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周剑南武术文集
定价:60.00元
作者:周家芳,朱梅玲,陈振勇 等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4375162
字数:
页码: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周剑南武术文集》旨在为读者呈献出我中华武术传统的渊源,透过真实历史层面,笔述那些距今久远的似隐似现的当初的背景,同时具有层层的深刻意义,很多的是以周剑南从事武术习练的笔记见闻,实地深入考查和记录,以文字形式记载丰富多彩的亲历亲为作为史学依据和考证。
这些纪实性文章集成,体现坚守传统武术和强健心智的目的,对于后世后学必然有所影响,周剑南先生结构严谨、下笔谨慎的文风体现在武术考证的字里行间。文集“我国昔日之保镖与护院”“武林珍闻”使我们了解彼时之政治经济发展的背景和因素,故为必然产生的事物。“论轻功之研究”似带神秘色彩,但也有其依据:刻苦的练习轻功,(古时有“神行太保”——小说中的传奇人物)负重跳跃、高度的夜间视力、彼时的土木瓦屋砖墙结构,所以具有可信度,加之现代的攀沿(缘)鞋的制作,所谓“飞檐走壁”虽有神秘色彩,但不乏趣味性和研究倾向性(此文经香港出版社出版,有英语摘要-Abstract)。
目录
作者介绍
周家芳(1933-),安徽省无为县人,周继春(剑南)之女,出生不久,因为抗日战争,其父离开日本的占领区,和母亲在沦陷区生活,直到抗战胜利才和父亲相聚,移居台湾,先居住台南,数年后移居台北至今。曾随其父学习太极拳、太极剑、形意拳等。毕业于立台北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曾从事农业试验所昆虫系、农药检验室、蔬菜农药残留余毒分析员工作,数年后,转任教职,就职于台北市市立介寿国民中学理化教员,直至退休。
朱梅玲(1936-),我国武术家朱国桢之女——从6岁开始跟随傅淑云习练绵拳,。曾在纪念中央国术馆成立十五周年全国国术大会(1943.5,.重庆)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国术表演大会上进行表演(1945.5,重庆),1956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留校任教,现为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教授。2010年暑期率领“和平与友谊的怀想”演唱会赴首尔进行韩中歌唱艺术交流演出2014年5月期间受中国文化大学邀请,率学生赴台北进行“两岸和平友谊文化交流音乐会”。
陈振勇(1976-),河南许昌人,教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搏击·武术科学》杂志编委,中国大体协民族传统体育分会科研委员会委员,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现任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自幼随许昌市马建老师习练查拳、心意拳、中国跤,近年来曾向温佐惠、郭乃辉等多位老师学习八极拳、双手刀等传统武术。
李斌(1990-),安徽亳州人,现为成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陈振勇老师。于2005-2009年在安徽省蒙城县华东武术学校,跟随袁伟吉老师习练竞技武术,2013年毕业于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获学士学位。
文摘
序言
周剑南生平简介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章 文章
《论弹腿与潭腿的异同点》
《发展太极拳之路》
《国术中轻功之研究》
《剑之研究》
《枪之研究》
《太极拳历史的研究》
《我国昔日之保镖与护院》
《忆民国三十七年在北平蒐集国术史料所见所闻》
《忆民国三十七年在上海与国术界人士的交往》
《太极拳发微》
第二章 书信
狄兆龙回信给周剑南(1998.4.23日)
贾翼辅写给周剑南信(1999.7.22日)
刘云樵写给周剑南信(1959年)
宋光华写给周剑南信(1997.11.12日)
宋光华写给周剑南信(2008.1.3日)
宋光华写给周剑南信(2008.7.1日)
宋光华写给周剑南信(2009.12.17日)
郑怀贤写给周剑南信(1948.3.18日)
郑怀贤写给周剑南信(1948.8.2日)
周剑南写给童旭东信(2005.1.11日)
周剑南写给童旭东信(2005.6.5日)
第三章 武林珍闻
《八卦名家程廷华》
《形意拳之源流》
《形意门的武艺》(上)
《形意门的武艺》(下)
《点穴圣手王征南》(上)
《点穴圣手王征南》(中)
《董海川小传》(上)
《董海川小传》(下)
《关羽究竟是否用刀》
《国术内容述要》
《内家外家考》(上)
《内家外家考》(下)
《神拳李能然》
《崩拳圣手郭云深》
《形意大家车毅斋》
《摔角大师张凤岩》(一)
《摔角大师张凤岩》(二)
《摔角大师张凤岩》(三)
……
第一次翻开《周剑南武术文集》,就被那股醇厚的武术底蕴所吸引。不同于市面上那些讲求速成、卖弄花哨的武术书籍,这本书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前辈,娓娓道来他毕生所学。书中没有空洞的理论,也没有遥不可及的秘籍,而是将那些深邃的武术哲理,以一种极其贴近实践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劲力开合”的论述,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原本抽象的概念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我能亲身感受到那一招一式的力量流转。对于那些渴望真正理解武术内涵,而非仅仅追求表面招式的练习者来说,《周剑南武术文集》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而不是机械地模仿。这种由内而外的提升,才是武术真正的魅力所在。我常常在训练之余,翻阅其中的章节,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在与周剑南先生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所点燃的那份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武术,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评分要说《周剑南武术文集》最打动我的地方,便是它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份对武术的热爱与执着。书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浮夸和矫揉造作,只有作者对武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对武术的理解,对武术的感悟,对武术的传承。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关于练功的细节描写,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经验,却蕴含着大智慧。比如关于“站桩”的讲解,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站,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站桩对身体、对精神的益处,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体会“静”与“动”的辩证关系。读完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武馆,听着大师傅在传授真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武术的生命力,看到了它如何跨越时代,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精神的馈赠,一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
评分《周剑南武术文集》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对传统武术“神秘化”的刻板印象。在阅读之前,我总觉得武术是一些高深莫测、难以企及的绝技。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将武术的精髓呈现在我面前。作者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解最根本的原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身体的放松与协调”的论述,这在很多武术著作中往往被一带而过,但周剑南先生却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并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练习方法。通过实践这些方法,我发现自己的动作确实变得更加舒展,发力也更加顺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高深的武术技巧,其实都建立在最基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规律之上。它鼓励我去探索,去尝试,去感受身体的奥秘。它让我明白,武术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不断提升的能力。
评分《周剑南武术文集》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顿悟”感。很多在武术道路上困扰我多年的疑问,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清晰的解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时而严谨如学究,时而生动如说书人,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引人入胜。书中关于“意念与形体配合”的部分,对我触动尤其大。我一直以来都过于注重动作的规范,却忽略了内在意念的引导。周剑南先生用形象的比喻,将无形的意念化为有形的力量,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尝试在训练中加入更多的意念引导,惊喜地发现,我的动作变得更加流畅、有力,而且更加具有“神韵”。这本书没有教你如何打败别人,而是教你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身体的潜能,如何将武术融入到生命之中。它让我明白,武术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由,一种与天地同在的自由。阅读《周剑南武术文集》,就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为我的武术之路指明了方向。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周剑南武术文集》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武术相关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重复咀嚼的概念,或是夸大其词的宣传。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我被书中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打动。它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教程,更像是一部武术史的缩影,一条武术精神传承的脉络。书中对不同流派武术的梳理和比较,展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他没有刻意褒扬某一门派,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分析其优劣,挖掘其精髓。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武德”的论述,在如今这个快节奏、功利化的时代,重提武德二字,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反思,武术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技击,更在于修身养性,在于涵养品格。阅读这本书,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武术大师辈出的年代,感受到那种朴实无华、追求极致的精神。它不仅仅是一本武术书,更是一本人生哲学书,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