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特色果蔬 食用菌 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
定价:45.00元
作者:邓正春 等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092175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邓正春、胡淑云、吴平安、吴仁明、操成波等主编的《特色果蔬食用菌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围绕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进行阐述,包括生长特性、园地选择、品种选择、栽培关键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本书围绕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进行阐述,包括生长特性、园地选择、品种选择、栽培关键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目录
作者介绍
邓正春,研究员。历任常德市武陵区蔬菜科学研究所所长,武陵区农村办副主任,武陵区蔬菜办主任,武陵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主委,常德市科协副主席,常德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副局长,常德市政协副主席及常德市农学会会长等职。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获省市县科技成果68项,发表学术论文182篇,出版专*6部,获国家发明1项,编写省市地方标准119项。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面积1亿多亩。被授予常德科技之星、常德市**专家、常德市科技功臣、常德市首届**社会科学专家及常德市农业科技精英、农业科普精英等荣誉称号,先后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吴仁明,研究员。历任常德市种子公司粮油部部长、市农技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市农业局粮油科科长等职。先后被聘为湖南省稻米协会理事、常德市农学会副理事长、常德市农业专家组成员、常德市科普讲师团特聘专家、常德市12396科技信息服务专家。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获科技成果24项,发表学术论文74篇,参与出版专*7部,获国家发明1项,编写省市地方标准68项。3次被市人民记三等功,2次被省农学会评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被市委、市授予第七届“常德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胡淑云 经济师。现任湖南常德中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德市及武陵区政协委员、湖南省富硒生物产业协会副会长、市工商联女企业家名誉会长、市及武陵区个协副会长。市工商联常委,武陵区工商联副会长等职。 先后获得“全国知识型职工”“全国先进女职工”“湖南省再就业明星”“湖南省巾帼建功之星”“湖南省创业之星”“湖南省文明公民”“常德光彩之星”“常德养殖明星”“常德十佳生产经营标兵…常德十佳下岗青工兴业带头人”“常德十大新闻人物”“武陵区有突出贡献的政协委员”“常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国家个协报、湖南电视台、湖南工人报及经济报、常德日报等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其先进事迹,并人选《湖南名人志》。 操成波 农艺师,现任湖南湘穗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一直从事水稻、油莱新品种选育及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参与选育了湘晚籼13号、中健2号,金健162等3个优质水稻新品种,同时参与选育了常油杂61、常油杂72、常油杂83、常油杂69、金香油11号、盛杂油10号等6个油菜新品种。5次获得湖南省农业丰收奖。多次被评为常德市**农业科技工作者、常德市**农业科普工作者、常德市**农学会会员。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它将特色果蔬、食用菌和中药材这三个看似独立又实则相辅相成的领域,用“富硒生产技术”这一核心概念串联起来。在当今消费者对健康食品愈发重视的背景下,富硒产品无疑占据了重要的市场地位。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将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农产品进行统一的技术指导的。例如,在特色果蔬方面,书中是否涵盖了像蓝莓、猕猴桃、草莓等高附加值水果的富硒栽培,还是更侧重于一些地方特色品种的挖掘与推广?对于食用菌,是侧重于常见的香菇、平菇,还是会介绍一些市场潜力更大的新品种,比如猴头菇、灵芝等的富硒培养基配方和工艺?而中药材部分,我尤其关注的是如何科学地对人参、枸杞、黄精等名贵中药材进行富硒处理,以期提升其内在品质和药用价值,同时避免因过度富硒而带来的潜在风险。如果书中能提供具体的富硒剂选择、施用时机、剂量控制以及后期检测的详细指南,那将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评分这本《特色果蔬 食用菌 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的出版,无疑是对当前农业发展模式的一次有力补充。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富硒生产技术的部分,这不仅仅是增产增收的手段,更关系到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消费者的健康。目前市场上,富硒农产品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真正掌握核心技术、能够稳定高效生产的案例并不多见。因此,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富硒元素在果蔬、食用菌和中药材这三类不同作物上的吸收机制、适宜的施用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和控制措施。比如,对于果蔬,不同的果实对硒的敏感度和吸收率是否有所差异?如何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种类来选择最合适的富硒制剂?对于食用菌,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营养需求,在富硒技术应用上又有什么特别之处?是菌丝体吸收还是子实体富集?而中药材,其药效与微量元素的关联更为复杂,如何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实现富硒,并评估其对药性的影响,这才是关键。希望书中能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持,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并实践富硒技术,而非停留在理论层面。
评分当我看到《特色果蔬 食用菌 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里立刻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农业图景。首先,“特色”二字让我充满了联想,它可能意味着书中会介绍那些在市场上有独特竞争力,或者具有地方风味、稀缺性的果蔬、食用菌和中药材品种。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如何将“富硒生产技术”与这些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度融合的。例如,对于口感鲜甜、营养丰富的蓝莓,书中是否会提供一套科学的富硒栽培方案,以进一步提升其抗氧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食用菌领域,像有着“山珍”之称的松茸,其生长环境独特,富硒技术的应用又会带来哪些惊喜?而在中药材方面,我最想知道的是,如何通过富硒技术来科学地增强人参、枸杞等传统名贵药材的药效,同时又能确保其安全性?我期待书中不仅能提供理论性的指导,更能包含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数据支撑,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每一种特色农产品在富硒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凡的意义。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标题,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在绿意盎然的果园里,肥美的食用菌在湿润的土壤中悄然生长,而旁边,一株株药材散发着独特的清香。这本《特色果蔬 食用菌 中药材富硒生产技术》似乎在描绘着一幅生态农业的画卷。我对书中关于“特色”二字的解读很感兴趣。它究竟是指那些在国内产量高、品质优的传统品种,还是那些具有独特风味、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品种?又或者,是结合了地域优势和创新栽培模式的特色产品?此外,“富硒生产技术”听起来就充满了科学性和前沿性。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这一技术细致地应用到不同类型农产品上的。比如,对于娇贵的草莓,如何施用硒肥才能保证果实的甜度和色泽,同时又实现有效富硒?对于生长周期较长的中药材,其不同生长阶段对硒的需求量和施用方式会有什么不同?书中是否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图文演示,以及不同富硒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和营销建议,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读者非常期待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对农业科技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扇通往“健康农业”大门。我常常思考,我们日常食用的果蔬、菌类,以及用于养生的中药材,其营养价值到底有多少是我们可以掌控的?而“富硒生产技术”这个概念,似乎给了我们一个提升农产品品质的全新视角。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对于“特色”的定义是什么?是那些稀有、珍贵的品种,还是那些具有特殊功效、能为消费者带来独特健康益处的农产品?书中是如何将富硒技术与这些特色品种有机结合的?例如,对于像灵芝、冬虫夏草这类附加值极高的食用菌,其富硒培养过程是否会对其活性成分产生影响?对于一些在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特色果蔬,如沙棘、越橘等,它们在富硒方面的潜力和实际应用案例又是怎样的?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关于硒元素在不同作物体内转移、积累的机理分析,以及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不同规模农场的富硒技术指南,包括不同富硒肥料的选择、使用剂量、施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检测来评估富硒效果,这些对我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