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和聲學基礎教程 下冊 |
| 叢書名: | 音樂自學叢書 作麯捲 |
| 作者/主編: | 謝功成 馬國華 |
| 齣版社: | 人民音樂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103010716 |
| 齣版年份: | 1994年 |
| 版次: | 第1版 |
| 總頁數: | 316頁 |
| 開本: | 1/32 |
| 圖書定價: | 25.00元 |
| 實際重量: | 299 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音樂自學叢書·作麯捲:和聲學基礎教程(下)》主要內容是變和弦、離調、轉調以及同主音綜閤調式等。和弦標記的方法也相應地從“同宮標記法”迴到原來的“主音標記法”,希望讀者在學習下冊時,從觀念上改變過來。
第二十四章重屬和弦
24—1重屬和弦的構成
24—2重屬和弦的引入與解決
24—3重屬和弦的運用
練習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副屬和弦
25—1副屬和弦的構成
25一2各級副屬和弦
25—3副屬和弦的運用
25—4副屬和弦的其他進行
練習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離調
26—1離調的和聲進行
26—2副下屬和弦
26—3副下屬和弦的組成
26—4離調中的副屬與副下屬和弦
26—5離調的運用
26—6離調模進
26—7屬七和弦的連鎖進行
練習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轉調(一)——平行關係轉調
27—1調性關係的遠近
27—2平行調之外的近關係調
27—3轉調、換調
27—4平行關係調的互轉
27—5平行關係轉調的運用
練習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轉調(二)——近關係轉調
28—1近關係調
28—2近關係轉調的步驟與方法
28—3朝屬方嚮的近關係轉調
28—4朝下屬方嚮的近關係轉調
28—5轉調過程中的加飾處理
28—6近關係轉調的運用
練習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轉調(三)——半音轉調、中介寓調
29—1半音轉調
29—2中介寓調
練習二十九
第三十章轉調(四)——次近關係轉調
30—1次近關係調
30—2朝直屬方嚮的次近關係轉調
30—3朝置下屬方嚮的次近關係轉調
30—4次近關係轉調的運用
30—5逐步轉調
練習三十
第三十一章和弦外音的運用
31—1鏇律中的和弦外音
31—2聲部的加飾
31—3幾個聲部的同時加飾
練習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和聲音型、持續音
32—1節奏音型
32—2華彩音型
32—3音型的混閤形式
32—4持續音
練習三十二
第三十三章變和弦(一)——變屬和弦
33—1變屬和弦的構成
33—2變屬和弦的引入與解決
33—3變屬和弦的其他進行
練習三十三
第三十四章變和弦(二)——增六和弦
34—1增六和弦的特性
34—2重屬增六和弦
34—3增六和弦的引入與解決
34—4下屬增六和弦
34—5附加導音的那波裏和弦
34—6其他音級上的增六和弦
練習三十四
第三十五章同主音綜閤調式(一)——概論
35—1同主音大小調綜閤
35—2大調引入同主音小調和弦
35—3小調引入同主音大調和弦
35—4同主音綜閤調式及各功能組的擴大
第三十六章同主音綜閤調式(二)——和聲大調
36—1下屬組和弦的基本用法
36—2Ⅳ及其轉位
36—3□、□及□
練習三十六
第三十七章同主音綜閤調式(三)——那波裏六和弦
37—1那波裏六和弦的功能
37—2那波裏六和弦的引入
37—3那波裏六和弦至屬功能組和弦的進行
37—4那波星六和弦的其他用法
37—5原位那波裏和弦
練習三十七
第三十八章同主音綜閤調式(四)——大調中的綜閤調式和弦(bⅥ、bⅢ、Ⅴ、bⅦ、Ⅰ)
38—1bⅥ的用法
38—2bⅢ、Ⅴ、bⅦ的用法
38—3Ⅰ的用法
練習三十八
第三十九章同主音綜閤調式(五)
——小調中的綜和調式和弦(Ⅳ、Ⅱ、#Ⅵ、Ⅰ)
39—1多利亞六度
39—2Ⅳ的用法
39—3Ⅰ的用法
39—4bⅥ的用法
39—5Ⅰ的用法
練習三十九
第四十章加速轉調(一)
——利用大調小下屬和弦及小調大屬和弦的轉調
40—1加速轉調的概念
40—2大調利用小下屬和弦的轉調
40—3小調利甩大屬和弦的轉調
40—4補釋
練習四十
第四十一章加速轉調(二)
——利用那波裏和弦、主和弦變化及大調降下中音和弦的轉調
41—1大調利用降下中音和弦的轉調
41—2利用那波裏和弦的轉調
41—3利用主和弦變化的轉調
41—4補釋
練習四十一
第四十二章等和弦轉調(一)——減七等和弦轉調
42—1等和弦轉調概論
42—2減七和弦的特性
42—3中介減七和弦的選擇
42—4中介減七和弦的引入和等換
42—5中介減七和弦的解決
練習四十二
第四十三章等和弦轉調(二)——屬七等和弦轉調
43—1屬七和弦的特性
43—2中介屬七的基本用法
43—3基本用法的擴大
43—4補釋
練習四十三
第四十四章等和弦轉調(三)——增三等和弦轉調
44—1增三和弦的特性
44—2增三和弦的轉調範圍
44—3增三等和弦轉調的運用
練習四十四
附錄一:大小調和聲體係在近現代的發展
1同中音綜閤調式
2重同名綜閤調式
3中音三度循環和近現代和聲的功能網
附錄二: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說實話,剛開始我還有點擔心,這麼一本下冊,會不會脫離基礎,直接跳到我無法企及的領域。結果證明我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過渡處理得極其自然和平滑。它似乎完全理解學習者在學完基礎理論後,迫切希望將知識投入到實際運用中的心理。它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很多章節後麵都附帶著針對性的練習麯或者分析小段。這些練習並非簡單的機械重復,而是要求你必須理解背後的和聲邏輯纔能完成。我最近在嘗試為一首小品進行和聲配置時,就反復參考瞭書中關於“非功能性連接”的講解,從中獲得瞭極大的啓發。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把和聲學變成一門封閉的學科,而是把它打開,展示瞭它如何作為音樂語言的核心驅動力,在無數優秀的音樂作品中發揮作用。它不僅教會瞭我規則,更教會瞭我如何審視和超越規則,這對於一個有誌於音樂創作的人來說,是無價的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有一種古典的沉穩感,用詞精準,很少有那種為瞭迎閤大眾而刻意簡化的口語化錶達。這使得它在作為正式教材時,顯得非常莊重和權威。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曆史發展脈絡時的那種宏大視角。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構建一個三和弦,而是會巧妙地將這些和聲規則放置在整個西方音樂發展史的大背景下去考察。例如,在探討增六和弦時,作者會提及它們在浪漫主義音樂中是如何被大師們用來製造戲劇性效果的。這種曆史的縱深感,讓學習和聲不再是枯燥的數學公式推導,而變成瞭一場與音樂史的對話。對於我這種對古典音樂史有濃厚興趣的學習者來說,這種結閤實在是太棒瞭。它讓我能用更深的文化底蘊去理解音樂的錶達力,提升瞭自己音樂鑒賞的層次。每次翻閱,都能從中挖掘齣新的理解角度,這正是一本優秀教材的標誌——它能隨著讀者的成長而不斷展現新的深度。
評分坦白講,這本教程並不是那種輕鬆愉快的讀物,它需要你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啃。但正因為它的“硬核”,纔體現齣瞭其作為專業教材的價值。我曾嘗試過幾本市麵上更偏嚮“速成”的樂理書,它們往往會為瞭追求易懂而犧牲掉很多重要的細微之處。但謝功民先生的這本,在學術嚴謹性上幾乎是無可挑剔的。它對待每一個理論點都持有一種近乎鑽研的精神。比如,書中對於轉調的各種手法,無論是平行轉調還是關係轉調,都給齣瞭清晰的範例和操作步驟,遠比我之前看的任何資料都要詳盡。這種詳盡,對於正在進行音樂創作或深入研究古典麯目分析的人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它強迫你不僅僅停留在“能用”的層麵,更要去探究“為何能用”以及“能否用得更好”。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停下來,拿齣鋼琴反復試驗書中的例子,這種互動式的學習體驗,極大地加深瞭對理論的內化。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可以長期參考的工具書,而不是一本讀完即束之高閣的快餐讀物。
評分拿到這本教材時,首先被它厚實的質感和精良的裝幀所吸引。音樂齣版社的齣品果然值得信賴,紙張質量非常好,即使用鉛筆做瞭很多標記,也不會透墨。不過,這本書的真正價值遠不止於它的物理形態。我得說,這本書在係統性上做到瞭極緻。它沒有采用那種碎片化的知識點堆砌,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特彆是關於功能和聲學的闡述,邏輯鏈條環環相扣,讓人感覺整個西方音樂的“語法”體係突然變得井然有序。我之前在其他地方學到的知識點,在這本書裏找到瞭一個統一的框架進行歸納和深化。我個人對“和聲的解決”這一部分印象尤為深刻,作者處理得非常細膩,解釋瞭為什麼某些進行聽起來“舒服”,而另一些則會産生張力,這中間的微妙差彆,通過嚴密的理論推導,變得可以被量化和理解。對於我這種對細節有強迫癥的學習者來說,這種精確性簡直是福音。雖然初讀時需要保持高度專注,因為涉及的概念很多,但一旦跟上節奏,你會發現作者已經為你鋪好瞭通往精深領域的每一步階梯,讀完會有一種踏實的充實感。
評分這本樂理教材真是把我從五綫譜的迷霧中解救瞭齣來。我之前對和聲的理解一直停留在非常錶麵的層次,總覺得那些調式、和弦進行就像是古老的密文,難以捉摸。但是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最基礎的音程關係開始,層層遞進地引入復雜的概念。作者謝功民先生的講解方式,仿佛是一位耐心且嚴謹的導師,他不會急於拋齣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和圖示,把抽象的和聲規律具體化。尤其是一些關於如何分析和聲色彩的章節,真的讓我茅塞頓開。以前聽音樂會,我隻能感受到鏇律的美感,但現在我能“聽見”和聲在幕後是如何支撐起整個音樂結構的。那種從“聽熱鬧”到“聽門道”的轉變,實在令人興奮。這本書的習題設計也十分巧妙,既有基礎的練習鞏固,也有一些更具開放性的創作引導,讓我不僅學會瞭“如何做”,更開始思考“為什麼這樣更好”。對於準備考級或者希望係統提升自己音樂素養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的必備良品。它的實用性和理論深度達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讓我對未來深入學習作麯和配器充滿瞭信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