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时尚生活:麻世纪来临
定价:30.00元
作者:邱新海 季卫坤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064871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适合对麻文化、麻产业有兴趣的读者
内容提要
目录
前 言 麻生活时代来临
时尚篇 麻生活时代小资们的时尚主张
故事篇 生活原本就是一团有趣的麻
传承篇 从头说麻——麻的渊源和历史
现实篇 今日说麻——麻的现实世界
文化篇 麻的文化气质——雅致
专业篇 麻纤维与麻类织物——丽质天生
健康篇 麻生活时代的贴身守护神
实用篇 麻兵法——时尚男女的居家服饰手册
品牌篇 麻世纪麻品牌时尚物语
展望篇 麻生活给我们太多期待
媒体篇 众人拾柴烧旺麻时尚大火
后 记 麻世纪的高品位追求
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季卫坤男,1970年生。中国人民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在麻纺领域连续深入工作20余年,以“传播麻文化、让客户享受到麻的优越”为使命,向全世界推广中国麻文化。1987年涉足麻纺行业,在江西苎麻集团从基层做起,先后担任车间班长、工段长、服装公司营销经理、总经理。1997年担任江麻集团驻北京办事处总负责人、“井竹”品牌运营总经理。2004年,创立麻纺行业“麻世纪”,带出一支专业时尚麻面料设计与营销的团队,面料产品连续6年荣获中国流行面料入围奖,将公司发展成为备受瞩目卓有影响的麻面料时尚趋势公司。邱新海 男,1965年12月生于江西分宜县。1986年3月参加工作,1997年3月离职下海创立分宜县双林新达织布厂。现任江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省、市劳模,省十一届代表。代表论文有《引织苎麻夏布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苎麻夏布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非常新颖,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时间线或主题分类,反而像是一系列散落在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片段”的拼贴画。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非常契合我们当下信息爆炸的阅读习惯,让人在流动的文字中不断发现新的连接点。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数字游民”群体的观察,作者没有将其浪漫化,而是冷静地描绘了他们在追求自由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身份认同的模糊、社交网络的重建困境,以及那种永恒的“在路上”带来的疲惫感。这种保持距离的客观视角,使得全书的论断显得格外具有说服力,避免了陷入过度煽情的泥淖。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关于时尚的书,而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社会人类学考察,研究现代人是如何在技术和传统之间寻找平衡点的。文字的韵律感极强,尤其在描述那些已经被时间冲淡的仪式感时,仿佛能闻到旧日时光的灰尘味道,让人不禁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我原本以为它会只关注那些光鲜亮丽的表象,比如奢侈品的最新潮流或者高级定制时装的T台动态。但出乎意料的是,它深入挖掘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却又至关重要的“品味构建”过程。作者似乎拥有一个极其敏锐的雷达,能捕捉到时代气息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微妙转变。比如,关于“慢食”运动的探讨,不仅仅停留在对有机食材的赞美,更深入剖析了这种现象背后,现代人对效率至上文化的一种集体反叛和对真实体验的渴望。书中关于“极简主义”的论述也十分深刻,它并非简单地教你如何扔东西,而是引导读者思考物品与自我身份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精简外物来聚焦内心真正的需求。读完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衣橱里的每一件衣服,不再将它们视为简单的遮蔽物,而是看作是我向世界传达的一种无声宣言。这种由内而外的审视,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充实感,仿佛找到了通往更精致、更自洽的生活方式的地图。整体而言,它提供的不是快速的潮流指南,而是一套关于如何优雅地、有意识地去“生活”的哲学框架。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对我个人的“时间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总是在与时间赛跑,追求效率和即时满足。但这本书却花了很多篇幅去探讨那些“耗时”的活动——比如手工制作、长时间的阅读、细致的园艺——并论证了这些“慢”的行为,是如何构建出一种更丰盈的生命体验。它没有强迫我立刻改变我的生活节奏,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一种不以“产出”为最终目的的生活。我开始理解,为何某些手工匠人制作的物品,即便是简单的陶罐,也比流水线上生产的完美器皿更具“灵魂”。这种对过程中价值的再发现,让我对自己的日程安排有了新的排序。它是一剂温和的解药,对抗着我们时代普遍存在的焦虑和浮躁,引导我们将注意力从“完成”转向“体验”。读完后,我发现自己不再急于在社交媒体上展示我的“成果”,而是更专注于享受正在发生的每一个瞬间,这真是一笔无价的收获。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类书持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不过是制造新的焦虑,逼迫读者去追逐下一个必须拥有的物件。然而,这本书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巧妙地解构了“欲望”本身是如何被社会建构出来的。它没有直接批判消费主义,而是通过讲述一些历史案例和文化现象,让你自己得出结论。比如,书中对二十世纪中期“家庭主妇”形象的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广告和媒体,将特定的家居风格和生活状态,塑造成一种社会必须达成的“成功”标准。这种深层次的剖析,让我对那些潜移默化的社会压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读这本书就像是戴上了一副X光眼镜,能够穿透那些华丽的包装,直视事物背后的权力结构和文化意图。我的阅读体验是颠覆性的,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消费者,转变为一个更具批判性的生活参与者。这种“赋权”的感觉,比任何一季的新款服装都要来得持久和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考究,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板着面孔,也不像博客那样过于随意,它介于两者之间,保持了一种近乎完美的优雅平衡。作者似乎深谙文字的张力,懂得如何用一个精确的动词或一个富有暗示性的形容词,去承载巨大的信息量。我尤其欣赏它对“风格”与“潮流”之间区别的界定。潮流是外力推动的、转瞬即逝的;而风格,则是个人意志的沉淀,是一种内在和谐的外化。书中举了一个关于“室内设计美学演变”的例子,从包豪斯的实用主义到装饰艺术的奢华回归,作者清晰地展示了每一次风格的更迭,都对应着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而非仅仅是审美趣味的随机变化。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仿佛在玩一场高智商的解谜游戏,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成就感,极大地满足了我对深度思考的渴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