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胸部
定价:39.80元
作者:密玛·史芭朵拉,林瑞霖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01
ISBN:9787538520088
字数:
页码:252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蜜玛·史芭朵拉跟踪记录了6岁——84岁的22名妇女从青春期、、哺乳期到绝经衰老各年龄段对乳房的特别感受。通过这些细微的感受,从而让女性们关注自己、认识自已及改变自己。本书以《胸部》命名出版后在全美引起轰动,很快被拍摄成近90分钟的记录片,在西方被誉为“胸部”。
内容提要
女人并不拥有胸部,是胸部拥有女人,并主导世界对女人的观感。胸部长于我们的肉身,却反过来剥夺了我们的独特性,让我们成为物,陌生的物。突然有一天,我们看着自己的身袒露乳,惊见乳头恍如竖起的眼睛,堆满问号回瞪着自己的双眼,静静地抱怨,悠悠地抗议。然后我们会想起小时候,想起许多年前自妈妈手中递来的件胸罩,想着它如何支撑起成长的感觉,然后甜甜忆起某一段“二垒的岁月”:原来,胸部曾经是我们的欲望枢纽,原来,她是这样忠诚温柔的伴侣,给予我们无法度量的欢愉。
让我们以胸部喂哺情人,喂哺自己;原意的话,怀孕生养小孩。让胸部成为爱,成为愉快,“她本是核心,也是女人的权力中枢”
——胡淑雯
目录
作者介绍
蜜玛·史芭朵拉出生于美国缅因州,现居住纽约。据说她的母亲是个女同性恋者,在蜜玛·史芭朵拉10岁时才与她的父亲结婚。特殊的成长背景使她更加关注女性问题。1988年起开始写作并兼拍摄纪录片,后成为美国作家,同时还是很出色的纪录影片导演,她曾拍摄和创作了大量纪实
文摘
序言
坦白说,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书名,但真正让我读下去的,是它独树一帜的视角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达方式。作者似乎拥有解剖事物本质的超能力,能够将一个大众熟知但未必深入理解的概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一些句子,试图去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这本书不适合快速阅读,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醇酒,每一次啜饮都能带来不同的感受。林瑞霖的翻译,在此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者,更是意境的再创造者,让这本书的魅力得以完整的呈现。它是一本能够拓展你视野的书,让你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思想的余波在脑海中回荡。
评分从这本书的结构和编排来看,作者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它不像一本传统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本精心设计的画册,或者是一部概念性的艺术作品。每一个章节,每一段落,都好像是独立的存在,却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在叙事上非常有耐心,不疾不徐,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他的思考世界。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绘,却蕴含着深远的意味。翻译也很到位,林瑞霖先生的文字功底确实非凡,读起来毫不费力,甚至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节奏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挑战了我对“书籍”的固有认知,也让我对作者的才华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惊喜的书。我本以为它会是比较学术化或者说比较枯燥的读物,毕竟涉及到“胸部”这个可能比较专业化的领域,但实际阅读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作者的笔触非常轻盈,也很风趣,即使在探讨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时,也不会让人觉得沉重。反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让你不知不觉地被吸引进去。书中有很多令人会心一笑的段落,也有一些瞬间触及内心深处的句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细微之处的描绘,那些被忽略的、被习以为常的部分,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了别样的生命力。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些曾经想当然的事情,也打开了新的认识维度。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它激发了多少“思考点”。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很直接,就是“胸部”,来自[美]密玛·史芭朵拉,翻译是林瑞霖。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犹豫的。毕竟“胸部”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刻板印象或者联想。但从书的装帧设计来看,还是颇具艺术感的,纸质很好,印刷清晰,这给了我一些信心,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猎奇的标题。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这样一个敏感又普遍的议题的,是不是会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去探讨,或者更倾向于某一方面?林瑞霖的翻译名字我也比较熟悉,之前看过他翻译的一些作品,感觉他的文字功底不错,希望这次也能带来流畅的阅读体验。9787538520088这个ISBN号,我也习惯性地记下来,方便日后查找或者推荐。总体来说,这本书的出现,在我心中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探索空间的画面,等待我去一一揭开。
评分这本《胸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在处理一些比较“大”的议题时,所采用的叙事方式。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宏大的概念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生动的细节,然后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它们串联起来。读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抽丝剥茧的智性乐趣,仿佛在跟随作者一起解构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它并非是那种直接给你答案的书,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观察问题的视角,一种思考的框架。我尤其欣赏它在文字上的张力,有些段落读起来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又或者是一种全新的启发。译者的功劳也功不可没,能够将原著的韵味准确地传达出来,同时保持汉语的自然流畅,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对话,你来我往,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让人在掩卷之后,仍然久久不能平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