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随机信号分析(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
:22.00元
售价:16.1元,便宜5.9元,折扣73
作者:吉淑娇,雷艳敏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3023405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信号以及*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处理方法。内容涉及*变量和*过程的基本概念,平稳*过程的时频域分析,*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以及几种典型*过程的分析等。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电子信息类、通信类、电子类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信号处理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章随机变量
1.1随机变量概念
1.1.1随机变量的分布律
1.1.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1.3随机变量的函数变换
1.2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
1.2.1特征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1.2.2特征函数与矩函数的关系
1.3随机变量的几种实用分布律
1.3.1均匀分布
1.3.2高斯分布
1.3.3指数分布
1.3.4瑞利分布
习题
第2章随机信号概论
2.1随机信号的定义及分类
2.1.1随机信号的定义
2.1.2随机信号的分类
2.2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
2.3随机信号的数字特征
2.3.1数学期望
2.3.2方差
2.3.3自相关函数
2.3.4互相关函数
2.3.5统计独立、不相关和正交
2.4随机信号的特征函数
习题
第3章平稳随机过程
3.1平稳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3.1.1严平稳随机过程
3.1.2宽平稳随机过程
3.1.3各态历经随机过程
3.2平稳过程相关函数分析
3.2.1自相关函数性质
3.2.2互相关函数性质
3.2.3相关系数和相关时间
3.3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3.3.1功率谱密度的概念
3.3.2功率谱密度与自相关函数之间的关系
3.3.3功率谱密度的性质
3.3.4互功率谱密度及其性质
3.4白噪声
习题
第4章线性系统对随机信号的响应
4.1线性系统的基本性质
4.1.1一般线性系统
4.1.2线性时不变系统
4.1.3系统的稳定性与物理可实现性
4.2系统输出及概率分布
4.2.1系统的输出响应
4.2.2系统输出的分布律
4.3线性系统输出的数字特征
4.3.1输出的数学期望
4.3.2系统输出的相关函数
4.3.3输出的功率谱密度
4.3.4多个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4.4线性系统对白噪声的响应
4.4.1等效噪声带宽
4.4.2白噪声通过理想线性系统
习题
第5章典型随机过程
5.1高斯随机过程
5.2窄带随机过程
5.2.1希尔伯特变换和解析信号
5.2.2窄带随机过程的基本特点
5.2.3窄带高斯过程分析
5.2.4余弦信号与窄带高斯过程之和
的概率分布
5.3复随机过程
5.3.1复随机变量
5.3.2复随机过程
习题
部分习题答案
附录
附录A傅里叶变换表
附录B常用符号对照表
如果非要挑点“骨头”,这本书在某些计算密集型的例题解析上,或许可以更加详尽一些。举个例子,在讲解最小二乘法估计时,推导过程虽然是完整的,但在遇到实际参数维度较高,需要用到矩阵求逆和迭代加速的环节时,教材的着墨略显不足。这可能是我个人的偏好,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利用现代计算工具(比如MATLAB或Python的数值优化库)来高效求解这些复杂问题的指导。当然,这也许是定位上的差异,它更偏向于打牢理论基础,而非直接的工程实现手册。不过,对于一个希望将理论快速转化为实际系统的读者来说,增加一些关于数值稳定性和算法收敛性的讨论,会大大增强这本书的“实战价值”。总而言之,它是一本让你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仅仅告诉你“怎么做”的书,但这“怎么做”的部分,在某些篇幅上略感意犹未尽。
评分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概率论基础,但苦于无法将随机变量的理论应用于实际通信或控制系统中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良方。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如随机场、高斯过程)与具体的工程应用(如调制解调、噪声抑制)联系起来。我特别欣赏它对谱分析和带限信号处理的整合。在处理功率谱密度时,它没有停留在Wiener-Khinchin定理的层面,而是立即过渡到如何利用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在有限观测数据上对谱进行估计(如Periodogram法和Welch法),并讨论了这些估计方法的方差和偏差。这种紧密的理论与计算的结合,使得我们不仅能理解信号的随机特性,还能知道在计算机上如何科学地度量和利用这些特性,避免了陷入纯粹的理论陷阱,是非常实用和具有前瞻性的一部专业著作。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样将随机过程的各个分支孤立地摆放,而是通过一个核心的主线——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处理——将所有内容串联起来。这种叙事结构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保持对整体框架的把握。特别是它在介绍最优线性估计时,对LMMSE(线性最小均方误差)和卡尔曼滤波的对比分析,非常到位。它清晰地阐明了,LMMSE是针对已知所有统计特性的离线优化,而卡尔曼滤波则是针对动态系统的实时、递推优化,这种层次分明的对比,极大地加深了我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场景的区分能力。教材的作者显然对信息工程的整体流程有深刻的洞察力,使得每一章节都不是为了讲解某个算法而存在,而是为了解决一个信息系统中的实际难题。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路径,比单纯的“概念堆砌”有效得多,也更贴近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复杂挑战。
评分这本《随机信号分析》的教材,老实说,在我接触过的几本信号处理教材里,它的深度和广度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它对概率论和随机过程基础概念的铺陈,那种由浅入深、逻辑严密的推进方式,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做的导航图。我记得一开始我对马尔可夫链和维纳过程这些概念总是感到云里雾里,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示,把那些抽象的数学符号“翻译”成了工程师能理解的物理意义。比如,它在讲解平稳性的概念时,不仅仅停留在数学定义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宽带信号的窄带化处理需要依赖于宽平稳假设,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关联到后续的滤波器设计和性能评估。而且,教材对卡尔曼滤波的引入也处理得非常得当,从最基础的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开始,逐步构建起复杂的递推公式,每一个矩阵运算的推导过程都清晰可见,让人有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而不是囫囵吞枣地接受结论。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足以支撑后续的高级课程,但在应用层面上又没有丢掉工程实践的根基,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评分说句实在话,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远超出了我对传统教材的期待。很多理工科教材常常给人一种枯燥、内容堆砌的感觉,但《随机信号分析》在视觉体验上做得相当出色。字体选择上就显得很考究,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傅里叶变换和功率谱密度公式,看起来也不那么令人生畏。更让我欣赏的是,它在关键定理的阐述后,总会紧跟着一个“思考题”或者“应用场景小结”,这使得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被嵌入到了一个更广阔的问题背景之中。我特别喜欢它对小波分析(虽然只是作为选读章节)的处理方式,它没有把小波理论复杂化成纯粹的数学抽象,而是着重讲解了它在时频局部化上的优势,这对于处理非平稳信号的工程师来说,简直就是指明了方向。这本书的学习过程,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智力探险,每翻开新的一章,你都能预期到新的思维工具会被交到你手上。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治学态度的体现,严谨而不失灵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