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新垂钓知识图鉴
定价: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金波,卢德娥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430703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选点、知鱼性、断鱼情、掌握装备与操作技能、更正认知误区、钓大鱼秘诀、特别垂钓技巧……
钓鱼新手初学&发烧友技能提升一本搞定!
阳光,绿地,流水,游鱼,清风……
**时尚休闲娱乐生活守则!
为了让广大垂钓爱好者和对垂钓活动怀着极大的兴趣的初学者全面掌握垂钓的有关知识,学习垂钓技巧,本书结合现代垂钓的特点,总结了外垂钓的方法,详尽地介绍了垂钓的所有知识,包括垂钓的准备、垂钓的作用、垂钓的用具、鱼饵的知识、鱼类的鉴别和摄食习性、垂钓新法、钓点的选择、垂钓适合的天气、四季垂钓要点、垂钓必知的技巧处理及常见淡水鱼的垂钓方法等,内容丰富全面,形式新颖独特,图解详细,简单易懂,由浅入深,力图让广大读者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垂钓知识,加入到垂钓的活动中,成功地学会垂钓。
章 钓 具
part 1 鱼竿
01 鱼竿的种类
02 好鱼竿的标准
03 鱼竿的维护
04 是软性竿好还是硬性竿好
05 手竿的种类
06 手竿易折断的原因
07 长短竿的优点与不足
08 海竿的优点
09 海竿的种类
10 海竿的选购
11 使用海竿钓鱼的注意事项
12 使用海竿要避免的误区
13 海竿进水的处理方法
14 路亚竿的特点
15 矶竿的特点
16 矶竿的选择
17 矶竿的用法
part 2 钓线
01 钓线的种类
02 什么是大线
03 什么是陶瓷线
04 钓线的号数和强力
05 鱼线选用的注意事项
06 鱼线怎样做到临场使用
07 鱼线使用前的处理
08 钓线断线的处理方法
09 钓线的养护
10 更换钓线的方法
11 避免钓线老化的方法
12 钓线的软调和硬调
13 手竿钓线的挑选
14 矶竿钓线的挑选
15 路亚钓线的挑选
16 鱼竿和鱼线的连接方法
……
第二章 鱼饵
第三章 垂钓的方法
第四章 打窝子和选钓点
第六章 常见淡水鱼的钓法
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它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垂钓往往被视为一种逃离和放松的方式,而这本书似乎在倡导一种更具仪式感和专注度的“钓道”。它在介绍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作钓策略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节律的尊重。例如,它详细描述了在寒潮来临前夜,鱼群活动的微妙变化,以及此时人类应该采取的“静默”等待策略,这本身就是一种与自然深度对话的过程。书中关于“饵料的哲学”那一部分尤其耐人寻味,它探讨了人工饵料与天然诱食物之间的平衡,暗示着过度依赖某种单一的、标准化的诱食方式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这种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立意超越了单纯的“渔获”本身,升华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阅读此书,不仅学习了钓鱼的技术,更像是接受了一次关于耐心、观察力和顺应自然的生命教育。它推荐的不是速成之道,而是通往精深境界的“正道”。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极其“沉静”和“克制”的,它没有那种为了吸引眼球而堆砌的夸张宣传语或者不切实际的“一天爆护”的口号,文字的遣词造句都非常精准且富有逻辑性。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性情平和的老渔翁,用一种不疾不徐的节奏,向你娓娓道来他多年积累的观察与心得。我特别欣赏它处理“失误与总结”这部分的方式。很多教学材料倾向于展示成功案例,但这本图鉴却用相当大的篇幅分析了常见的失误场景,比如“子线磨损的临界点判断”、“打散窝料的最佳时机”等,并用大量的图示来模拟这些瞬间的判断失误可能导致的后果。这种坦诚的、直面失败的教学态度,对于真正想提高技艺的钓友来说,价值千金,因为每一次失败的背后都蕴含着宝贵的教训。阅读时,我能清晰地感觉到,编者并非是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进行说教,而是真正站在了初学者的角度,预判他们可能在哪里产生困惑,并在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最直接的佐证和解释。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冰冷的技术知识瞬间变得有温度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搭配得既有传统的水墨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清新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清香,让人立刻感受到这是一本用心制作的匠心之作。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一些章节的引言,就能感受到编者团队在内容组织上的煞费苦心。他们似乎非常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技巧罗列,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初学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入门,同时也让有经验的钓友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点。比如,我注意到关于不同水域环境的分析部分,划分得极其细致,从静水库到湍急的河流,每一种场景下的水文特点、鱼类习性甚至季节变化都做了深入的探讨,这远超出了我以往接触的很多“速成”类书籍的范畴。这本图鉴的排版也相当考究,图文并茂,那些插图和照片的清晰度和专业性毋庸置疑,很多细节的展示,比如鱼饵状态、线组搭配的微小调整,都能通过高清的图片清晰地传达出来,这对于需要精细操作的垂钓活动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整体来看,它散发着一种沉稳、专业的学术气息,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期待,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可以长期置于案头、时常翻阅的垂钓百科全鉴。
评分我最近在学习如何更精细地控制抛投的远近和落点精度,这本书中关于“风力修正与抛投角度”的章节简直是我的“及时雨”。它不仅给出了一个基础的抛投角度表,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动量守恒和空气阻力系数的概念来辅助理解,虽然是科学术语,但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将鱼线比作弹弓的皮筋,将风速比作水的流速)将这些复杂的物理原理消化成了易于理解的钓鱼技巧。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开辟了一小块区域讨论了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渔轮在高速出线时刹车系统的微调技巧,这一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被完全忽略的“黑箱”操作。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同样的人、同样的抛投动作,换了一个渔轮后效果会大相径庭。这种对装备“深层机制”的挖掘,使得这本书的适用周期非常长,它不会因为某一款新装备的出现而迅速过时,因为它教授的是原理而非特定产品的操作指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思考”如何钓鱼,而不仅仅是“照着做”怎么钓鱼。
评分拿到这本厚厚的书籍时,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的内容广度和深度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重于基础装备介绍和基础抛投技巧的入门手册,毕竟市面上的同类书籍大多如此。然而,深入浏览后发现,它对“知识”的定义被极大地拓宽了。其中关于鱼类行为生态学的章节,简直可以说是小型的动物学研究报告。它详尽地分析了目标鱼种的摄食偏好、繁殖周期,乃至在不同气压和温湿度条件下的生理反应,这为精准施钓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不是单纯的靠“经验主义”。特别是关于“非标准”钓点的开发策略那部分,它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水域环境的变迁对鱼群分布的影响,并给出了适应性的解决思路,这体现了编者对当代钓鱼环境的深刻洞察力,非常贴近现实。此外,书中对钓具材料学的介绍也十分精辟,它不像某些书那样只是告诉你哪个品牌好,而是从碳纤维的模数、导环的材质对抛投影响等硬核技术层面进行了解析,让人在选购装备时能做出更理性的判断。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叙事逻辑,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积累的过程,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放下手机,沉浸其中,去理解每一个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