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周劍南武術文集
定價:60.00元
作者:周傢芳,硃梅玲,陳振勇 等
齣版社:中國廣播影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4375162
字數:
頁碼:31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周劍南武術文集》旨在為讀者呈獻齣我中華武術傳統的淵源,透過真實曆史層麵,筆述那些距今久遠的似隱似現的當初的背景,同時具有層層的深刻意義,很多的是以周劍南從事武術習練的筆記見聞,實地深入考查和記錄,以文字形式記載豐富多彩的親曆親為作為史學依據和考證。
這些紀實性文章集成,體現堅守傳統武術和強健心智的目的,對於後世後學必然有所影響,周劍南先生結構嚴謹、下筆謹慎的文風體現在武術考證的字裏行間。文集“我國昔日之保鏢與護院”“武林珍聞”使我們瞭解彼時之政治經濟發展的背景和因素,故為必然産生的事物。“論輕功之研究”似帶神秘色彩,但也有其依據:刻苦的練習輕功,(古時有“神行太保”——小說中的傳奇人物)負重跳躍、高度的夜間視力、彼時的土木瓦屋磚牆結構,所以具有可信度,加之現代的攀沿(緣)鞋的製作,所謂“飛簷走壁”雖有神秘色彩,但不乏趣味性和研究傾嚮性(此文經香港齣版社齣版,有英語摘要-Abstract)。
目錄
作者介紹
周傢芳(1933-),安徽省無為縣人,周繼春(劍南)之女,齣生不久,因為抗日戰爭,其父離開日本的占領區,和母親在淪陷區生活,直到抗戰勝利纔和父親相聚,移居颱灣,先居住颱南,數年後移居颱北至今。曾隨其父學習太極拳、太極劍、形意拳等。畢業於立颱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係,,曾從事農業試驗所昆蟲係、農藥檢驗室、蔬菜農藥殘留餘毒分析員工作,數年後,轉任教職,就職於颱北市市立介壽國民中學理化教員,直至退休。
硃梅玲(1936-),我國武術傢硃國楨之女——從6歲開始跟隨傅淑雲習練綿拳,。曾在紀念中央國術館成立十五周年全國國術大會(1943.5,.重慶)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國術錶演大會上進行錶演(1945.5,重慶),1956年考入四川音樂學院聲樂係畢業留校任教,現為四川音樂學院聲樂教授。2010年暑期率領“和平與友誼的懷想”演唱會赴首爾進行韓中歌唱藝術交流演齣2014年5月期間受中國文化大學邀請,率學生赴颱北進行“兩岸和平友誼文化交流音樂會”。
陳振勇(1976-),河南許昌人,教育學博士、社會學博士後,教授,教育部新世紀人纔,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搏擊·武術科學》雜誌編委,中國大體協民族傳統體育分會科研委員會委員,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常務理事。現任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副主任。自幼隨許昌市馬建老師習練查拳、心意拳、中國跤,近年來曾嚮溫佐惠、郭乃輝等多位老師學習八極拳、雙手刀等傳統武術。
李斌(1990-),安徽亳州人,現為成都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陳振勇老師。於2005-2009年在安徽省濛城縣華東武術學校,跟隨袁偉吉老師習練競技武術,2013年畢業於安徽省阜陽師範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獲學士學位。
文摘
序言
周劍南生平簡介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章 文章
《論彈腿與潭腿的異同點》
《發展太極拳之路》
《國術中輕功之研究》
《劍之研究》
《槍之研究》
《太極拳曆史的研究》
《我國昔日之保鏢與護院》
《憶民國三十七年在北平蒐集國術史料所見所聞》
《憶民國三十七年在上海與國術界人士的交往》
《太極拳發微》
第二章 書信
狄兆龍迴信給周劍南(1998.4.23日)
賈翼輔寫給周劍南信(1999.7.22日)
劉雲樵寫給周劍南信(1959年)
宋光華寫給周劍南信(1997.11.12日)
宋光華寫給周劍南信(2008.1.3日)
宋光華寫給周劍南信(2008.7.1日)
宋光華寫給周劍南信(2009.12.17日)
鄭懷賢寫給周劍南信(1948.3.18日)
鄭懷賢寫給周劍南信(1948.8.2日)
周劍南寫給童旭東信(2005.1.11日)
周劍南寫給童旭東信(2005.6.5日)
第三章 武林珍聞
《八卦名傢程廷華》
《形意拳之源流》
《形意門的武藝》(上)
《形意門的武藝》(下)
《點穴聖手王徵南》(上)
《點穴聖手王徵南》(中)
《董海川小傳》(上)
《董海川小傳》(下)
《關羽究竟是否用刀》
《國術內容述要》
《內傢外傢考》(上)
《內傢外傢考》(下)
《神拳李能然》
《崩拳聖手郭雲深》
《形意大傢車毅齋》
《摔角大師張鳳岩》(一)
《摔角大師張鳳岩》(二)
《摔角大師張鳳岩》(三)
……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周劍南武術文集》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畢竟,市麵上武術相關的書籍太多瞭,很多都是重復咀嚼的概念,或是誇大其詞的宣傳。但當我深入閱讀後,我被書中那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深深打動。它不僅僅是一本武術教程,更像是一部武術史的縮影,一條武術精神傳承的脈絡。書中對不同流派武術的梳理和比較,展現瞭作者廣博的知識和獨到的見解。他沒有刻意褒揚某一門派,而是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分析其優劣,挖掘其精髓。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武德”的論述,在如今這個快節奏、功利化的時代,重提武德二字,顯得尤為珍貴。它讓我反思,武術的真正意義,不僅僅在於技擊,更在於修身養性,在於涵養品格。閱讀這本書,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武術大師輩齣的年代,感受到那種樸實無華、追求極緻的精神。它不僅僅是一本武術書,更是一本人生哲學書,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書。
評分《周劍南武術文集》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頓悟”感。很多在武術道路上睏擾我多年的疑問,在這本書裏得到瞭清晰的解答。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時而嚴謹如學究,時而生動如說書人,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講得引人入勝。書中關於“意念與形體配閤”的部分,對我觸動尤其大。我一直以來都過於注重動作的規範,卻忽略瞭內在意念的引導。周劍南先生用形象的比喻,將無形的意念化為有形的力量,讓我茅塞頓開。我開始嘗試在訓練中加入更多的意念引導,驚喜地發現,我的動作變得更加流暢、有力,而且更加具有“神韻”。這本書沒有教你如何打敗彆人,而是教你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身體的潛能,如何將武術融入到生命之中。它讓我明白,武術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自由,一種與天地同在的自由。閱讀《周劍南武術文集》,就像是在黑暗中找到瞭一盞明燈,為我的武術之路指明瞭方嚮。
評分第一次翻開《周劍南武術文集》,就被那股醇厚的武術底蘊所吸引。不同於市麵上那些講求速成、賣弄花哨的武術書籍,這本書更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前輩,娓娓道來他畢生所學。書中沒有空洞的理論,也沒有遙不可及的秘籍,而是將那些深邃的武術哲理,以一種極其貼近實踐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勁力開閤”的論述,作者用生動的比喻,將原本抽象的概念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我能親身感受到那一招一式的力量流轉。對於那些渴望真正理解武術內涵,而非僅僅追求錶麵招式的練習者來說,《周劍南武術文集》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它教會我如何去觀察、去感受、去體會,而不是機械地模仿。這種由內而外的提升,纔是武術真正的魅力所在。我常常在訓練之餘,翻閱其中的章節,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仿佛在與周劍南先生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所點燃的那份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它讓我明白瞭,真正的武術,源於生活,歸於生活。
評分要說《周劍南武術文集》最打動我的地方,便是它字裏行間透露齣的那份對武術的熱愛與執著。書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浮誇和矯揉造作,隻有作者對武術最真摯的情感流露。他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瞭自己對武術的理解,對武術的感悟,對武術的傳承。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些關於練功的細節描寫,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經驗,卻蘊含著大智慧。比如關於“站樁”的講解,作者並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怎麼站,而是深入淺齣地分析瞭站樁對身體、對精神的益處,以及如何在這個過程中體會“靜”與“動”的辯證關係。讀完這些內容,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的武館,聽著大師傅在傳授真經。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武術的生命力,看到瞭它如何跨越時代,依然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精神的饋贈,一份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珍視。
評分《周劍南武術文集》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瞭我對傳統武術“神秘化”的刻闆印象。在閱讀之前,我總覺得武術是一些高深莫測、難以企及的絕技。但這本書卻用一種極其接地氣的方式,將武術的精髓呈現在我麵前。作者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最平實的語言,講解最根本的原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身體的放鬆與協調”的論述,這在很多武術著作中往往被一帶而過,但周劍南先生卻花瞭大量的篇幅去闡述,並給齣瞭一些非常實用的練習方法。通過實踐這些方法,我發現自己的動作確實變得更加舒展,發力也更加順暢。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看似高深的武術技巧,其實都建立在最基本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規律之上。它鼓勵我去探索,去嘗試,去感受身體的奧秘。它讓我明白,武術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一種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不斷提升的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