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國學經典49 黃帝內經精粹
:39.80元
售價:27.1元,便宜12.7元,摺扣68
作者:陳纔俊
齣版社:海潮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15702933
字數:360000
頁碼:34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黃帝內經精粹/國學經典》編著者佚名。
《黃帝內經精粹/國學經典》內容提要:《黃帝內經》全書包括《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各81篇,共約18萬餘言。其思想內核大緻可歸納為10個方麵:即陰陽五行說、藏象說、精氣神說、經絡學、病因病機學、病證學、診法學、治則學、養生學及運氣說。從整體篇章的層次分析,《黃帝內經》又可粗分為15個部分,其中《素問》涵蓋8個部分,《靈樞》涵蓋7個部分:《素問》1~7篇,主要討論養生和陰陽五行學說;《素問》8~14篇,主要討論藏象學說,兼而論述瞭氣候、地理和疾病的關係;《素問》15~21篇,主要論述色脈在病理分析上的作用,以及五髒病害的轉變和五實五虛的問題;《素問》22~30篇,主要討論五髒虛實的臨床錶現和的手法;《素問》31~48篇,以熱病、咳嗽、痹癥、痿癥等50種病癥為例,分彆論述瞭它們的病理機製,闡述瞭辨證施治的原則;《素問》49~65篇,主要討論經絡、腧穴和的方法,以及一些雜癥病理機製的分析;《素問》66~74篇,主要討論運氣說,以及19種疾病的病理特徵以及相應的施治原則。《素問》75~81篇,主要討論學醫之道和醫德問題,兼而論述三陰三陽相互轉換的內因和外因。
《靈樞》1~18篇,主要討論經絡說、氣血營衛以及針具、刺法等有關問題;《靈樞》19—28篇,列舉寒熱病、癲狂、厥逆等多種病癥,指齣利用髒腑經絡辨證施治的方法;《靈樞》29~41篇,主要討論氣血營衛在解剖學中的錶現;《靈樞》42—50篇,主要討論人體氣血營衛的內外關係,以及疾病與體質的關係等問題;《靈樞》51~63篇,進一步論述瞭經絡、腧穴、氣血營衛之間的關係,兼而分析瞭水腫、石瘕、癰疽等病癥的病理機製;《靈樞》64—67篇,主要討論體質說和病理說,補充《素問》的不足;《靈樞》68~81篇,討論腫痛(因寄生蟲而發生的腹部絞痛)、失音、瘰癧等多種病癥,兼而論述尺膚、診脈、針法等技巧,可視為對《內經》的拾遺。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透露著一種沉穩的力量感,拿在手裏摩挲著封麵,仿佛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我是一個對細節比較挑剔的人,這本書在細節處理上確實做到瞭位。字體大小適中,行距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更重要的是,它在內容呈現上,做到瞭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人文的溫度。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醫學教科書,而是充滿瞭對生命本真的關懷。讀到關於情誌對身體影響的章節時,我感觸尤其深,它提醒我們,精神世界的和諧與身體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整體。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其作為一本“醫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指導我們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以更智慧的心態麵對人生的哲學指南,讓人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內心也得到瞭安寜和滋養。
評分我本來是衝著某個特定章節去的,但讀完之後發現整本書的結構安排實在巧妙。它不是那種零散的知識點堆砌,而是像一條清晰的脈絡,引導讀者從宏觀的概念逐步深入到具體的實踐方法。我尤其欣賞它對“治未病”思想的強調,這在現代社會簡直太重要瞭。現在的人們往往等到身體齣瞭問題纔去求醫問藥,這本書卻反復提醒我們要注重日常的調養和預防。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讀起來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更像是長者在娓娓道來人生的至理。我甚至會把書裏提到的一些生活習慣融入到我的日常作息中去嘗試,比如關於四季養生的建議,實踐起來並不復雜,但堅持下來後,身體的反饋確實有微妙的變化,感覺精力更充沛瞭,睡眠質量也提高瞭。這說明書中的智慧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活知識”。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就覺得分量十足,紙張的質感相當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裝幀設計也挺講究,透著一股子古樸的氣息,看著就讓人心生敬意。我本來就對傳統文化有些好奇,想找本入門級的讀物來瞭解一下,但又怕那些太過晦澀難懂的版本把我勸退。這本書的排版非常清晰,注釋也相當到位,不像有些古籍讀起來像在啃石頭。對於我這種初學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讓人能逐步領會其中的精髓,而不是一頭霧水。特彆是那些對古代醫學思想的闡述,深入淺齣,讓我對“天人閤一”的理念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感覺作者在整理和解讀這些古代智慧時,花瞭很多心思去平衡原著的權威性和現代讀者的可讀性,這點非常值得稱贊。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養分,感覺自己的視野都被打開瞭,對健康和生命的理解也更加立體和深刻瞭。
評分拿到這本精粹後,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極大地提高瞭閱讀古代典籍的效率。我以前嘗試直接閱讀一些原版書籍時,經常被那些文言文和跳躍的邏輯搞得筋疲力盡,很多時候都不知道作者想錶達的核心是什麼。這本書的好處就在於它做瞭一個非常精準的提煉和翻譯,既保留瞭原意的神韻,又確保瞭現代人能夠理解其深層含義。它就像是給瞭一條清晰的地圖,讓你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能準確地找到最重要的燈塔。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關鍵術語的解釋,往往會給齣好幾種角度的闡述,讓我的理解更加全麵立體。對於想要快速掌握核心思想,又不想在繁瑣的字句上浪費太多時間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量身定做的寶藏。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中醫的整體框架有瞭更堅實的認識基礎。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種“精粹”類的書籍通常抱有警惕心,總擔心為瞭追求簡潔而犧牲瞭內容的深度和準確性。然而,這本書成功地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在取捨上的分寸拿捏得極好,該展開的地方毫不吝嗇筆墨,而那些重復囉嗦或者不適閤現代語境的內容則被巧妙地擱置。我關注的幾個疑難點,比如五髒六腑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在這本書裏得到瞭非常透徹且係統化的梳理。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思考,書中所述的陰陽五行、髒腑理論,並非是迷信的說法,而是古人基於對自然現象和人體反應的長期細緻觀察所總結齣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框架。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對它産生瞭強烈的信賴感,讓我願意將書中的理論融入到對自身健康的長期管理規劃中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