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教材)軟件工程
定價:35.00元
售價:23.8元,便宜11.2元,摺扣68
作者:陳明著
齣版社:中國鐵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11312391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軟件工程的教材,主要內容包括:軟件工程概述、軟件項目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麵嚮對象的分析與設計方法、用戶界麵設計、編碼、軟件質量與質量保證、項目計劃與管理、軟件維護、軟件開發工具與環境概述、軟件建模等。
本教材的主要特點體現在其內容係統、語言精練、概念準確。本書適閤作為高等學校軟件工程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軟件工程的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章 軟件工程概述
1.1 軟件
1.1.1 軟件的發展
1.1.2 軟件的定義
1.1.3 軟件的特點
1.1.4 軟件的分類
1.2 軟件工程的內容與方法
1.2.1 軟件危機與軟件工程的定義
1.2.2 軟件工程的基本內容與目標
1.2.3 軟件的基本開發方法
1.2.4 軟件工程的基本原則
1.2.5 軟件工具與環境
1.3 軟件生存周期與軟件開發模型
1.3.1 軟件生存周期
1.3.2 軟件開發模型
1.4 軟件工程學的知識體係
小結
習題
第2章 軟件項目分析
2.1 可行性研究的任務
2.2 可行性研究的步驟
2.3 可行性研究的要素
2.3.1 經濟可行性
2.3.2 技術可行性
2.3.3 社會環境
2.4 係統流程圖
2.5 成本一效益分析
2.5.1 成本估計
2.5.2 費用估算
2.5.3度量效益的方法
小結
習題
第3章 軟件需求工程
第4章 概要設計
第5章 詳細設計
第6章 麵嚮對象設計
第7章 用戶界麵設計
第8章 編碼
第9章 軟件質量與軟件測試
0章 軟件交付與維護
1章 項目計劃與管理
2章 軟件建模及其工具
3章 軟件開發工具與環境
附錄A 可行性研究報告規範
附錄8 項目開發計劃規範
附錄C 需求規格說明書規範
附錄D 概要設計說明書規範
附錄E 詳細設計說明書規範
附錄F 測試計劃
附錄G 測試分析報告
附錄H 項目開發總結報告規範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是它所傳達的“工程的嚴肅性”。它並非一本旨在讓人快速入門的速成指南,而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復研讀、並隨著自身經驗增長而不斷有新感悟的參考寶典。作者在闡述軟件生命周期各個階段時,始終貫穿著對設計原則的尊重和對長期可維護性的執著。我發現,很多我在實際工作中感到睏惑的技術難題,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源頭上的解釋,即我們是否在正確的工程階段使用瞭正確的思維工具。它對於“重構”的論述,並非簡單地建議修改代碼,而是將其提升到一種持續性的、預防性的維護活動層麵。讀完此書,我不僅在技術知識上有所補充,更在對待軟件構建這項事業的態度上,有瞭一次深刻的洗禮——從一個單純的編碼者,逐漸嚮一個具備全局觀的係統構建者的方嚮邁進。這本書無疑是為那些渴望超越日常任務,追求卓越工程實踐的專業人士所準備的。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呈現,簡直是業界的一股清流。在如今這個充斥著大量屏幕閱讀的時代,能夠擁有一本實體書,其閱讀體驗本身就成瞭一種享受。圖錶的繪製清晰而富有邏輯,那些復雜的流程圖和狀態轉換圖,在黑白印刷中依然保持著極高的可讀性,這絕非易事。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講解敏捷方法論時所采用的剋製和深入。他沒有盲目地推崇某一種特定的敏捷框架,而是追溯瞭這些方法背後的哲學根源,並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而非僅僅“如何”做。閱讀這些章節時,我仿佛在進行一場哲學思辨,關於迭代、關於反饋循環的本質。書中關於技術債務的章節,更是尖銳得讓人心痛,作者毫不留情地揭示瞭短期妥協如何侵蝕長期健康,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償還計劃”,這種務實精神與深刻洞察力的結閤,令人嘆服。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時,對它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期待,畢竟市麵上的“軟件工程”讀物汗牛充棟,大多不過是重復前人嚼爛的口水話。然而,這部作品真正體現瞭其價值的地方,在於它對“人”與“組織”在工程實踐中作用的強調。它並非局限於技術棧的討論,而是深刻地探討瞭團隊協作的復雜性、跨職能溝通的微妙之處,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推行統一的工程標準。特彆是對於風險管理的論述,作者跳齣瞭傳統的風險登記冊的窠臼,轉而探討瞭如何建立一種“風險感知”的組織氛圍,讓每個人都成為早期預警係統的一部分。這種將管理學、社會學與工程學融會貫通的視角,使得整本書的層次得到瞭極大的提升。它教會我的,與其說是如何寫代碼或設計係統,不如說是如何領導一個高效能的工程團隊,如何在高壓環境下做齣理性的技術決策。這種對“軟技能”的重視,是許多純技術書籍所缺失的寶貴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精妙,讀起來完全沒有傳統技術書籍那種壓迫感。它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跨越時空的旅程,帶領我們從混沌的初始階段,一步步走嚮成熟穩定、可以交付生産的版本。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鮮活,尤其是在描述測試與質量保證章節時,那種對“缺陷”近乎苛刻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他沒有迴避軟件開發中那些令人沮喪的時刻——比如項目延期、需求蔓延,而是將它們作為提升能力的契機來呈現。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實踐的描述,那不僅僅是工具鏈的堆砌,而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工程文化轉型。作者用一係列生動的比喻,將原本聽起來高深莫測的自動化流程,描繪成一條高效、可靠的生産流水綫,極大地激發瞭我對優化現有工作流的熱情。閤上書本時,我感受到的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一種思維模式的重塑,是對“交付價值”這一核心目標的深刻理解與堅定承諾。
評分這部作品,從扉頁到最後一頁,都散發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厚重感,仿佛每一頁都浸透瞭作者多年來在項目實踐中摸爬滾打的汗水與智慧。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理論匯編,畢竟“工程”二字往往與死闆的條條框框聯係在一起,但事實恰恰相反,它以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筆觸,描繪瞭軟件構建過程中的那些光榮與夢想。書中對需求分析階段的細緻入微的刻畫,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需求訪談的會議室,麵對著那些閃爍著不同期望的客戶眼睛,體會著將模糊不清的願景轉化為清晰藍圖的挑戰。特彆是關於用例圖和用戶故事的構建,作者並沒有滿足於教科書式的定義,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貼近真實業務場景的案例,展示瞭如何駕馭那些變幻莫測的“灰色地帶”。那種深入骨髓的洞察力,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該領域的讀者,也能迅速把握住軟件開發中最核心的“人”與“流程”的交互藝術。讀到中段關於架構設計的部分,我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關於模塊化、高內聚低耦閤的精妙論述,它們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像建築學中的結構力學一樣,支撐著龐大係統的穩定與擴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