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銀川河民俗文化
定價:39.00元
作者:王文明
齣版社:光明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941022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由唱財寶神、鬧社火、祝酒歌、說喜話、宣寶捲等五部分篇章組成。銀川河是母親黃河的一條小支流,是傢鄉的母親河,是故鄉燦爛文化的搖籃。悠久的曆史,使銀川河人民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宗教信仰、社會結構等許多方麵形成瞭韆姿百態、風格迥異、色彩斑斕的民俗文化風情。銀川河民俗植根於銀川河人民,匯流於黃河,融閤於中華。經銀川河人民世世代代錘煉、淘洗和傳承,呈現齣豐富多彩的麵貌,積澱著厚重深邃的蘊涵,凝聚著銀川河人民的性格和銀川河精神,是銀川河人民彼此認同的重要標誌。將豐富淳厚,曆史悠遠的銀川河民俗文化加以保護,使銀川河人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情懷有更深刻的認同,熱愛和眷戀,強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使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得以更好的傳承和發展,這是我們的曆史責任,也是我們的榮耀。
目錄
作者介紹
王文明 生於1937年11月11日,甘肅永靖(現積石)人。字,潔臣。號,明德。文化水平(初師),1956年6月畢業於臨夏師範學校,1956年8月參加工作。曾任教於永靖(現積石)安集小學、永靖(現臨夏)江傢寨小學。1962年響應黨和國傢“上山下鄉運動”的號召,迴鄉參加農業生産活動,是我國代有文化的農民。是本村個參加國傢大招生考試、個被錄取、個取得、個參加工作的人。喜讀書、寫字、作畫、作詞、作詩,善吹拉彈唱。
文摘
序言
第一篇: 翻開這本《銀川河民俗文化》,我仿佛瞬間被一股濃鬱的生活氣息所包裹。作者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銀川河畔一代代人的生活圖景。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節慶習俗的描寫所吸引。那些關於春節、清明、端午、中鞦的細緻入微的描述,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而是將習俗背後蘊含的傢庭情感、鄰裏關係、以及對自然的敬畏之情,都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比如,書中對過年蒸花饃的描寫,不僅僅是描述瞭麵團的揉捏、花紋的雕刻,更深入地挖掘瞭每一個花饃所承載的美好寓意,以及一傢人圍坐在一起,共享製作樂趣的那份溫馨。我還記起書中關於農村婚嫁的片段,從提親到迎親,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古老的智慧和人情味。那些繁復卻充滿儀式感的禮節,無不彰顯著對美好婚姻的期盼和對傢族傳承的重視。讀著讀著,我仿佛聽到瞭喜慶的鑼鼓聲,聞到瞭誘人的飯菜香,感受到瞭那種樸實無華卻又深厚的情感聯結。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記錄民俗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情世故、關於鄉愁、關於根的溫暖迴憶錄。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被現代生活逐漸淡化的傳統,也讓我對銀川河畔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第二篇: 《銀川河民俗文化》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講述故事,不如說是在喚醒記憶。它像是一把鑰匙,輕輕一擰,就打開瞭塵封已久的鄉間歲月。作者對民間技藝的描寫,讓我驚嘆不已。那些世代相傳的手藝,如土布紡織、剪紙、編織等,在書中得到瞭細緻的展示。我記得其中一段關於老木匠的描述,他用一雙粗糙卻靈巧的手,將一塊普通的木頭變成一件精美的傢具,每一個榫卯都凝聚著匠心和耐心。這種對技藝的專注和對傳統的尊重,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和快餐文化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書中還穿插瞭許多關於民間信仰和故事的片段,那些古老的傳說和神話,為銀川河畔增添瞭幾分神秘的色彩。我尤其對關於河神的祭祀描寫印象深刻,那不僅僅是一種宗教儀式,更是當地居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哲學體現。整本書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是,這些民俗文化並不是僵化的陳跡,而是活生生的、流淌在人們血液中的生活方式。它塑造瞭銀川河畔人民的性格,也構成瞭他們獨特的精神世界。
評分第四篇: 《銀川河民俗文化》這本書,是一場穿越時光的感官之旅。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接地氣,仿佛就坐在我身邊,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傢庭生活和鄰裏交往的描寫。那些關於傢常菜的製作,關於逢年過節時親戚朋友間的走動,以及鄰裏之間互幫互助的場景,都讓我感受到一種久違的人情味。書中關於老人和孩子在民俗活動中的角色描寫,也讓我動容。老人們用他們的經驗和智慧傳承著傳統,孩子們則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著文化的熏陶。這種代際的傳承,是民俗文化得以延續的生命綫。書中還提到瞭一些關於民間禁忌和風俗習慣的解釋,雖然有些現在看來可能有些迷信,但背後往往蘊含著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樸素認知和對社會秩序的維護。整本書讀下來,我感到一股溫暖的力量,它讓我看到瞭傳統文化的韌性和生命力,也讓我對銀川河畔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産生瞭深深的共鳴。
評分第三篇: 這本《銀川河民俗文化》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沉甸甸的文化厚度。作者並沒有選擇宏大的敘事,而是聚焦於最貼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從節日慶典到民間傳說,都進行瞭深入的挖掘。我被書中關於農耕文化的描寫所深深吸引。那些關於耕種、收獲、以及與之相關的農具和諺語,勾勒齣瞭一幅生動的農業社會畫捲。書中對不同季節農事活動的描述,讓我感受到瞭農民與土地之間那種樸素而深刻的聯係,以及他們對於豐收的渴望和對自然的依賴。我還注意到書中關於鄉間戲麯和麯藝的介紹,那些充滿地方特色的錶演形式,是人們在辛勞之餘重要的精神慰藉,也承載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和文化內涵。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民俗文化並非脫離現實的象牙塔,而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滲透在每一個細枝末節之中。它像一條無聲的河流,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見證瞭他們的喜怒哀樂。
評分第五篇: 這本《銀川河民俗文化》給我帶來的是一種迴歸本源的思考。作者用一種非常樸實而又不失學術性的方式,呈現瞭銀川河畔豐富多彩的民俗圖景。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地域特色美食的描寫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那些隻有在當地纔能品嘗到的特色小吃,以及製作這些美食背後的故事和文化,都讓我垂涎欲滴。書中還探討瞭一些與河水相關的民俗,比如關於船運、漁業以及水神崇拜等,這讓我更加直觀地理解瞭河流對於一個地區文化形成的重要性。作者在描述中,常常會將具體的民俗活動與曆史變遷相結閤,這使得書中的內容不僅僅停留在錶象,而是具有瞭更深的文化內涵和曆史縱深感。讀完這本書,我仿佛對銀川河畔有瞭更立體、更全麵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那些看似平凡的民俗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積澱和人民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