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艳一枝露凝香:古典美女养颜妆容术 9787505723641

红艳一枝露凝香:古典美女养颜妆容术 978750572364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路英 著
图书标签:
  • 古典妆容
  • 古代美容
  • 传统养颜
  • 美女妆容
  • 彩妆技巧
  • 美容秘诀
  • 历史文化
  • 女性魅力
  • 妆容艺术
  • 养生美容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23641
商品编码:296855533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红艳一枝露凝香:古典美女养颜妆容术

: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路英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057236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她们的美,连动物、植物和天上的月亮也都在她们美丽的光环下不敢正视。
留在史书上的女人是烈女、贞妇、孝女、才女、女皇、皇后、公主以及被称作“祸水”的女人,然而留在世人心里的却是美女。关于她们如何养颜、保颜民间传说宛如春天绚丽的花朵,为千古的东方美韵增辉。连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英雄王侯、花鸟鱼虫,都在她们的周围蹁跹起舞。
女性为了美,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心甘情愿。现在的美容化妆品且不说效果如何,单单价格就令人咂舌,而你只需用买化妆品钱的零头就可以买下这本收集古典美女养颜秘方的锦囊,何乐而不为呢况且翻开书,看着古色古香的设计。优雅从容的文字,你也会心旷神怡、如沐清风。踏上美容文化的列车,终点便是美丽动人,实在是开卷有益,阅而愈美。

目录


上卷 美女·媚术
古典美女的标准
古典美女的类型
古典女人小脚的魅力
古典女人的媚术
古典女人的美容术
与媚术
中国古代的“男宠”
古典美女的历史演变
下卷 媚人·尤物
妩媚妖后助纣虐——妲己
千金一笑乱宫闱——褒姒
九寡“不祥”绝色妇——夏姬
一顾倾城复倾国——西施
旖旎后庭怨——卫子夫
美轮美奂两芙蓉——赵飞燕 赵合德
洛水凌波缱绻愁——甄夫人
谗言害人终害己——冯妙莲
西泠青莲自飘零——苏小小
回眸一笑百媚生——杨玉环
冰肌玉骨花容貌——花蕊夫人
艳绝扬州姊妹花——大小周后
放诞绝代才——柳如是
红颜哀弦诉冤孽——陈圆圆
遍体馨香西域仙——香妃

作者介绍


路英,男,20世纪60年代后期生,山东省栖霞市人。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现居北京。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在国内及台、港等地发表并出版有“故土纪事”系列小说、散文、诗歌,及文化研究专著《释梦考——中国古代占梦迷信剖析》、《中国古代间谍与谋略》、《梦与

文摘


序言



《锦绣华章:古代服饰风尚流变与生活美学》 图书简介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细腻的民俗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服饰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审美取向与精神内涵。我们聚焦于“穿在身上的历史”,通过对历代服制形制、材质工艺、色彩纹样的考证,还原了古代社会阶层、礼仪规范乃至日常生活的生动图景。 第一编:礼制之衣——服饰的社会建构 本篇着重探讨服饰的礼仪属性和社会意义。中国自古有“衣冠上国”之称,服饰绝非单纯的御寒蔽体之物,而是权力、等级与伦理观念的物化体现。 先秦的质朴与规范: 追溯上衣下裳制度的形成,分析周代“玄衣纁裳”等严格的礼服制度如何服务于宗法社会。重点阐述“服色之辨”如何区分贵贱,以及冠冕制度的复杂结构及其象征意义。 秦汉的统一与变革: 探讨秦朝以来的服色制度统一,以及汉代深衣的演变——这种将上衣下裳合为一体的形制,如何反映了汉人对“浑然一体”哲学思想的追求。对曲裾、直裾的形制差异及其穿着场合进行详尽考证。 魏晋南北朝的“尚宽博”: 细致描绘这一动荡时期,士人阶层对传统礼制的松动与反叛。褒衣博带、褒裙的流行,不仅是审美趣味的转向,更是魏晋风度与玄学思想在服饰上的具体投射。探讨了“襦裙”形制如何在民间和宫廷中扎根。 隋唐气象: 盛唐服饰以其开放、兼容并蓄的特点,展现了空前的自信与繁荣。本章将重点分析胡服对唐代服饰的渗透(如圆领袍的普及),以及女性服饰的创新,如坦领装、帔帛的飘逸之美,并分析“大袖衫”在礼仪场合的庄重性。 第二编:工巧之韵——材质、色彩与纹饰的艺术 服饰的生命力在于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装饰语言。本篇致力于揭示古代匠人如何将自然、哲学和吉祥寓意融入织物之中。 织染的科技史: 从丝绸的起源与发展(包括提花技术如锦、绫、罗的成熟),到麻、葛、棉等不同纤维在不同阶层的应用。详细介绍中国古代染料的提取与固定技术,如茜草、栀子、靛蓝的使用,色彩的饱和度与持久性是如何通过工艺保证的。 色彩的哲学与禁忌: 系统梳理历代官方对“正色”的界定与推崇,如汉代尚“赤”、唐代崇“黄”等。阐述五行学说如何影响服饰的用色规范,以及特定场合(如丧葬、婚嫁)的色彩禁忌。 纹样的叙事: 重点解析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纹样。龙凤、麒麟等瑞兽纹样在不同朝代如何演变其象征地位;云雷纹、水波纹等自然元素如何抽象化;以及对植物纹样(如牡丹、莲花)的偏爱及其寓意。分析“补子”制度的出现,如何将等级标识推向制度化的巅峰。 第三编:风尚的流转——从宫廷到市井的审美变迁 服饰的流行是社会心理的晴雨表。本篇关注中晚唐至明清时期,服饰在审美趣味和功能性上的细微调整与剧烈变化。 宋代的内敛与文雅: 对比唐代的华丽,宋代服饰趋向于“瘦、小、雅”。详细解读褙子、宋裤、褶襕衫等标志性单品,探讨其如何呼应宋代理学对简约、含蓄之美的追求。分析宋代女性的“褙子外穿”现象,及其对日常活动的适应性。 元代的民族交融: 探讨蒙古族服饰(如辫线袍)对汉族传统服饰体系的冲击与融合,分析服饰制度在异族统治下的调整与延续。 明代的复古与定型: 明代服饰力图恢复汉唐旧制,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体系。重点研究“袄裙”、“比甲”的组合,以及男性官服的“补子”制度的最终确立和完善。对明代女性的“立领”和“琵琶袖”的结构进行细致解析。 清代的满汉融合与定型: 详述清初“剃发易服”政策对服饰文化造成的巨大断裂,以及随后形成的旗装体系(如马褂、长袍、坎肩)。重点对比八旗服饰与汉族传统服饰的差异,探讨旗袍在清末民初向现代时装转型的关键节点。 结语:衣冠之变,时代之镜 总结历代服饰变迁中的不变主题——对秩序的维护、对审美的追求以及对文化的传承。服饰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映照着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时代精神。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艺术成就及生活哲学的独特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现代的美容书籍往往过于侧重于工具和产品的介绍,而忽略了“神韵”的塑造。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气色”的来源,而不是仅仅教你如何用遮瑕膏掩盖倦容。书中对“卧蚕”的描绘,不是简单地教你怎么画出卧蚕,而是阐述了何为“笑意盈盈,神采奕奕”的面部状态,以及古代如何通过特定的手法来营造这种生动感。这种由内而外的引导,非常具有启发性。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细节的把控极为精准,从对“朱唇”的描绘中对不同场合口脂色调的选择,到对发髻造型的描述中对发饰材质与整体服饰的搭配考量,都体现出一种对“整体美学”的极致追求。它不是教你成为一个“完美无瑕”的假人,而是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时代和气质的“古典美感”。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像一首婉约的词,读起来让人心神俱静,完全沉浸在一种古典的意境之中。它没有使用大量生硬的专业术语,而是大量引用了唐诗宋词中的意象来描绘妆容和气质,比如用“芙蓉初绽”来形容腮红的晕染,或者用“月下柳梢”来比喻眼线的描画。这种文学性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也让读者在学习技巧的同时,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尝试着按照书中描述的某些“点睛”之笔来调整自己的日常梳妆习惯,比如对眉形的理解,不再仅仅是追求时下流行的形状,而是去思考“蛾眉”、“远山眉”背后所蕴含的不同心境和身份表达。这种层层递进的解读,使得妆容不再是简单的修饰,而成为一种无声的自我叙事。对于我这样追求文化底蕴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精神价值远超其实用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堪称一绝,它并非按照脸部结构(眉眼鼻唇)来机械划分章节,而是采用了更具历史感和季节性的叙事逻辑。一开始的章节似乎就设定了一个基础的“养身”基调,强调清洁与基础调理是所有妆容的根基,这一点和古代的养生观是高度一致的。随后,章节会随着季节的更替或特定节庆的礼仪变化而展开,比如在描述夏季妆容时,会自然地引入了对“清雅淡妆”的推崇,并结合了当时的香料使用习惯。这种叙事方式使得知识点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阅读起来毫无压力,反而有一种顺应时令、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舒适感。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化妆”这件事,不再把它看作日常的例行公事,而是一种与自然、与传统对话的方式。这种结构上的创新,是它区别于市面上绝大多数同类书籍的关键所在。

评分

初翻开这本《红艳一枝露凝香:古典美女养颜妆容术》,就被它浓郁的古典韵味和对传统美学的致敬所吸引。装帧设计上就透着一股雅致,仿佛能从指尖感受到旧日闺阁的幽香。内容上,作者似乎并没有落入俗套,没有堆砌那些千篇一律的现代美容概念,而是深入挖掘了古代文献中关于女性仪态、气色调养的精髓。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内调外养”的论述,它强调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表象改变,而是通过对生活习性的调整,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那种经得起岁月考验的韵致。比如书中对不同季节养生茶饮的详细介绍,不仅配方考究,连饮用时的心境和环境都有所提及,读起来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古代闺秀请教,让人感觉非常踏实和受用。它更多地像是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而不是单纯的化妆指南,教人如何以一种更从容、更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容颜和身心。这种将美学与生活艺术深度融合的态度,在当今快节奏的美容市场中,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

我必须承认,起初我对这种探讨古代妆容的书籍抱有一丝疑虑,担心它会过于晦涩或不实用。然而,这本书成功地将深奥的文化知识与可操作的技巧巧妙地结合起来。它在解释“面如凝脂”的肌肤状态时,会引经据典,阐述其背后的哲学含义,但紧接着,又会提供一些非常实际的、基于传统智慧的保养建议,比如如何利用某些天然材料进行温和的去角质或提亮。书中对于“素面朝天”之美也有独到的见解,它没有将所有焦点都放在浓墨重彩之上,反而细致地描绘了如何在不施重彩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气场和细节(如修剪指甲、梳理发丝的整洁度)来提升整体的古典韵味。这种平衡感非常难得,它既满足了我们对古代风华的向往,又提供了可以融入现代生活的实用指导,读完后感觉不仅仅是学会了几种化妆技巧,更是获得了一种更具文化深度的生活态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