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医补肾养生法(第三版)
定价:30.00元
作者:马汴梁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091452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概述了中医有关肾与肾虚基本知识,详述了补肾养生的各种中药、食品及配方。其中单味中药和食品69种,包括其性味、归经、成分、功效作用和应用等;各种补肾靓汤、药膳、药酒及中药配方约600首,按中医辨证分类,详述其组成、制作、功效和用法等。同时介绍了熏洗、拔罐、敷脐、按摩、刮痧、药枕、药浴、气功、运动等中医补肾法及国医大师有关补肾的经验。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简明实用,养生保健与治病效果确切,适于广大群众、特别是肾虚体弱的中老年朋友阅读参考。
目录
章肾与肾虚补养基本知识
一、肾的概念与生理功能
二、肾虚病机与证候
三、肾虚补养常识
第2章常用补肾中药
第3章常用补肾食品
第4章补肾壮阳
第5章滋阴补肾
第6章补肾益精
第7章补肾益气
第8章腰痛
第9章阳痿
0章遗精
1章补肾乌发
2章补肾利水
3章补肾纳气平喘
4章补肾定眩
5章补肾聪耳
6章补肾膏方
7章熏喜补肾法
8章拔罐补肾法
9章敷脐补肾法
第20章按摩补肾法
第21章刮痧补肾法
第22章药枕补肾法
第23章药浴补肾法
第24章气功补肾法
第25章运动补肾法
第26章国医大师补肾法
作者介绍
马汴梁,男,1957年生,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2003年被评为焦作市十佳中青年名中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的临床与研究,其课题“胃宝煎剂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临床研究”“中医古病名研究”等分获市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医学著作40余部,代表作有:《食管胃肠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中西医结合肝胆病学》《功能性胃肠病诊治与调理》《胃炎诊治与调理》《中医滋补养生丛书》《敷脐妙法治百病》《保健药酒配方1000首》等。其业绩已入选《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等辞书。
文摘
序言
对于一个热衷于探索外太空奥秘的业余天文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次精神上的远航。它避开了过于晦涩的纯数学推导,而是专注于将最新的宇宙学发现以一种极具画面感和叙事性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探讨尤其精彩,作者没有给出最终答案,而是像一个老练的侦探一样,梳理了迄今为止所有支持或反对当前主流理论的观测证据,将读者的思维引导至前沿辩论的最中心。我特别佩服作者驾驭复杂概念的能力,比如对引力波的探测原理,他能用一系列巧妙的比喻,让一个物理门外汉也能大致理解时空涟漪的本质。图表制作精良,色彩运用大胆而富有启发性,很多深空星云的图像,其美感丝毫不逊于任何艺术作品。读完后,你会对“我们是谁,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产生更深层次的敬畏感,感觉眼前的世界被无限拓宽了。
评分我总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就必须深入其民间艺术和生活美学。这本关于二十世纪初欧洲民间纺织艺术变迁的专著,完美地捕捉到了这种时代脉动。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花纹和色彩,而是将纺织品的制作过程——从羊毛的采集、染色到织机的操作——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它细致描述了工业革命对乡村手工艺者生活的影响,以及手工艺者如何通过作品来表达隐秘的反抗或对传统的坚守。书中的田野调查笔记和历史照片极具价值,它们展示了那些已经消亡的地域性编织技巧和图腾含义。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温和的怀旧感,但分析却非常犀利客观,避免了过度浪漫化历史。对于服装设计、文化人类学乃至历史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它让一块布料的故事变得跌宕起伏,充满人性光辉。
评分这本关于植物养护的指南简直是园艺爱好者的福音!从土壤配比的微观细节到不同光照需求的宏观把握,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便是对园艺知之甚少的“都市农夫”也能迅速上手。我尤其欣赏它对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无毒防治方法的详尽介绍。书中配有大量高清实拍图,让我在辨认那些让人头疼的真菌感染或蚜虫侵袭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做什么”的层面,而是花了大篇幅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为什么在特定季节需要调整浇水量,这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理解力和实践能力。书中对不同气候带的植物适应性调整也做了细致区分,这对于居住在气候多变地区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阅读过程中,我感觉就像是身边随时站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园艺大师在耐心指导,每翻过一页,我的阳台花园似乎就更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它的实用性和知识性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平衡点,绝对值得所有热爱绿植的朋友收藏。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那些古老的草药学典籍,而这本关于古代建筑修复技术的书籍,恰好满足了我对“传统工艺的深度挖掘”的兴趣。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普及读物,而是直接切入了核心——那些失传已久的灰泥配方、榫卯结构的力学原理,以及特定地域天然石材的处理工艺。作者似乎跑遍了名山大川,记录了许多仅存在于口耳相传中的匠人手艺。书中对不同朝代建筑材料的细微差别进行了对比分析,比如宋代与明代在木材防腐处理上的侧重点差异,分析得鞭辟入里。对于结构工程背景的人来说,那些复杂的力学图解和材料强度测试数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对修复案例的深度剖析,通过“原状”与“修复后”的对比,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精妙与不可替代性。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可以作为专业培训的参考教材,它让冰冷的建筑结构重新焕发出历史的温度。
评分近期阅读的关于早期密码学和信息安全史的这本著作,彻底颠覆了我对“信息加密”的刻板印象。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算法介绍,而是一部充满谍战、宫廷斗争和数学天才的史诗。作者将重点放在了破解与反破解的历史交锋上,比如如何从凯撒密码的简单位移,一步步演变到复杂的多表替换,以及二战时期恩尼格玛机所引发的全球博弈。书中对早期数学家和情报人员的刻画栩栩如生,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面对巨大压力时的抉择,比任何小说都来得扣人心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清晰地论证了“计算能力的瓶颈”如何直接决定了加密技术的安全等级,这让我对现代量子计算的威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炉火纯青,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抛出令人屏息的悬念,让人读起来完全停不下来,恨不得一口气看完所有天才的智慧结晶与历史的较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