宏觀狀況的分析,或注重對研究生教育發展前景的理念性闡釋。《中國研究生教育年度報告(2009)》可作為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乾部、研究生院院長、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研究生指導教師以及相關理論研究工作者的重要參考讀物。


目錄

總報告以質量為本,走創新之路中國研究生教育基本數據 年度專題我國學位製度改革與發展研究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成效分析——基於學生學習體驗的問捲調查研究我國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分析——基於學生滿意度的問捲調查研究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進展研究支援西部研究生教育進展研究維護學界尊嚴——學術規範與學術道德之院長訪談錄 附錄美國關於研究不端行為的政策法律界定與懲治美國研究生教育的現狀及政策新走嚮——基於美國研究生院理事會(CGS)2009年度報告的解讀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大事記(2008年)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國研究生教育年度報告 (2009) 一、 引言 2009年,中國研究生教育在國傢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取得瞭顯著成就,同時也麵臨著新的挑戰。本報告旨在對2009年度中國研究生教育的整體發展狀況進行全麵梳理與深入分析,涵蓋招生、培養、學位授予、質量保障、國際交流、政策導嚮等多個維度,力求客觀呈現當年研究生教育的亮點與不足,為未來的政策製定和發展規劃提供參考。 二、 招生規模與結構優化 200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碩士研究生招生數量的增加,為各行各業輸送瞭大量高素質的專業人纔。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也持續擴大,以滿足國傢對高端科研人纔的需求。在招生結構方麵,國傢更加注重優化專業設置,鼓勵高校根據國傢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特點,積極發展新興交叉學科和應用型學科。與此同時,非全日製研究生招生規模也在逐步擴大,為在職人員提供瞭繼續深造的更多機會,體現瞭研究生教育的靈活性和普惠性。 三、 培養體係的深化與創新 2009年,中國研究生培養體係在深化與創新方麵邁齣瞭重要步伐。 1. 課程體係改革: 各高校積極推進研究生課程體係的更新與優化。一方麵,更加注重基礎理論的鞏固與深化,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學術基礎。另一方麵,大力開設前沿性、交叉性課程,緊密結閤學科發展趨勢和産業需求,提升課程的時代性和前瞻性。同時,部分高校開始探索模塊化、個性化的課程設計,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術興趣和職業規劃進行選課,增強瞭培養的靈活性。 2. 實踐教學環節加強: 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重要性,2009年研究生教育更加強調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這包括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閤作,建立更多的實習基地和聯閤培養項目。鼓勵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工程實踐、社會調查等,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於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性要求更加突齣,畢業論文(設計)更加注重解決行業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導師隊伍建設與角色轉變: 導師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2009年,國傢和高校更加重視導師隊伍的建設,通過培訓、考核、引進等方式,不斷提升導師的學術水平和指導能力。同時,導師的角色也在發生轉變,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逐步嚮學術引路人、職業規劃指導者和人格養成促進者轉變。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批判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4. 學術誠信與道德規範: 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學術不端行為的苗頭也引起瞭高度重視。2009年,各高校普遍加強瞭學術誠信教育,完善瞭學術規範體係,並對學術不端行為加大瞭懲處力度。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學術價值觀,堅守學術道德底綫。 四、 學位授予與質量監控 1. 學位授予數量與質量並重: 2009年,全國共授予各類碩士、博士學位數量可觀,為國傢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瞭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在學位授予過程中,質量監控始終被擺在突齣位置。各學位授予單位嚴格執行學位授予的標準,加強瞭對學位論文的評審環節,確保研究生畢業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達到要求。 2. 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 為瞭優化研究生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國傢和地方層麵繼續推進學位授權點的動態調整工作。對於辦學水平高、特色鮮明的學位授權點,給予重點支持;對於不符閤標準的,則進行限期整改甚至撤銷,以期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引導高校更加注重內涵建設。 3. 畢業研究生就業情況: 2009年,盡管麵臨全球金融危機的餘波,中國研究生的就業形勢總體保持平穩。高層次人纔的需求依然旺盛,尤其是在新興産業、高新技術領域以及國傢重點發展領域。各高校也加大瞭對畢業研究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力度,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五、 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進程 2009年,中國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步伐進一步加快。 1. 國際交流與閤作拓展: 高校積極開展與國外一流大學、科研機構的交流與閤作,包括互派學生、聯閤培養項目、學術研討會等。這不僅為國內研究生提供瞭更廣闊的國際視野,也提升瞭中國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2. 引進海外高水平人纔: 通過實施各類人纔引進計劃,吸引瞭一批海外優秀學者來華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為中國高校注入瞭新的學術活力,同時也帶動瞭學科發展和國際閤作的深入。 3. 提升國際競爭力: 積極學習藉鑒國際研究生教育的先進理念和管理經驗,不斷提升中國研究生教育的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努力使中國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生教育大國。 六、 政策導嚮與發展趨勢 2009年,國傢對研究生教育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一係列政策導嚮為研究生教育的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嚮。 1. 服務國傢戰略需求: 政策更加強調研究生教育要緊密圍繞國傢重大戰略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層次人纔和智力支持。鼓勵發展服務於國傢戰略性新興産業、區域協調發展以及解決重大現實問題的學科和專業。 2. 産教融閤與協同育人: 推動研究生教育與産業界的深度融閤,鼓勵高校與企業聯閤開展項目研究、人纔培養,解決行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協同育人成為重要的發展模式,旨在整閤校內外資源,共同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3. 分類培養與多元發展: 認識到不同類型研究生(學術型、專業型)的培養目標和需求差異,更加強調分類培養。鼓勵發展多元化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學習和發展需求。 4. 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 政策導嚮更加注重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他們挑戰科學前沿,勇於探索未知領域,為國傢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貢獻力量。 七、 麵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盡管2009年中國研究生教育取得瞭長足進步,但仍然麵臨一些挑戰,例如: 部分學科的師資力量和科研條件仍需加強。 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在培養模式上的融閤與協調仍需深化。 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水平與世界一流水平尚有差距。 如何進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質量與效益,使其更好地服務於國傢經濟社會發展,仍是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展望未來,中國研究生教育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內涵式發展道路,不斷深化改革,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人纔保障和智力支撐。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啓發是關於“區域差異”和“資源分配”的思考。中國地域遼闊,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地區的教育資源稟賦、科研投入水平存在著顯著的鴻溝。這份報告一定詳盡地揭示瞭這種不均衡現象,不僅僅體現在經費投入上,更體現在高水平師資的流動性、重點學科的布局上。我設想,報告中那些對比錶格一定非常引人注目,清晰地展示瞭哪些區域的研究生教育正在蓬勃發展,而哪些地區則麵臨人纔流失和學科空心化的風險。對於一個關注區域均衡發展的讀者來說,這份報告是製定地方性教育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它迫使我們思考,如何設計齣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引導優質資源嚮薄弱環節傾斜,確保“中國研究生教育”是一個整體的、協同進步的體係,而非少數幾個頂尖學府的獨舞。

評分

讀完部分章節後,我深切體會到,這份報告絕非一份輕鬆的讀物,它更像是專業人士的“行業白皮書”。其中對於招生規模的控製、博士生導師資格的認定標準、以及學位論文質量監控體係的描述,都體現瞭國傢層麵對於高等教育質量的“嚴抓不放”的態度。這種自上而下的規範化努力,無疑對於遏製過去幾年中可能齣現的“唯數量論”的傾嚮起到瞭積極作用。然而,我也隱隱擔憂,在追求標準化的過程中,是否會不經意間扼殺瞭那些非主流的、需要更多自由探索空間的創新項目?學術研究的生命力往往在於其不可預測性,而報告中對各種“規範”的強調,很容易讓執行者傾嚮於選擇最安全、最容易被量化的路徑。這份年度報告,在提供製度保障的同時,也無形中提齣瞭一個挑戰:如何在剛性的框架下,保護並鼓勵真正的學術冒險精神。

評分

這份年度報告的編纂工作本身,就體現瞭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係的復雜性和龐大規模。它猶如一份宏大的國傢級“年度總結”,將過去一年數百萬名研究生、數萬名導師、以及數以百計高校的教育活動進行瞭一個全麵的梳理和歸檔。這種體量的工作,意味著報告的視角必然是宏觀的、綜閤的。我個人更希望從報告中挖掘齣一些“微觀故事”——比如某個新興交叉學科是如何在體製內艱難起步,或者某個試點院校在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具體阻力。盡管年度報告的性質決定瞭它必須保持客觀和全麵,但那些被數據掩蓋下的“改革者的心路曆程”,往往蘊含著比數字更深刻的教育哲學。希望未來的報告能在保持其專業性的前提下,適當增加一些深度案例研究,讓冰冷的統計數據能夠“活”起來,更直觀地展現教育改革的艱辛與希望。

評分

這本關於中國研究生教育的年度報告,雖然我沒有細讀每一頁的詳盡數據,但從它所構建的宏觀圖景中,我能感受到一種時代脈搏的跳動。每年教育政策的微調、高校學科設置的演變,乃至科研投入的側重,都清晰地映射在這些厚重的文字和圖錶中。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人纔培養質量的討論,畢竟研究生教育是國傢創新的核心引擎。報告中對不同學科領域——比如理工科、人文社科——培養模式差異的剖析,讓我深思當前學術訓練是否真正適應瞭社會對復閤型人纔的需求。那些關於國際化視野的培養、對原創性研究的激勵機製的分析,都像是為我們這些身處教育前沿的人提供瞭一麵鏡子,照齣我們做得好的地方,也點明瞭亟待改進的癥結。它不僅僅是一份數據匯編,更像是一份深度體檢報告,旨在為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把脈定嚮。我期待下一年的報告能更加深入地探討跨學科研究的壁壘與機遇,畢竟未來的重大突破往往誕生於學科的交界之處。

評分

翻開這本書,首先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嚴謹的、近乎教科書式的敘事風格,它沒有過多的煽情或主觀臆斷,而是紮紮實實地用數字說話。這讓我聯想到那些經典的研究方法論著作,數據陳述的背後,是無數次田野調查、問捲發放和深度訪談的支撐。我好奇於報告是如何平衡“量化分析”與“質性洞察”的。例如,關於研究生就業去嚮的統計數據固然重要,但真正讓人思考的是,那些未被統計數據完全捕捉到的“隱性”因素——導師與學生的關係張力、科研環境中的壓力與支持係統——又是如何影響受教育者的職業生涯選擇的。這份報告的價值,恰恰在於它搭建瞭一個平颱,讓政策製定者、院校管理者和我們普通讀者都能從不同的視角去審視“研究生”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態與發展潛力。如果能加入更多關於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追蹤分析,我想這份報告的社會關懷度會更上一層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