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象棋法练习4000题-第三册-1601-2400题 体育/运动 书籍 |
| 作者: | 李志刚 |
| 定价: | 35.0 |
| 出版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5-10-01 |
| ISBN: | 9787509637005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小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象棋法练习4000题》丛书的第二册。这套丛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系列化。丛书共分5册,每册800局,从一步到多步(含连及缓),题量之大**;2、习题化。《象棋法练习4000例》采用习题的形式,便于教练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以及学生课后练习;3、阶梯化。《象棋法练习4000例》内容安排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实用性强。从第二册起,每一册既有上一册的同等难度,又适当有所拔高。**册多为一步到三步;第二册多为二步到四步;第三册多为三步到六步;第四册多为四步到七步;第五册多为五步到多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丛书编委会邀请到了象棋全国**、象棋特级大师陶汉明先生为本丛书作序!以期给广大爱好者更进一步的指引。 |
| 目录 | |
| 章 三步(1601~1700题) 第二章 四步(1701~1800题) 第三章 五步(1801~1900题) 第四章 六步(1901~2000题) 第五章 四步至六步混(2001~2400题) 附件参考答案 |
这本书的售后服务和配套资源简直是形同虚设。我遇到了一些题目,反复推演后仍无法得出书本上给出的答案,我尝试去寻找配套的勘误表或者在线资源来验证我的计算是否正确,但发现出版社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支持渠道。无论是官方网站上零星的信息,还是在棋友论坛里询问,都无法得到一个官方的确认或修正。这种情况尤其在计算量较大的残局题中尤为常见,一个微小的错误就可能导致整个推演体系的崩塌。一本严肃的训练教材,尤其是一套数量如此庞大的题库,必须要有完善的维护机制来确保其准确性。如果读者对书籍内容产生疑问时找不到任何出口,那么这本书的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长期使用下去,只会徒增困惑和不必要的内耗。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第三册在题目设计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上,表现得相当保守,甚至有些过时。很多棋例看起来像是上个世纪的经典残局复刻,虽然经典值得研究,但作为一本面向现代棋手的训练用书,它在应对当前主流的开局思路和新的战术组合方面,明显后劲不足。我期待看到更多基于AI对弈分析后发现的新颖结构和破解思路,那些能挑战传统定式的变化。然而,这里面的很多“疑难杂症”都有着非常套路化的解法,一旦你掌握了那一套固定的思路,后面的题目就变得索然无味,变成了简单的应答练习,而不是真正的思维拓展。如果一个练习册不能在内容上保持与时俱进,那么它的价值就会随着时间迅速贬值,对于渴望突破瓶颈的棋手来说,这种缺乏“新意”的训练材料是帮不上大忙的。
评分作为一名深度爱好者,我对于解答的详尽程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这本书里,很多题目的解析部分简直是敷衍了事,简直像是作者随手写下的几个关键步骤,然后就戛然而止了。例如,在一些关键的转折点上,仅仅给出了“此时黑方必须走‘炮八平五’,否则败”这样的结论性语句,却没有对“为什么不能走其他几步棋”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更没有阐述这一步棋背后的原理和意图。这对于想要从“知其然”迈向“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没有详细的推理过程和多分支的“如果……那么……”的对比,这些题目就失去了作为教学材料的真正价值,沦为单纯的记忆和验证工具,极大地限制了读者的心算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评分这套“4000题”系列,特别是这第三册,内容组织上显得极其散乱,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和递进关系,读起来让人非常抓狂。它更像是一个没有经过任何编辑梳理的大型题库的随机抽取,而不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训练体系。比如,我可能刚做完一组非常基础的弃子争先练习,紧接着下一页就是极其复杂且需要极高计算力的多重兑换残局,这种跳跃性让我的思维根本无法稳定下来进行深度思考。我本意是想通过阶段性的训练来巩固某个特定知识点,但这本书似乎完全没有这个概念,它把所有难度级别的题目混在一起,美其名曰“全面覆盖”,在我看来,这纯粹是一种偷懒的行为。学习策略需要循序渐进,这种“什么都来一点”的堆砌方式,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学不精,读完只会留下满脑子的碎片信息,收效甚微。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简直是一场灾难,我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像是买到了一本盗版书。纸张薄得跟蝉翼似的,拿在手里一点分量感都没有,更别提那种油墨味儿了,熏得人头晕眼花。我本来是想认真钻研一些中局残局的,结果光是对付这些模糊不清的字体和时不时出现的油墨洇开的地方就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很多题目的棋盘图看着都很别扭,有时候黑白子都快混在一起了,让人看了心里发毛。我甚至怀疑出版社是不是在生产线上随便抓了几份草稿就拿去印刷了。对于一个希望系统学习和提高棋力的读者来说,这种基础的制作环节都不过关,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我希望能看到更专业、更严谨的出版制作,毕竟象棋是门需要精细观察的学问,书籍本身就不该成为理解的障碍。如果不是因为内容确实稀缺,我早就退货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